
劉夢芙先生
(接上篇)考当代诗坛平庸之作泛滥,根源乃在于当今诗人多数未能承继数千年优秀传统,未能深入当代社会生活,率尔操觚,以吟风弄月、应酬唱和为能事。值此世纪之交,社会变革,风起云涌,中青年诗人自应谛听民众呼声,肩负时代重任,砥砺意志,开拓胸襟,骋自由之思想、树独立之精神,上继风骚,中承李杜,借鉴前贤成果,关注社会人生,相尊互重,切磋琢磨,熔铸百家,自出机杼,起衰振弊,弘扬诗学,则诗词事业之繁荣兴盛,或可翘首以待也”。
上引论断,大体表明《海岳风华集》中多数作者的创作宗旨,简而言之,即切实继承三千年来古典诗歌优秀传统,关怀社会民生,树立诗人品格,诗词作风以雅正为归,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力戒平庸。兹录《海岳风华集》修订本作者名单如下:
周振光(1940),广东开平人,移居美国
梁鉴江(1940),广东番禺人,居广州
周锡韋复(1940),广州人,居香港
沈秋雄(1941),台湾人
张梦机(1941),祖籍湖南永绥,居台湾
陈永正(1941),广东茂名人,居广州
施议对(1941),福建泉州人,居澳门
王翼奇(1941),生于厦门,居杭州
于钟珩(1942),生于甘肃天水,居乌鲁木齐
勒中煜(1943—1996),江苏江浦人
曹长河(1943),祖籍河北霸州,居天津
滕伟明(1943),成都人
刘斯奋(1944),广东中山人,居广州
林 岫(1945),浙江绍兴人,居北京
方春阳(1945),浙江萧山人,居杭州
毛谷风(1945),生于杭州,现居深圳
蔡淑萍(1946),女,四川营川人,居成都
李国明(1946),广东鹤山人,居香港
严寿澂(1946),上海人,现居新加坡
苏和生(1946),祖籍广东,居马来西亚
王邦建(1947),湖南醴陵人,居郴州
星 汉(1947),山东东阿人,居乌鲁木齐
赵连珠(1947),天津人
杨启宇(1948),四川自贡人,居成都
王玉祥(1948),河北乐亭人,居承德
王蛰堪(1949),原籍河北霸州,居天津
王亚平(1949),四川盐亭人,居云南蒙自
熊盛元(1949),江西丰城人,居南昌
舒传宁(1949),江西靖安人
马斗全(1949),山西临猗人,居太原
熊东遨(1949),湖南宁乡人,居广州
阮莲芬(1950),女,江西兴国人,居兰州
钟振振(1950),祖籍湖南湘阴,居南京
黄坤尧(1950),原籍广东中山,居香港
刘冀川(1950),女,原籍四川,居海南
苏些雩(1951),女,广东东莞人,居广州
刘梦芙(1951),安徽岳西人,现居合肥
于文政(1952),祖籍南京,居沈阳
孙 洁(1952),女,河南开封人
胡迎建(1953),江西星子人,居南昌
段晓华(1954),女,祖籍江西萍乡,居南昌
徐长鸿(1954),辽宁北镇人
景蜀慧(1956),女,原籍山东章丘,居广州
周燕婷(1962),女,祖籍广东顺德,居广州
徐先龙(1965),安徽望江人,居兰州
萧雨涵(1966),祖籍四川武隆,居兰州
魏新河(1967),河北河间人,居西安
郑雪峰(1967),辽宁兴城人
靳 欣(1972),女,北京人
张树刚(1974),辽宁鞍山人
咸江南(1975),女,辽宁沈阳人,居北京
王震宇(1975),辽宁锦西人
(线装本中作者卢为峰,1964年生,福州人。修订本中未收)

和友人小聚
共52人。其中1940—1949年出生者31人,1950—1956年出生者12人,1962—1967年出生者5人,1972—1975年出生者4人,四五十年代出生者占绝大多数。作者出生地与祖籍遍布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居处自大陆至港、澳、台以及海外,多在直辖市与省城等大都市。
在职业方面,任大学教授、副教授者13人,研究员、副研究员4人,出版社编审或报刊主编、副主编6人,编辑6人,中学、中专教师7人,省、市文联主席各1人,主任医师1人,工程师1人,民盟市委宣传部长1人,博物馆馆员1人,金融部门主管1人,在镇党委、镇政府工作者2人,空军飞行员2人,海关工作人员1人,银行职员1人,新闻记者1人,电器修造厂工人1人,作者小传未说明职业者1人。
四五十年代出生者绝大部分都有中高级职称(今日六十岁以上者已退休),其中多人兼为学者、书法家、画家、小说作家、医学家,诗词以外,已出版多种学术著作与书画集。由此可见,这是一个文化素养很高、以知识分子为主力的创作群体。
据线装本和修订本作者小传中介绍,多数人在青少年时代习作诗词,皆有师承:
周正光:曾从南国诗人佟绍弼先生学诗,又随岭南词人失庸斋先生学词。
张梦机:从李渔叔教授习诗十年。
陈永正:少从朱庸斋学词,并获陈寂、佟绍弼、莫仲予、刘逸生诸前辈指教。
施议对:考取研究生,从夏承焘先生治宋词,又从吴世昌先生治词学。
勒中煜:先后从林散之、唐鼎元先生学诗。
曹长河:从外舅寇梦碧学词,又从孔凡章先生习诗。
刘斯奋:在父亲刘逸生先生指导下从事诗词创作,并获诗词名家陈寂、冼玉清、阮退之、佟绍弼诸前辈诲正。
方春阳:曾师事夏承焘、陆维钊两先生,研习诗词。
李国明:随朱庸斋先生习诗词及古文辞。
苏和生:从周庆芳先生学诗。
杨启宇:受业于黄稚荃先生。
王玉祥:十六岁学诗,曾受夏承焘先生等前辈名家教泽。
王蛰堪:早年从寇梦碧先生习为诗古文辞。
熊盛元:师从吕小薇先生学诗古文辞。
舒传宁:从卢位梂、刘绪焱、洪子修先生学诗词。
钟振振:师从唐圭璋教授,治词学。
黄坤尧:从桐城汪中教授学诗,从花县高永嘉先生读词。
苏些雩:师从朱庸斋先生学词。
于文政:启蒙于沈阳汤梓顺先生。
景蜀慧:师从缪钺教授。
周燕婷:师从张采庵先生学词。
卢为峰:诗词曾亲炙陈兼与先生指教,颇获骚坛前辈徐行恭、刘蘅、萧劳、黄君坦、陈九思、缪钺、何之硕、孔凡章、周退密、徐定戡诸公奖掖。
徐先龙:师事北京孔凡章先生、天津王蛰堪先生。
魏新河:师从北京孔凡章、天津王蛰堪先生。
张树刚:十九岁师从津门王蛰堪先生。
咸江南:师承北京孔凡章先生。
王震宇:初中时代即从乡前辈张乃厚、李醒华诸老游,入京后问诗学于孔凡章先生。
笔者童年至青年时代从父亲刘凤梧先生学诗,中年师事孔凡章先生,同时问学于缪钺、施蛰存、钱仲联诸公,与宛敏灏、胡国瑞、周振甫、周退密、马祖熙、张珍怀、陈机峰、饶宗颐、罗忼烈、徐定戡、霍松林、富寿荪、彭靖、喻蘅、徐续、刘世南、叶嘉莹、常国武、李汝伦等前辈名家均有书信交往或面聆教诲,多蒙启迪。
《海岳风华集》作者52人,明确表示师承某先生并受某些前辈诸教诲者占半数以上,还有多人虽未明言,但实际上早年学诗同样受前辈影响。
诗词、古文、书画以及各种学问、工艺、技术(如医学、戏曲、器乐、武术、气功、杂技等)在民间师弟传承,不是都由国家政府办学校教学,本来就是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在科举时代入仕须读经史诗文,除国子监及府、县所办官学外,更多的是由遍布民间的书院、私塾培育子弟。(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王海峰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