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3月生于江苏常州(毗陵:常州古地名)。擅长油画、国画、美术教育。自幼酷爱书画,十四岁到上海入周湘主持的背景画传习所学西洋画。
1910年在乡里办图画传习所。
1919年到日本考察美术教育,回国后创办天马会。
1920年10月赴日本出席帝国美术学院开幕大典,回国后著《米勒传》《塞尚传》等介绍西洋艺术。
1927年走日本,与日本画界人士交游。
1929年赴法国、瑞士,油画《森林》《夜月》等应邀展出于巴黎蒂拉里沙龙。国画《九溪十八涧》获得国际展览会荣誉奖状。
1931年在法国巴黎克莱蒙画堂举行个展,在上海、南京举办个展,编译《世界名画集》。
1933年赴德国筹备展出“中国现代绘画展览”。
1929年遍访法国、意大利、瑞士、比利时等国考察美术,与毕加索、马蒂斯等画家交游论艺。作品入选法国秋季沙龙与蒂勒黎沙龙,国画《九溪十八涧》获比利时独立百年纪念展览会荣誉奖,出版画册《海粟油画》。
后又在巴黎克莱蒙画堂举办旅美画展,作品《卢森堡之雪》为法国亦特巴姆国家美术馆收藏。回国后,在上海、南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后又先后应邀在德国、英国、印尼、新加坡等国举办画展。
1938年应中华书局之约,写成八十万言的巨著《海粟丛书》六卷。
1940年主持中国现代名画筹赈展览会,并在雅加达、吉隆坡等地展出。
1949年后历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1952年任华东艺专(现南京艺术学院)校长,后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并致力中西绘画。
1957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刘海粟油画国画展览会”。
1981年意大利国家艺术学院聘任为院士,并颁赠金质奖章。
1988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刘海粟十上黄山画展”。
刘海粟,江苏省武进县青云坊村人。刘海粟6岁读私塾、酷爱书画。
14岁到上海,入画家周湘主持的背景画传习所学西洋画。
1912年11月在上海乍浦路创办现代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国画美术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前身),任校长,招收了徐悲鸿、王济远等高材生,并冲破封建势力,首创男女同校,增加用人体模特和旅行写生。
1919年他到日本考察绘画及美术教育,并出席日本帝国美术院第一次美展开幕式,回国后创办天马会。
1920年10月代表中国新艺术界,赴日本参加帝国美术院开幕大典,和日本画家藤岛武二、满国古四郎、桥本关云等交游论艺,其油画作品备受日本画坛重视和推崇,被称为“东方艺坛的狮”。
回国后,充实了美术院的课程和设备,成为当时国内美术最高学府,并著有《米勒传》、《塞尚传》,介绍西洋艺术,颇有影响。
1938年春回上海,应上海中华书局之邀,写成八十万言的巨著《海粟丛书》六卷,分《西画苑》、《国画苑》、《海粟国画、海粟油画》三部分,画论精辟,广为流传。
1929年刘海粟赴欧洲考察美术,遍访法兰西、意大利、瑞士等国名胜,三年间创下近百幅美术作品,曾两次入选法国秋季沙龙、蒂勒黎沙龙,受到巴黎美术界好评。曾与毕加索、马蒂斯、焚钝根等画家交游论艺。巴黎大学教授路易、拉洛拉著文称誉他是“中国文艺复兴大师”。
1930年比利时政府聘他任比利时独立百年纪念展览会美术馆审查委员,其国画作品《九溪十八涧》获荣誉奖,并出版画册《海粟油画》。
从1931年到1949年他大部分时间在国外,经常举办画展及讲学。
1981年被聘为意大利国家艺术院名誉院士,并被授予金质奖章。
1931年他去欧洲讲学时曾在巴黎巴莱蒙画堂举办旅欧美展,法国政府买了其杰作《卢森堡之雪》,珍藏在特巴姆国家美术馆中。解放后他的作品多由国家收购。
责任编辑:王海峰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