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围城。人生总是在不断地追求,不断地逃离。你今天苦苦追求的可能就是你明天急于想逃离的。可是你今天逃离了你曾经的追求,却又去追求着你将来会逃离的东西。如此周而复始地走完人生。
---摘自《围城》
上高中的时候喜欢上了阅读,希望通过读书来增加自己的阅历,有意无意间发现了钱钟书的《围城》,那个时候只是听说这是一部很不错的经典小说,具体的内容确实一无所知,等到静下心来仔细欣赏现在回味若泉水清冽略带甘甜,还清晰的记得里面的人物形象,方鸿渐、孙柔嘉、唐晓芙、李梅亭,各个贝尔刻画的鲜明重生。里面的语言写的相当精炼,确实值得一看。围城》主要的是写“围城”困境,其艺术概括和思想意蕴超出了狭隘的个人经验、民族的界限和时代的分野,体现了作者钱钟书对整个现代文明、现代人生的深入思考,也凝结着他对整个人类存在的基本状况和人类的基本根性的历史反思。
钱钟书的写作能力是很优秀的这个毋庸置疑,有的人说他写的《围城》手法技高一筹,为世人所传诵,也有人说它的写作能力和清代曹雪芹有的一拼,这个我姑且不去评论,但是我有幸能够在自己还没有面向社会的时候有机会去读懂它理会它,或者说当时的我根本就没有真正的读懂它,今天因为需要当我再次去读它的时候,我感谢我的老师,明白老师的用心良苦,明白的书中的人情世故,有的时候我们好像就能感觉得到自己就是剧中之人,那是怎样的故事情节,夹杂了复杂的人物情感到现在才能够深刻的体会,方鸿渐的身份贯穿了全文,围绕着他展开了一场有一场的剧中变革,他的言行举止是个性的象征,同时反应了那个时代的特色,有的时候欣赏他的所作所为,但有的时候又感觉到他的悲恋值得同情,在如今的显示生活中蕴藏了多少像方鸿渐这样的人不得而知,但是每一个读过这本读书的人都值得理性的思考,思考其中的虚构和我们的现实!
《围城》被美籍华人学者夏志清称为“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一部”,此番评价虽说对《围城》推崇备至,却也称得上是公允和实至名归。从结构上来看,基本可以分为三个大部分,即方鸿渐留学归来与恋爱的经历;恋爱失败后从上海赴湖南三闾大学任教半年的经历;不满三闾大学的勾心斗角、黑暗和腐败返回上海,结婚成家在报馆谋职的经历。回国后恋爱的失意、赴三闾大学途中的重重艰险、三闾大学教职员工之间的明争暗斗,成家后家庭成员妯娌之间的摩擦、围城内外的困惑,使他处处受到打击和冷遇,世事的艰辛、世态的冷酷,使方鸿渐感到无处藏身,他只能像关在铁笼里的困兽,虽然不断地拼命挣扎,最终却无法找到出路。
有的报道说,方鸿渐就是作者的化身,但无论如何,方鸿渐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这句话是无容置疑的。但正因为他是知识分子,而且是那种带着玩世的态度处世又有点良心的知识分子,才构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围城”。他希望做个大人物,这样的性格,似乎就决定了他的一生。
方鸿渐的第二圈“围”就是给他带来多灾多难的假学位。方鸿渐到底是个知识分子,在买假文凭之前,他也问问良心,他为自己起了最好的籍口:“父亲是科举中人,要看‘报条’,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据。”以他自己的口气,就是“说了谎话,还要讲良心。”说谎就说谎嘛,讲了良心这谎话就变得不伦不类了。既然讲良心,就干脆别买学位了。既然都不讲良心了,就干脆把学位发扬光大吧?害得自己当个副教授忍气吞声的,两头不着岸。
方鸿渐一生的第三圈“围城”,我想没有人会反对,是他在处理感情问题时候的玩世态度。也许从第—,圈“围城”建立时,就决定了会有第二圈围城,就决定了会有第三圈围城了。在那个到处是“小人物”的时代,做个大人物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耐的。可是他还是希望做个大人物,买文凭时,希望自己能够使家翁感觉光耀门楣;买了文凭,又觉得有损道德。要知道,社会上只有两种人能够混得好。
—种是真正大写的入,他们有他们独特的才能,他们有他们高尚的情操。他们是因为他们近乎模范的举止,才赢得别人的尊重。而另—种,则是完全相反的。他们用旁门左道,说谎时,能够令自己都骗过来。他们深有城俯,他们的行为举止有时真是没有良心可言。而社会上更多的,是后者,从古到今都是如此。袁世凯用了多少手段才当上大总统?乾隆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就连现在的企业在商场上竞争,也用尽手段,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面对这些时都能够狠下—条心的。多数的人都像方鸿渐—样,有那么一点的良心,有那么—点的虚荣。他们处处做小人,又不得处处提防小人。他们也知道世道的艰险,可是并没有好好地去接纳它。他们尝试去改变,就好像方鸿渐想知道韩学愈文凭的真伪,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样。熟不知道,人家早就设定了陷阱等他踩进去。
《围城》里面的人物风格刻画的也是惟妙惟肖!对他们的总体感觉就是;方鸿渐:姓方寓示着他做事不圆滑。书中有“中国人品性方正所以说天是方的,洋人品性圆滑,所以主张地是圆的”之语,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方鸿渐虽出国留学,但他本质上仍是传统的中国文人,做事方式仍是中式的,因此在现实社会中处处碰壁。鸿渐一名引自《周易》中的“渐卦”,该卦有“鸿渐于干(磐、陆)”等语,主体是以“鸿”为取象,说明士进取之过程(“渐”即为进之义),而《围城》正是讲述方鸿渐在社会中的探索和进取过程的。苏文纨:姓苏且有人打趣她为苏小妹,自然使人想到她也是一才女。文纨之名有“文采昭然,品质洁白”之义,这层含义与苏文纨的早期形象应该说还是比较吻合的。 孙柔嘉:此名多半是反其意而用之。孙小姐表面性情柔顺,实则精明厉害。李梅亭:此人在书中炫耀他的英文译名如何独特,实则为“五月、吵闹、草地”的大杂烩,让人联想到此人好附庸风雅,而性格、人品却杂乱不堪。 唐晓芙:我感觉她是里面是表面倔强内心脆弱的,很年轻,很单纯,很直白而已,算是围城中的女性角色的一个与众不同 。
从艺术成就来看,高超的讽刺幽默手法、大量的、层出不穷的精妙新奇的比喻,以及丰富深广的知识容量,构成了《围城》独特的艺术风格。
首先,为了达到讽刺幽默的效果,作者对主人公所见所闻所感的一切事物无不进行戏说调侃、另类的诠释和无情地批判。戏说调侃的行文风格,使读者感到轻松诙谐和耳目一新。如作者对文凭的戏说“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遮盖起来。”关于结婚和离婚,作者安排“哲学家”褚慎明说住这样的一段话“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关于图书馆,作者调侃道:“一切图书馆本来像死用功人大考试时的头脑,是学问的坟墓。”
其次,为了达到幽默诙谐的效果,作者在情节的安排上往往故意和读者玩“捉迷藏”。情节明明看似朝这个方向发展,但结果却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使人感到出其不意的荒唐和可笑。例如高中时方鸿渐为了解除封建婚约,给父亲写了一封悲秋的信,被父亲回信点到要害处,并骂了个狗血喷头,但最后这门看似无可救药的封建包办婚姻,却因未婚妻的病逝而使他得以解脱;例如方鸿渐被应邀去演讲,提前准备了的讲稿却因衣服穿错而无法派上用场,于是演讲就变成了完全的真情率真表白和一场闹剧;再如为了争夺苏文纨,赵辛楣苦心安排在宴席上让方鸿渐出丑的计划,在差不多要完全成功时,最后却被无情地证实了赵辛楣在情场上的彻底失败;还有,李梅亭托妓女王美玉买车票的事,眼看要成功了,却因侯营长的无赖态度而泡汤。
第三,大量生动精妙的比喻的运用,也为小说的讽刺幽默效果增色不少。例如苏文纨刚出场时,作者对她复杂的心情的描写:“那时苏小姐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了,不肯随便施与。现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里,过一两年忽然发现这衣服的样子和花色都不时髦了,有些自怅自悔。”如写李梅亭的肖像:“李先生脸上少了那副黑眼睛,两只大白眼睛像剥掉壳的煮熟鸡蛋。”多么令人恶心。还有如“鸿渐饿得睡不熟,身子像没放文件的共事皮包,几乎腹背相贴。”是多么的形象。再如写苏文纨和曹元朗的婚礼场面和二人的窘态:“曹元朗穿了黑呢礼服,忙得满头是汗…我只怕他整个胖身体全化在汗里,象洋蜡烛化成一滩油。苏小姐也紧张难看…新郎新娘脸哭不出笑不出的表情,全不像在干喜事,倒像——不,不像上断头台,是了,是了,像公共场所”谨防扒手“牌子下面那些积犯相惩的表情。”简直惟妙惟肖,其诙谐幽默的效果,真的令人忍俊不禁了!
最后,丰富深广的知识容量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趣味性和思想性,也是《围城》的一大特色。由于作者是一位渊博的学者,因此书中内容涉及到诸如文学、历史、哲学、生物学等许多学科门类,也谈到古典诗词、新诗、书画、中外典故以及许许多多的三教九流的东西。深而广的知识容量,不仅增加了作品的兴味,而且加强了讽刺的效果,开掘了作品题材的意义,使这部小说有着发人深省的思想力量!
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面对抉择如何选择?
今天当我再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明白了方鸿渐的无奈,唐晓芙的智慧,苏文执的可怜,以及孙柔嘉的心机!唐晓芙很“清纯”,但性格没有发展,不丰富。孙柔嘉则是性格比较丰富的“圆形人物”,她的“狠毒”是她的“圆形”中的一个“性格扇面”而已。如果说方鸿渐的爱情婚姻是个悲剧我想着也算是个现实的悲剧。我相信如果在给方鸿渐一次选择到最后选择的无非还是孙柔嘉这是不可更改的事实,当然对如我们而言让我们去选择的话我相信大部分都应该是唐晓芙吧,因为她才是在配的上偶们的主角的嘛,但是那是可能的嘛唐晓芙是唯一个纯洁的女孩没有参与他们这些复杂的纠葛当中,我想钱老也不会按排这样一个结局,唐晓芙是《围城》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叙述者的讽刺利刃砍杀的人物,也是《围城》的叙述者最钟爱的一位女子。唐小姐一出场,就有大把大把的好话送她: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谗,仿佛是好水果。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古典学者看她说笑时露出的好牙齿,会诧异为什么古今中外诗人,都甘心变成女人头插的钗、腰束的带、身体睡的席,甚至脚下践踏的鞋袜,可是从没想到化作她的牙刷。她头发没烫,眉毛不镊,口红也没有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止,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唐晓芙不造作、不化妆,是摩登都市里的一个“罕物”。但不化妆不等于不打扮,也许唐晓芙最懂得不打扮恰是她最好的打扮,或者说她懂得如何打扮得了无痕迹,她可能非常了解她的原貌才是她最好最美的颜色。当然也有人说方鸿渐会和苏文执在一起,但是苏文执也不是最理想的结局,或者方鸿渐自己都相信他们不会在一起,因为他们都知道对方并不属于自己!
《围城》的结局是未知的,那么多的人试图去读懂其中的奥妙却无法为这个凄美的故事画圆,方鸿渐的离开是否是一份姻缘的结束或者后面拥有更多的选择,但是一切都不是我们所能改变的,我们是一个看客看完了别人的人生却淡忘了这样一个自我的人生思考,其实这样的一个情节故事恰似我们所需要面对的就是对人生的理性认知!生命是一团欲望,满足则厌倦,不满足则痛苦,人生始终在这厌倦于痛苦间如钟摆无我摇摆!
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责任编辑:王海峰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