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风网 |  官方微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活动报名/会员申报 | 证件查询 | 书画商城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 > 琴棋风韵
琴棋风韵
  • 国学讲堂
  • 琴棋风韵
  • 诸子经典
  • 酒茶清谈
  • 明日月圆,苏东坡再世今天会说什么

    时间:2016-09-16 09:10:42  来源:互联网  作者:网轶

     res07_attpic_brief.jpg

          

           华人世界,中秋节大约仅次于春节、元宵节,位列“第三大传统节日”。

           过年讲究个“年味”,过节图个“节味”,中国第三大传统节日中秋,应该是什么味道?

          今年中秋节三天小长假,是个延长的大礼拜,其传统喜气应该比稍后的十一更浓些,但环顾周边,除了月饼,还是看不出这个传统节日与平常一个大礼拜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我们的传统节日总是如此空虚?

          为什么西方情人节能够传遍全世界,而中国的七夕连本国年轻人都无法影响?

          为什么中秋节从过去影响东亚、东南亚,到今天中国人自己都不会过?

          从现代中秋节的“空虚度”来看,我们的生活质量一点也不比古人高。文化等等生命高层次的追求几乎谈不上。古人有中秋湖边对诗赏月的习俗,而今人如果不是跋涉到风景区、很难找到清澈的湖水,如果看到京城东郊潮白河边伴着垃圾的“野炊”,苏东坡再世,一定会对现代华夏人可怜见地!

           再者,即便花钱找到了船湖,有几个持诗的雅兴和底蕴的客官呢?

           环境与心境都难以到位,那么唯有吃,只剩下吃。月饼的味道,就成为中秋节唯一与往日不同的味道了。

           节日的味道,就是吃的味道,没有文化的味道——不仅是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现在都“不过如此”。这里,再次突出两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一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二是新文化的创造。

           应该承认这样一个现实——现代中国已非文化大国。华夏文明在现代世界文明的大格局中,份额严重减少,已呈“弱势”。这个无需饶舌辩论,看看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量,比近邻日韩都不如,便可确认是事实。而那两个国家,过去可都在华夏文明的圈子里。

          而现代文化的实力下降,怪不得祖先,不是祖先留下的遗产太少,而是你懂不懂“取精”,有没有再创造能力。即便是国学云云,也不是简单的复古反刍。它不是古人的事,而是现代人的事。中国传统节日空虚问题,说到底,是华夏文明的推陈出新问题。

          世界都知道日本是保存传统节日最成功的国家之一。日语里有一词曰“行事”,即风俗节日之意,日本人在“行事”里不仅休假,而且非常讲究古文化,尽情挥洒古风古韵。然而,日本的保留传统是建立在“现实创造力”基础之上。譬如西方情人节,在日本就是再创造之后,强化了巧克力和玫瑰花现代载体,才流传到东亚、东南亚其他地区。这里当然不能排除商家的炒作,但是他们为什么不炒作七夕、中秋呢?七夕间男女送什么?中秋有推广世界的现代载体吗?
          千年前,中国大词人苏东坡在月圆之夜,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千古佳句。“爱情”与“生命”是中国古典诗词两大主题,尤其在中秋,面对“月有阴晴圆缺”,生命之主题可谓不朽。而东坡先生留下的大爱祝福、对生命感悟,堪称中秋节最醇厚味道,余味千年,绕梁不绝。

          现代华夏人的中秋之夜,还能诞生如此醇厚的诗词歌赋吗?我们为何不如古人会过?因为古人有干货,我们没干货。而干货从哪里来?那是当代、文化的境遇。
    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是新民俗取代旧民俗,传统节日的现代内涵。比如过除夕,古人就不知啥叫“看春晚”,他们用祈福送礼吃夜果度过大年三十。而现代人,正对春晚进入审美疲劳,却不知如何用更新的民俗取代之。因为那需要文化的创新力。

          从世界各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趋势来看,基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及其民俗节日,若不经历现代化的洗礼,则很难新生;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实现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文化现代化,则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将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责任编辑:王海峰

    网友点评

       

    版权信息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会员发布的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风网  备案号:皖ICP备19013950号  公安备:34060002030165
    Copyright © 2015 - 2019 国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国风网
    商务合作:138-1064-8262
    邮箱:zgguofeng@126.com

    关注我们

    国风网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