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芙先生
——近百年名家七言歌行的重大成就与诗史意义
(六)结 语
(接上篇)本文综述七言歌行之古今演变,因学术界于“五四”以来现当代传统诗歌关注者甚少,故重点论介歌行中长庆体与梅村体长篇,而对其他风格如宗法李、杜、韩的歌行,置之勿论,以免枝蔓。由此有数点结论:
1、我国诗歌自有史以来绵延不绝,历代诗人创制了多姿多彩的诗体,新体诞生,旧体不废,从未出现过“五四”时期有了新诗就要弃绝旧体的现象。历代诗人皆重视创新,但形式上的新与旧、风格的通俗与典雅,并非检验作品质量的绝对标准。惟有真善美高度统一的精品(诗中情志与依据之史实求真,品格德性求善,格律辞章求美,其中“善”是核心因素),方具有永恒的价值。近百年七言歌行中,诸如《天山曲》赞颂香妃、《王观堂先生挽词》称扬王国维、《芳华曲》、《涉江曲》讴歌梅兰芳与沈祖棻,都是正面阐发所写人物的崇高品格。真善美统一,即人文精神与精美的文学艺术之融合。
2、有美必有刺,自《诗经》、《离骚》以来,我国诗歌形成了“主文谲谏”、运用比兴寄托创作手法的传统。孔子作《春秋》,讥恶扬善,使熟读经书的诗人深受影响;杜甫、白居易之诗立足现实,因时因事而作,“诗史”的观念于焉形成。七言叙事歌行的诸多作者承接传统,以诗纪史,补史之遗,诗中的微言大义,秉持《春秋》之精神,有知善恶、明是非、垂鉴戒的作用,诗歌由此具有思想史、文化史、学术史乃至政治史方面的重大参考价值。虽然诗歌是艺术创作,有诗人的虚构与夸张,未必都合乎史实,但从中可以考察部分历史的真相,以诗证史或诗史互证,已成为学界行之有效的学术方法。
3、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学说在中华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对历代政治精英、知识精英和广大民众都有深刻而持久的影响。近百年传统诗歌创作的名家,如本文七言长篇歌行的作者王闿运、杨圻、王国维、陈寅恪、孔凡章,其爱国情怀、忧患意识与文化理想皆源于儒家经典,其高尚品格、卓荦风骨亦多由儒学陶冶而成,其诗歌创作展现出传统文学在西化浪潮中坚强屹立的民族精神气质。今日复兴国学,理当弘扬以儒学为主体的民族文化精神。
4、桐城近代古文家姚永概《文学研究法》言为文之道“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诗亦如是。七言歌行从源于汉魏乐府的涓涓之水发展为近现代浩瀚的江河,长篇叙事诗如井喷般出现,蔚为大观。长庆体清畅委婉、梅村体典雅秾丽,同中有异的风格融合为一,只是诗人据所写题材、对象有所侧重而已。诗人多为博学之士,学者亦为诗人,诗人之诗与学人之诗二而一之,这是吾国诗歌历数千年演变、诗艺与相关学问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也符合文化学术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方能开拓创新的规律。
最后,希望拙文所言的近百年传统诗歌尤其是国学精英的作品能引起学界的关注。有兴趣者倘能取长庆体梅村体七言歌行专编一部诗选,对研究者和广大读者当有助益。(全文完)
2015年5月24日初稿
〔注〕
〔1〕徐英《诗法通微》,103、104页。黄山书社2011年3月版。
〔2〕《中国诗学大辞典》,1029页。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3〕钱仲联《鲍参军集注》,《前言》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0月版。
〔4〕《古典文学三百题》,16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2月版。
〔5〕徐晋如《大学诗词写作教程》,134页。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年3月版。
〔6〕同上,134、135页。
〔7〕同上,137、141、142、144页。
〔8〕以上沈德潜、厉志、田雯、元稹之论,转引自《唐诗三百首汇评》,王步高主编,142、275、283、290页。东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9〕以上赵翼、王文濡、吴北江之论,转引自《唐诗三百首汇评》,240、241页。
〔10〕王国维《敦煌发见唐朝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转引自徐晋如《大学诗词写作教程》,137页。
〔11〕李学颖标校《吴梅村全集》附录《集评》,1515、1516、151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版。
〔12〕钱仲联《明清诗精选》,106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12月版。
〔13〕钱仲联《近代诗三百首》,113页,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6月版。
〔14〕涂晓马、陈宇俊校点《樊樊山诗集》附录《评论资料摘录》,206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4月版。
〔15〕钱仲联《梦苕庵诗话》,张寅彭主编《民国诗话丛编》第六册,154页。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16〕钱仲联《近代诗三百首》,137页。
〔17〕钱仲联《梦苕庵诗话》,张寅彭主编《民国诗话丛编》第六册,156页。
〔18〕陈永正《王国维诗词笺注》,117、11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4月版。
〔19〕钱仲联《梦苕庵诗话》,张寅彭主编《民国诗话丛编》第六册,270页。
〔20〕马卫中、潘虹校点《江山万里楼诗词钞》,《檀青引》集评,第5、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6月版。
〔21〕钱仲联《梦苕庵论集》,253页,中华书局1993年11月版。
〔22〕马卫中、潘虹校点《江山万里楼诗词钞》,《天山曲》集评,364、365页。
〔23〕《江山万里楼诗词钞》前言,13、14页。
〔24〕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序》,《陈寅恪诗集》10、11页。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年4月版。
〔25〕胡文辉《陈寅恪诗笺释》(上),54、55页。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版。
〔26〕钱仲联《梦苕庵诗话》,张寅彭主编《民国诗话丛编》第六册,232、233页。
〔27〕胡文辉《陈寅恪诗笺释》(上),65页。
〔28〕胡文辉《陈寅恪诗笺释》(上),60页。
〔29〕陈寅恪《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金明馆丛稿二编》218页。转引自王子舟《陈寅恪读书生涯》,54页。长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10月版。
〔30〕陈寅恪《柳如是别传》,4页。转引自王子舟《陈寅恪读书生涯》,237页。
〔31〕王子舟《陈寅恪读书生涯》,227、228、229、230页。
〔32〕钱仲联《梦苕庵诗话》,张寅彭主编《民国诗话丛编》第六册,194页。
〔33〕《芳华曲》评录,孔凡章《回舟后集》,378、380、381、383。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0年9月版。
〔34〕梁启超《饮冰室诗话》,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4月版。
责任编辑:王海峰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