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上小学四年级时,那年刚刚九岁,每逢体育课,老师就带着我们练习拍球,边拍边跑,並且要沿着篮球场地多次折返。渐渐的我也就喜爱了篮球。暑假期间,便向父亲要钱买只篮球,父亲看我比较执着,便应允下来,给我买了一只小号的塑料篮球。于是,每逢放学之后,或者周末,在做完作业之后,我便邀着几个同年伙伴,在一起拍球和传球。当时,小镇上篮球场地极少,除了小学和中学校内有篮球场外,镇内只有招待所院内和火车站两处场地了。
上了中学,十三岁的我,身高已达1米75左右,开学后,班级组成篮球赛,我作为一甲班篮球队员同一乙班球队进行了比赛。这是我有生以来参加的一场正式篮球赛。当时学校的体育老师魏老师,在那场比赛中发现了我,拟定在下学期学校组织篮球队时,吸收我为预备队员参加集训。然而,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开始,学校停止了上课,我的篮球集训一事也就搁浅了。
学校停课以后,我们初一的学生,没有在校参加运动,都放假回家了,因此,我也就有时间打篮球了。当时,火车站己有部队进驻,我和几个伙伴就组织起来,同解放军在一起打球,部队的同志,人人都会打球,比赛中,基本上轮流上场,而我们几个小伙子,临时凑队,每场比赛总是以失败告终。在打球中,我还结识了一位部队朋友,他个头不高,球技不错,操着一口四川口音。我曾带着他到我家去玩,几十年过去,不知这位球友身居何处,是否安详?
1968年,作为首批下放知青,我到了农村插队落户,在很简束的行李中,篮球一直伴随在我的身边。我所插队的村子,是一个有着20OO多人的大村庄。也是其公社所在地。村内有所学校1一6年级,十几个班级。学校门前的操场上有一个篮球场,二个很简陋的篮球架,歪歪扭扭地矗立在那里,其高度与正规篮球架也有不小的误差。我刚插队时,被安排在生产队磨坊开票收款。每逢早晨和空闲时间,我便拿着篮球去学校球场,渐渐的村内不少会打球的也都熟悉了。每当公社组织各大队进行篮球赛,我便作为主力队员(因为是下放学生,有着一定基础)参加。
招工进入煤矿以后,身高已达1米83左右,在新工人学习班培训期间,矿工会组织新工人同老工人进行一场篮球比赛,我被选入新工人队员,比赛中,我尽力奔跑,抢断,运球,投篮。以充分显示个人的球艺。也就是那次比赛,为我后来入选矿球队,奠定了基础。
加入矿球队后,每逢节日,我们都要去县城参加篮球赛,或者是矿与矿之间进行友谊赛。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1983年我们矿球队还代表皖北局在淮南市参加了省属企业篮球友谊对抗赛,由于我们矿级球队其水平远这比不上局级球队水平,结果一败涂地。
在几十年业余篮球生涯中,其身体素质得到了锻练和加强,每场比赛几乎都是打满全场。由于未有受过正规训练,其球技一般,但是我有一股坚强的冲力,因此,在矿务局举办的篮球比赛中,还曾获得优秀运动员称号。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年纪大了,篮球这项活动已有多年未再触摸了,原矿球队的一件红色背心,至今已保存了二,三十年,並将伴我终生,这也是我对篮球的一个留恋…。(作者:吴忠芹)
责任编辑:王海峰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