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风网 |  官方微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活动报名/会员申报 | 证件查询 | 书画商城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书画
书画
  • 书画
  • 摄影
  • 印石文化
  • 艺术人生
  • 雕塑艺术家刘开渠作品欣赏

    时间:2016-11-08 08:21:43  来源:互联网  作者:网轶

     


    1.jpg

    人物生平

    编辑

    艺术启蒙

    1904年10月1日,出生于江苏徐州府萧县刘窑村[1]  ,原名刘大田。
    刘开渠
    刘开渠(3张)
     
     
    1918年,考入萧县高等小学时,老师为他改名为刘开渠。
    1920年,考入北京美术专科学校,后转入该校大学部学习油画。
    1923年,组织“心琴画会”,以反对守旧、提倡写生为宗旨,每半年举行一次画展。
    1924年,升入专门部西洋画系时,见到云岗佛像的照片。对雕塑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27年,国立西湖艺术院征聘他为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同年8月,他在蔡元培的帮助下,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雕塑系。导师是当时法国著名雕塑家让·朴舍教授,

    留学国外

    1928年,赴法国留学,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雕塑系学习。在法学
    刘开渠在欧洲刘开渠在欧洲
    习期间,刘开渠曾与吕斯百常书鸿等人发起组织中国留法艺术研究会,以撰文、译文和发表作品,向国内介绍欧洲的绘画和雕塑。
    1931年,他因学业优秀选入朴舍工作室当助手。

    离法救国

    1933年夏,回国,9月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兼雕塑系主任。
    1934年,受抗日救亡运动的鼓舞,创作了反映抗日战争的巨型雕塑《一·二八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迁往湖南沅陵,后又辗转于贵州、四川,于1938年到达成都。
    1939年,在成都与文学家赵其文、陈翔鹤周文萧军李劼人等组织中华文艺抗战协会成都分会,进行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
    1946年,在上海参加反饥饿、反内战斗争。

    开创先河

    1949年5月29日,刘开渠与杨可扬张乐平、(郑)野夫
    刘开渠
    刘开渠(2张)
     
     
     、庞薰琹朱宣咸温肇桐、陈烟桥、邵克萍赵延年等国统区美术先驱代表上海美术界在《大公报》发表迎接解放的“美术工作者宣言”,该“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统区美术和上海近代美术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1949年9月,任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校长。
    1949年10月,刘开渠任上海市美协主席、杭州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院长,兼任杭州市副市长,分管城市建设。
    1951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今浙江美术学院)院长。
    1953年,借调到北京,参加并领导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造工作,任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处处长、雕塑组组长。
    1959年,调中央美术学院任副院长,主持第二期雕塑研究班。
    1963年至1993年,任中国美术馆馆长。并当选为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还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一、二、三、四届副主席、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组长,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等职。曾被聘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

    晚年时期

    1982年,任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组长。
    刘开渠刘开渠
    1984年,被聘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
    1993年6月25日,病逝于北京。
    1993年10月28日,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人民艺术家刘开渠遗作展》。[2] 

    艺术风格

    编辑

    特点

    刘开渠作品写实,手法细腻含蓄,造型严谨、朴实,结构解剖准确。
    精于西方写实雕塑技法,又注重继承中国古代雕塑的优秀传统。人物神完气足,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风格。刘开渠的雕塑具有明显的绘画性和意象性,语言精练。当许多中国人奔赴西方学习雕塑时,西方雕塑家也来中国借鉴中国古代雕塑。刘开渠却自己开始个人风格的雕塑创作,刘开渠的雕塑在西洋写实雕塑的基础上,继承中国传统雕塑简练、单纯及线画的表现方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作品融中西雕塑手法于一炉,手法写实,造型简练、准确、生动。[5] 

    主张

    刘开渠一贯主张雕塑艺术在“创造—种新境界”的同时,应该
    起到“明劝戒,着升沉”的作用。其对雕塑创作与教学也作过理论研究,他的思想对中国雕塑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1930年,刘开渠呼吁建设富有生命力的纪念性雕塑,以激发国人的民族精神。[5] 

    主要成就

    编辑
    刘开渠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当选为第1、2、3届全国人
    刘开渠纪念馆
    刘开渠纪念馆(5张)
     
     
     民代表大会代表、第5届全国政协委员、第7届全国政协常委。他先后当选为上海美协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协副主席。担任过杭州美院院长,杭州市副市长,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馆馆长等职,受到美术界普遍的尊敬和爱戴,是当代杰出的人民艺术家、雕塑大师。他还主持指定了《在全国重点城市进行雕塑建设的建议》并由国家批准担任全国城雕规划组组长,城市雕塑建设委员会主任。刘开渠为中国现代雕塑大师,杰出的艺术教育家。是我国现代雕塑事业的奠基人,刘开渠是中国雕塑事业杰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为中国的城市雕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3] 

    主要作品

    编辑

    各时期作品

    1934年,为纪念1932年“1·28”抗战所创作的《一、二八淞沪抗
    刘开渠 1979年作 花卉 镜心刘开渠 1979年作 花卉 镜心
    日阵亡将士纪念碑》,讴歌了爱国志士英雄杀敌的英雄气概,是我国第一座表现抗日题材的纪念碑。
    1944年,作《川军抗日英雄纪念像》、《孙中山先生坐像》等作品。
    1945年,他创作的大型浮雕《农工之家》、《李家钰骑马铜像》,是我国现代雕期史上第一次表现农工题材的优秀作品。
    1952年至1956年,他领导并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以及大型浮雕的创作,并创作其中的《胜利渡过长江》、《解放全中国》、《支援前线》、《欢迎解放军》等浮雕。
    从1956年至1959年,他还受中共中央编译局委托,为马克思、恩格思、列宁、斯大林选集作封面浮雕像设计。先后完成了《毛泽东主席像》、《工农红军像》,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斯大林选集》等书封面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浮雕像等。
    1976年以后,创作了《周恩来总理像》、《萧友梅纪念像》等。在他所创作的众多作品中,有《抗日阵亡将士王铭章纪念碑》、《抗日阵亡将士无名英雄纪念碑》、《孙中山纪念碑》、《蔡元培纪念碑》等纪念性雕塑,还有表现任弼时等革命领袖和杜甫刘禹锡鲁迅梅兰芳等文化名人的肖像。[5] 

    文集

    先后编撰出版有《中国古代雕塑集》、《刘开渠雕塑选集》、《刘开渠美术论文集》、《刘开渠雕塑集》。等。

    成都雕塑

    1939年,为王铭章塑像,立于少城公园。
    王铭章塑像王铭章塑像
    1939年,为川军将领饶国华塑像,立于中山公园(解放后的劳动人民文化宫)。
    1939年,为蒋介石塑立像,立于北校场内当时成都军校。塑像高8米,基座5米。解放后被销毁,1969年,在原塑像旧址立毛泽东水泥塑像。
    1943年,为尹仲熙、兰文斌、邓锡侯塑肖像,立于少城公园。
    1944年,为无名英雄塑像,立于东门城门洞内。
    1945年,为川军阵亡将领李家珏塑骑马塑像,立于少城公园。
    1948年,为孙中山塑像,立于春熙路。这是为孙中山第二次塑像,第一次,1928年立的中山装立像,这一次,由刘开渠设计为长袍马褂手持开国文件的坐像。
    解放后,为杜甫塑像,立于杜甫草堂。
    晚年为成都塑的最后一尊塑像:李劼人塑半身胸像,立于李劼人故居。
     
    0.jpg
     
    2.jpg
     
     
    4.jpg
     
     
    7.jpg
     
     
    9.jpg
     
     
     
     
    责任编辑:王海峰

    网友点评

       

    版权信息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会员发布的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风网  备案号:皖ICP备19013950号  公安备:34060002030165
    Copyright © 2015 - 2019 国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国风网
    商务合作:138-1064-8262
    邮箱:zgguofeng@126.com

    关注我们

    国风网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