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风网 |  官方微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活动报名/会员申报 | 证件查询 | 书画商城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书画
书画
  • 书画
  • 摄影
  • 印石文化
  • 艺术人生
  • 肖龙士绘画艺术欣赏

    时间:2016-10-29 08:28:08  来源:互联网  作者:肖龙士

     


    7.jpg

     

    萧龙士(1889—1990),江苏省徐州府萧县人,原名品一,字翰云,斋名墨趣斋、堂号百寿堂,早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南京艺术学院),是中国现当代杰出的书画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萧龙士与一代大家李可染李苦禅许麟庐情逾手足,书画风格上承扬州八怪吴昌硕齐白石,下启江淮大写意画派。擅画竹、梅、菊、松、兰草、荷花、牡丹、雁来红等题材,融南吴北齐画风于一体,技艺精湛,画风儒雅酣畅,质朴淳厚。
    1924年(民国十三年),潘天寿初见萧龙士作品,极为赞誉,称为“江北第一画家”。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萧龙士与刘惠民、许彦达、范慈仁、刘光辉结为桃园五友。1950年,萧龙士第三次去北京,正式拜齐白石为师。大师亲刻“龙士”印章赠作纪念。1951年5月,参加了全国举办的《抗美援朝义卖画展》,萧龙士作品被选三十幅。
    先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分会名誉主席、安徽省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民盟盟员、省文史馆馆员、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常委。著有画集《萧龙士画集》《萧龙士蕙兰册》《萧龙士百寿画集》《萧龙士百寿纪念集》等。

    绘画风格

    编辑

    特点

    萧龙士擅画兰草荷花
    作品
    作品(5张)
     
     
     牡丹雁来红等题材,以兰、荷过人,兼攻山水人物。画风融南吴北齐画风于一体,技艺精湛,画风儒雅酣畅,质朴淳厚,沉雄老辣;尝题“握笔应书民心愿,凝神当思国前程”的书作以表达其情怀。
    萧龙士荷花小品,笔墨至上、形神兼备,枯湿浓淡、苍韵鲜活,笔简意赅、趣味无穷。兰花点线交融、穿插有致、浓淡相宜。以书画及题款来抒发自己与人无争、与世无求,不慕荣利的崇高情怀。
    在荷花图上题道:“出生于污泥,岂有不染尘,叶新花更红,贵在常洁身。”在兰画上写道:“深山一小草,淡泊而妖娆,能增山色美,不似牡丹娇。”这些都是他完美内心世界的独白和高尚情操的形象化。
    萧龙士一生致力于大写意花鸟,作画用墨尤为厚重,主张无论字和画,都要厚重,只有厚重的功力才有厚重的笔墨。字画没有分量就没有看头,作画主张形是外在的,神是内含的,形和神是对立的,更是统一的。一件绘画作品,形是神的基础,有其形,才能传其神;神是形的主宰,有其神,形才获得了生命。故有形有神,形神兼备,才称得上一件好的艺术品。画荷叶主张当以泼墨、破墨、积墨三法为之,方可力透纸背、香远益清。
    提出用笔用墨“十不”:“重而不浊,淡而不薄,简而不略,草而不率,轻而不浮,艳而不俗,媚而不妖,黑而不恶,粗而不霸,细而不弱”。
    “画家爱山情满于山,爱水情满于水,爱兰情满于兰,爱荷情满于荷,他爱的东西充满真情,他画出来的东西才能感人。如果他自己都无动于衷,他的作品如何能打动别人呢?”[

    主要成就

    编辑

    书画艺术

    萧龙士是集花鸟、人物、山水画于一身的多能画家,是诗歌、书法与绘画理论诸方面都有深厚功力的艺术家。是中国现当代杰出的书画艺术家,被后人尊称为“安徽八老”。其大写意绘画艺术是对吴昌硕齐白石大写意的继承与发展,为大写意绘画史增添了承前启后浓墨重彩的一笔,并在此基础上开启和创办了在中国画坛上具有一点的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江淮大写意画派”。并挟新安画派在中国画史上有巨大影响。《安徽画报》、《江苏画刊》、香港《文汇报》等报纸画刊均辟专栏介绍其艺术事迹。

    美术教育

    萧龙士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期间多致力于美术教育事业,当过小学校长、美术教师。是当代杰出的美术教育家,培育了数以千计的弟子、门生,他教学生学画,首先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和做人的标准。他本人身体力行,一生不为名利,谈博利禄。在其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生命历程中,倾注了毕生心力为人、为师、为艺,为后人留下累累艺术硕果,赢得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遍及全国各地有的已是卓然成名,如郑震刘惠民郭公达丁培生王少石郑正薛志耘欧阳龙等。他们从萧龙士手中接过传统而富有创造性的画笔,自己攀登艺术的高峰,继承和发展“江淮大写意画”的绘画艺术。[9] 

    个人作品

    编辑

    作品

    萧龙士其一生的画作达3万多幅,代表作品有《兰草》、《春兰》、《兰八哥》、《乞丐图》、《兰竹图》、《有根何处不发芽》、《墨荷图》、《兰香四射》、《皆大喜欢图》、《白梅》、《兰石芭蕉图》、《春梅图》、《雄鸡唱晓图》、《香远益清》、《经霜益艳》、《碧天垂影》、《牧童图》、《伯牙学琴图》等 。[8] 

    画集

    代表画集有《萧龙士画集》、《萧龙士蕙兰册》、《萧龙士百寿画集》、《萧龙士百寿纪念集》等行世 。
     
     
    0.jpg
     
     
     
    00.jpg
     
     
     
    2.jpg
     
     
     
    44.jpg
     
     
     
    66.jpg
     
     
     
     
    77.jpg
     
     
     
    88.jpg
     
     
     
    99.jpg
     
     
     
    11.jpg
     
     
     
    22.jpg
     
     
     
     
    5.jpg
     
     
     
     
     
    责任编辑:王海峰
     
     
     
     
     
     
     
     

     

    网友点评

       

    版权信息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会员发布的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风网  备案号:皖ICP备19013950号  公安备:34060002030165
    Copyright © 2015 - 2019 国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国风网
    商务合作:138-1064-8262
    邮箱:zgguofeng@126.com

    关注我们

    国风网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