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风网 |  官方微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活动报名/会员申报 | 证件查询 | 书画商城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 > 酒茶清谈
酒茶清谈
  • 国学讲堂
  • 琴棋风韵
  • 诸子经典
  • 酒茶清谈
  • 《求真务 实 拓 通 途》 ——为金石《纪录片写作研究》序

    时间:2016-10-13 10:35:38  来源:互联网  作者:网轶

     

     

            每晚必读点书,这已成为多年的习惯。读的过程中与古人相遇,与名家相遇,与学者对谈,与友人叙旧,自有一番于俗务茶酒中难以求得的澄明的快适。

           这几天秋色已浓,几场小雨催得落叶纷飞,自有一番时光易逝的感叹。在这样的心境中读金石新作《纪录片写作研究》,由于他书稿中对于中国电视纪录片历史回顾的缘故吧,唤起我一种很深沉又很久远的体悟,这里有回味也有沉思,有在记忆中已然淡化的激动,还有一些被尘封了的精彩的视像片断在头脑中唤醒。这都是金石书稿带给我的感受。没想到一部应用写作类的书能带给我这许多感受,可以说书的内容配得上这部书稿本身的沉甸甸的分量。

    2.jpg

           纪录片是电视业内的一个独特领域,它拥有很强大的视听综合开发潜能。对于电视纪录片我是行外之人,外行看热闹,仅是多年来在电视纪录片中看到的热闹,如看《话说长江》,看《望长城》,看《东方之子》,看《生活空间》,都能使智识高度活跃起来,或深沉于人生,或沉思于历史,或触摸到民族的脉搏,或潜心于自然环宇,由之便是感动与感叹,感动于电视纪录片竟能给人以如此的精神享受,感叹竟有这样一些优秀的人物制作出这样的文化精品。不过毕竟是外行,观感也就仅止于此,是金石的这部书稿给我提供了深入这一领域的机会,并为步步探行提供了坦畅的路途。

          书稿体现了金石对于纪录片的深刻理解。他把电视纪录片与电视相比,认为新闻是一个社会非常态的真实写照,纪录片是社会常态的真实反映。这一比较很有见地。新闻之新,不仅是新近发生,更需超乎生活之常,否则就没有新闻价值;纪录片则是生活常态的,是生活常态的凝缩与提炼。

           所以,就传播手法而言新闻便是真实写照,而纪录片则是真实反映,写照以客观传达为主,反映以能动通达为要,尽管二者都须求真,但前者之真更强调生活的客体之真,后者就属于生活的主体之真了。这就把电视与纪录片在真实问题上很难区分的地方划得较为分明。接着,金石又把纪录片与专题片作以对比,认为专题片叙事而纪录片述人。尽管事也是人之事,但事过境迁,人则不同,事过人犹在,人又会有新的事,关注人,就是发现人对于事的主体性,既在文中超越于事地看人的相互关系,人的精神面貌,人的生存状况。

           为此,金石说:“电视纪录片既要满足人们了解信息,进而认识社会的需要,又要适应人们精神上的美感要求”。针对纪录片写作与一般文章写作容易出现的彼此难分的误区,金石进一步展开比较,强调一般文章写作是为读而写,纪录片写作是为看而写。这是因为一般的文章写作,语言是唯一的表现手段,而纪录片的解说词不然,它在语言手段之外,更有画面手段、声音手段相支持,画面信息与声音信息充实与开发着解说的语言信息,是多种信息综合效果的实现。因此,单就解说词的文字而言,它往往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它断断续续,缺少一般文章的连贯性。这便使纪录片写作的独特性被强调了出来。

           金石对纪录片的深刻理解,既来于他对这个课题的长期钻研思考,持续追踪与详细占有这方面的资料,因此能融汇贯通,立论有据;也来于他一直在这个圈子里工作,有大量的实践经验,因此能从实践生发,提出纪录片写作中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对这部书稿谋篇布局,审定详略,这使他手稿中的各种写作要领的提出,不是枯燥的条文与技法,而是切写作之弊,因此常有“药到病除”之妙。这就属于有理论深度而又有实践广度的实践理性。金石在理论上的深度积累,在他2009年出版的在《纪录片艺术概论》及2010年出版的《纪录片美学通论》中,已有了很好的梳理与展示,这部随之推出的《纪录片写作研究》,可看作是他纪录片研究的由理论向实践的进一步深化与运用。

           金石在书稿中体现出很强的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这是我读这部书稿很感振奋的一个原因。纪录片领域是有很多问题需要探究的,有很多问题在热烈地争论,有些问题不仅在国内,在国外的纪录片理论研究中也属于难点。对纪录片研究的众多问题,书稿都有所涉及。其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金石着重地阐发了自己的见解。这些见解,为书稿增添了理论探索与创新的活力。如纪录片的功能问题,这是多年来一直争执不休的问题,而且这些理论争执又都通过不同的纪录片作品展示出来。其中包括政治功能的强调,宣传功能的强调,认识功能的强调,信息功能的强调,民生功能的强调等。这一争论的实践意义很重要,因为它与几十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密切相关,也与电视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密切相关,当下,它更与大众传播时代的大众接受趋向密切相关。

           金石在纪录片功能争论的背景中,立足于当下,明确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即纪录片应该关注民生问题。关注民生、思考民生、求解民生、展示民生。纪录片为民生的功能构成金石为纪录片写作研究立论的重要根据,他强调说,民生不仅应该是许多纪录片直接关注的问题,也是纪录片思考的“一个重要的逻辑起点和终点”。特别是在社会的转型时期,民生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民,一直是中国的社会根基与伦理根基,这是一个超越时代的历史基点。民在专制时代是沉默的巨流,它可以载舟可以覆舟,只有认识到这一伟大根基的少数先觉者,才会为民而鼓为民而呼。电视时代的来临,开启了新的传播意识,而在艰辛痛苦的民族历史过程中,在历史的血与火中,民这个沉默的巨流已经以时代主人的身分成为时代舞台的重心所在。述民之忧、解民之难、强民之志、展民之生,已作为历史与时代课题展示在电视人面前。金石所说的民生关注,得纪录片功能之要,因此,从历史与社会转型角度说,他提出的纪录片的民生功能说,不乏历史与时代的理论深度。

           此外唤起我阅读兴趣的,还有金石对于纪录片如何发挥其民生功能从纪录片创作角度所作的理解,这是一种富于阐释学意味的理解。金石认为,纪录片取材于生活,关注于民生,但纪录片并非生活的实录,而是制作者把自己的人生理解、价值取向、社会责任、人品襟怀融入其中,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真实的生活素材,包括人物、人物关系、事件、细节进行阐释、理解、强调、组合,进而创作出被赋予了制作者主体性的电视作品。对此,金石提出相互作用的三个要点,即个性化路线,追踪时代主流及大众化选择。这三个要点,其实也是纪录片的历史展示过程,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侧重,但作为纪录片文化取向的总和,则是这三个要点的共用。

           金石在书稿中还体现出很好的历史感觉,他注意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动态地把握纪录片,动态地理解、阐发、表述纪录片的各种写作特点,写作规定,这使得很可能写得平浅俗套的技法或内容,成为既有历史根据,又有理论深度,且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综合话题。拿“创作取向”中的语态问题来说,这是书稿纪录风格群体章中的一个小问题。但这个问题很不好谈,它不是语言,而是语言状态,语态不是视觉把握的,也不是听觉把握的,它更是感性与理解相融合的对于语言的心理感受,和语境、意境这类概念所涉及的感受差不多。他把纪录片的语态问题放到政治变迁、文化进步的历史过程中思考,认为纪录片的语态问题是根连着一定时代的政治文化状况的,与社会尤其是主导部门对于纪录片的功能理解与功能要求密切相关。进而,他又把语态问题放到当下大众传播语境中思考,找到纪录片语态与其他电视节目常见的表象化、庸俗化、轻狂的、居高临下的语态差异,并在这种差异中阐释纪录片语态的三种情况,即“浅入浅出”、“深入深出”及“浅入深出”。然后,他提醒式地告知一种值得关注的新语态,即探求大众话题,以精英视角,大众化的表述,将新奇、另类、陌生化的语态通过大众化内容大众化表达方式呈现出来。

           这里,金石是在强调一种在大众文化繁荣的当下,纪录片语态的值得关注的发展取向,即如何使精英和大众结合起来,不仅实现纪录片关注民生的社会功能,还须进一步使这一功能向引导民生、提升民生的高度强化。对此,他结论说:“中国纪录片目前的态势与中国电视的整体状况是相吻合的,各种诱惑、各种压力同时并存,纪录片的创作队伍,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都面临着种种困惑,当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总有一些优秀的纪录人,‘戴着镣铐跳舞’,不断地闯过各种难关,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奇与震撼”。观之于史,述之以今,又能超越当下地思考其中的理论问题,这是书稿阐发应用性问题的一个主要特征。

          书稿还涉及很多技术性问题,如长镜头、同期声、细节选择与处理等。对这些问题,金石的处理方法是将之实践化、问题化,并佐之以丰富而妥帖的例证,由此使技术性问题人文化,条文式内容实践化,知识性问题案例化。这当然很值得称道。

           几日夜读,于金石书稿有感不少。金石确是个刻苦笔耕的人。在纪录片领域,他差不多有了往来畅达的自由。看窗外月下落叶,一片一片的,已盈满庭院小径。一叶知秋,靠的是敏感,多叶识秋,靠的是积累的智识。金石在纪录片领域往来畅达,与他旷日持久的积累密切相关,就像那已然盈地的叶子,他书中的纪录片例证,差不多把多年来可以用作例证的纪录片都收入了吧,仅此,就是了不起的积累工程,这于读者,自然又多了能通览的快感与精研的享受。

     

     

     

       责任编辑:何妹

    网友点评

       

    版权信息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会员发布的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风网  备案号:皖ICP备19013950号  公安备:34060002030165
    Copyright © 2015 - 2019 国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国风网
    商务合作:138-1064-8262
    邮箱:zgguofeng@126.com

    关注我们

    国风网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