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 傣族少女 46cm×59cm
2016年11月23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会联合主办,并得到中国国家画院大力支持的“行者无疆——杜滋龄中国画作品展”全国巡展最后一站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将展出杜滋龄先生从早年自学绘画至今所创作的中国画、写生、速写、素描等共计百余件作品,展览以文献和作品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呈现杜滋龄先生的艺术历程及其多面探索。
2005年 唐古拉山上的幸福之路 248cm×124cm
此次展览将分为七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兴趣为师:杜滋龄的早期绘画”,该板块展示了杜滋龄先生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自学之途”,展出了许多他早年自学绘画的艺术成果,包括他当时创作的许多素描、写生、中国画、连环画等作品。第二个板块是“传承出新:杜滋龄的80年代”,该板块展示了杜滋龄先生在中国美院读研究生期间的学习和创作历程,进而展示了他在此基础上在中国画传承与出新方面的探索,尤其是在“墨”的使用方面,所作的深入探索。第三个板块是“步履南北:杜滋龄的90年代”,该板块展示了杜滋龄先生该时期中国画创作中所显现的相对完整的独立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思想,而这独立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思想正是建立在杜滋龄先生与自然、生活、社会、世界的观察和对话的基础之上。第四个板块是“天山南北:杜滋龄的新疆题材”,该板块集中展示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杜滋龄先生新疆题材的中国画创作,这些创作不仅融汇了许多大师的有益经验,同时也延续了他自己的笔墨特色和精神表达,许多作品都源自其自身最直接的感受和记录。第五个板块是“雪域高原:杜滋龄的西藏题材”,杜滋龄先生1983年第一次赴青海藏区泽库写生便受到极大震撼,此后30余年一直坚持赴藏区写生,对于杜滋龄先生而言,关于高原的作品不仅仅是题材的变化,同时也是对笔墨本体思考和实验的内在动力。第六个板块是“万里之行:杜滋龄的旅行足迹”,该板块展示了杜滋龄先生赴全国各地以及海外许多地方的写生创作成果,对于杜滋龄先生来说,根据艺术对象的不同来调整艺术语言本身,这是生活给予艺术家的挑战,同时也是创新的契机。不同地域、不同文明、不同人物,在他笔下始终具有鲜活的性格。第七个板块是“线的交响:杜滋龄的速写与写生”,该板块集中展示了杜滋龄先生的速写。速写不离手、速写本不离身,是杜滋龄先生的艺术习惯,他的速写作品尤其在对“线”的运用方面十分引人瞩目,充满着艺术魅力。
2008年 晴云 180cm×97cm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评价说,杜滋龄是我国当代具有代表性的水墨人物画家之一,他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在许多方面和20世纪以来前辈和同辈杰出艺术家有相同之处,但在题材内容和形式语言上却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作品有独特的个性面貌。杜滋龄之所以执著于写实手法和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水墨人物画,因为他有用水墨语言使人物画发扬光大的坚定信念。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薛永年评价杜滋龄的绘画“不愧为生命之境,笔墨之歌”。他认为,杜滋龄的人物画,以描写现实生活为主,古代题材为次,也有少量域外题材。在现实题材中,有描绘重大题材的鼓舞人心之作,更多作品则描写平凡而普通的群众,特别是边塞少数民族同胞,其中有刻画深入的单人肖像,有特定环境中的群像,更多画日常生活,讴歌平凡中的真善美。而杜滋龄的笔墨,不仅顺应了“笔墨当随时代”的需要,也体现了“笔墨当随性情”之美。
2008年 灯节社火迎新春 中国画 185cm×145cm
本次展览策展人、《美术》杂志副主编盛葳阐释道,所谓行者无疆,其一,是行遍万水千山,是在时间流逝中永远不能完全重复的此时此刻,体验、感情皆无限制;其二,是行笔尺纸之上,是需要穷极一生去追求和探求的无尽天地,笔墨、思想亦无疆界。纵观杜滋龄的艺术人生和创作成就,恰如新中国美术史的一个缩影。
杜滋龄先生表达他对艺术创作的理解:“我不喜欢在画室里苦苦地练习和想象,更不喜欢在思想认识混乱时而胡编乱造,当我迷茫时,我就走入大自然中去,深入到生活中去。”
据悉,“行者无疆——杜滋龄中国画作品展”全国巡展已先后在广东美术馆、山东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展出。至此,此次“行者无疆——杜滋龄中国画作品展”全国巡展也将在中国美术馆完美收官。
展览将展至12月4日。
责任编辑:王海峰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