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8日,长篇小说《铁网铜钩》学术研讨会在成都西南民族大学举行。小说作者吴仕民,四川省作协主席、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阿来,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化厅的相关领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华大学、成都大学、成都师范学院、《当代文坛》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
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在研讨会上致辞。他表示,小说《铁网铜钩》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通过对典型性事件的描述,塑造了生动的人物形象,描绘了鄱阳湖地区渔民的生活,讲述了一个精彩的家乡故事。作者以学者的眼光和民族志的方法来解构极具地域色彩的传统民俗,体现了作品的厚度和深度。在不断强调文化自信的当下,这部小说为我们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非常有益的示范和借鉴。
作者吴仕民分享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感悟,介绍了作品的创作动机、素材来源、创作体验,解密了书名“铁网铜钩”的文化符码。
与会的专家、学者对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价值、时代意义进行了深度解读,对小说独特的表达视角、故事设计、细节描写、人物塑造等给予了高度评价。
研讨会上,吴仕民还为读者代表签名赠书。
新闻链接:长篇小说《铁网铜钩》生动描绘了20世纪40年代百姓的生活,展示了一幅鄱阳湖畔风情画卷,民国时代的社会图景。作者以两大渔村持续数百年的械斗为基本线索,描摹了宗法制度下,社会底层的人们以祖姓、祖业、祖地为经,以仁义、情感、暴力为纬的生活图景,叙述了他们在生计、官府、敌寇、礼法制度等重压下的苦难与抗争。塑造了一群打上时代和地域烙印、具有鲜明个性的渔民形象,连同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和独具特色的地域风情,真实地再现了那个年代的社会特征和人物命运。小说一经出版就引起文学界的关注,被视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题材文学创作令人欣喜的收获。
吴仕民,江西余干人,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工作。在知青和大学时代即开始文学创作,发表过多篇散文和中篇小说,并有多部作品获奖。
责任编辑:王海峰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