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母家贫荻画沙①,昌黎文集②伴生涯。
洢河雪渡钱公酒,京洛姻联胥定花③。
怪巧瑰琦④书文丽,纡余委备⑤筑章华。
三朝元老一贤吏,千古文章四大家。
逋客⑥无关风与月⑦,醉翁⑧只赏水和霞。
岁晚憀慄国惟重⑨,韩柳欧苏⑩并靖嘉。
【注释】①元·脱脱《宋史·欧阳修传》:“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获画地学书。②《韩昌黎集》是唐代韩愈创作的诗文集。③天圣九年(1031年)三月,欧阳修抵达洛阳。当时“西昆体”代表人物之一的钱惟演任西京留守,幕府多名士。欧阳修与尹洙、梅尧臣、苏舜钦等交游,开始为“古文”,已负文名。 ]同年,在东武县迎娶胥偃之女为妻。钱惟演在洛阳任使相的时候,十分厚遇文士,谢绛、欧阳修在洛阳供职,曾经一起登嵩山游玩,到达龙门的时候下起了雪,两人正在观赏山景,忽然见到有人骑马冒雪渡过伊水而来,原来是钱惟演派来的厨子和歌妓,使者传钱相的口谕说:“登山辛苦,两位可以在山上多留一阵赏雪,府里公事简易,用不着急忙赶回去。 ④ 王安石评价欧阳修:“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⑤苏洵评价:“欧阳子之文,纡余委备,往复百折。⑥意思是逃离的人;避世之人,隐士;漂泊流亡的人,失意的人。⑦出自欧阳修的《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⑧欧阳修的号。⑨国家的栋梁重⑩臣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并肩,共同构筑了北宋文学的高峰。
【人物成语典故】六一先生 心从天外归 醉翁吟 醉翁亭 磨揉迁革 其来有自 偶一为之 欧母画荻 毫末之利 空水澄鲜 几度春风 古文八大家 修母画荻 浴兰时节 斗杓转势 辞丰意雄 画荻丸熊 韩柳欧苏 步行学士 六一居士
【人物简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9月8日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生于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他的出生,对于年近花甲的欧阳观来说,无疑是老来得子的喜悦。然而,这份喜悦并未持续太久,欧阳修年仅四岁时,父亲便因病去世,留下他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
郑氏出身江南名门望族,知书识理,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面对家庭的变故,她并未沉沦,而是以坚强的意志和深厚的母爱,独自承担起抚养和教育欧阳修的重任。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郑氏用荻秆(芦杆)当笔,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这便是后世所称的“画荻教子”。在母亲的悉心培育下,欧阳修自幼便对学问充满了渴望,尤其是韩愈的文集,更是成为了他精神世界的重要支柱。
欧阳修十岁时,从随州大姓李氏家中得到唐人韩愈的《昌黎先生文集》六卷。他如获至宝,手不释卷,日夜研读,深受韩愈文风的影响。这段经历,不仅为欧阳修日后的诗文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更让他在心中种下了追求真理、崇尚文学的种子。
天圣九年(1031年),欧阳修抵达洛阳。当时,“西昆体”盛行,文风浮艳,而欧阳修则与尹洙、梅尧臣、苏舜钦等志同道合者交游,开始倡导“古文”,以恢复秦汉文章的质朴与雄浑。他们的努力,为北宋文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气。
在洛阳的日子里,欧阳修得到了西京留守钱惟演的厚遇。钱惟演幕府多名士,他十分欣赏欧阳修的才华,经常邀请他参加文学聚会,共同探讨文学与人生。有一次,欧阳修与谢绛一起登嵩山游玩,到达龙门的时候下起了雪。两人正在观赏山景,忽然见到有人骑马冒雪渡过伊水而来,原来是钱惟演派来的厨子和歌妓,使者传钱相的口谕说:“登山辛苦,两位可以在山上多留一阵赏雪,府里公事简易,用不着急忙赶回去。”这段经历,不 仅让欧阳修感受到了钱惟演的关怀与厚爱,更激发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
在京城的岁月里,欧阳修更是凭借自己的才华与品德,赢得了广泛的尊重与赞誉。他与众多文人墨客交游唱和,其中不乏像范仲淹、王安石这样的名士。他们的友谊与文学交流,为北宋文坛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同时,欧阳修也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勇于直言,多次上书言事,力主改革时弊,力求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他的政治智慧与高尚品德,赢得了朝野上下的广泛尊敬,被誉为“三朝元老一贤吏”。
在文学上,欧阳修更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深邃的思想内涵,被誉为“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他的文章,既有激昂澎湃的壮志豪情,也有细腻温婉的柔情蜜意;既有对现实的深刻剖析,也有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他的《醉翁亭记》、《秋声赋》等作品,更是成为了后世传颂的经典之作。
欧阳修不仅善于治国理政,更擅长于在繁忙的政务之余,寻找心灵的宁静与自由。他常以“醉翁”自居,寄情山水,赏水和霞,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美丽完美融合。在他看来,真正的快乐与自由,并不在于外在的功名利禄,而在于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种超脱物欲、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不仅让欧阳修在繁忙的政务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与慰藉,更让他的文学作品充满了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晚年的欧阳修,虽已步入人生的暮年,但他对国家与人民的关怀却丝毫未减。面对国家的危难与民众的疾苦,他依然挺身而出,力尽所能。他的忠诚与担当,赢得了后世的无限敬仰。虽然已步入人生的暮年,但他对国家与人民的关怀却丝毫未减。他深知国家的未来需要年轻人的担当与奉献,因此他积极培养年轻人才,为国家的繁荣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的忠诚与担当,赢得了后世的无限敬仰。
若水先生
【作者简介】若水,原名孙克攀,字若水,号泉一。善烹饪,喜旅游,乐诗词,演周易,思幽静,好品茗。
责任编辑:张伟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