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少轻狂黥墨痕①,充军百战驭前奔。
发披铜面②怵西夏,横马铁心照昆仑③。
拜神祈佑著奇隽④,心宁何宵攀名门⑤。
推功将佐益身贵,文仕谗言主寡恩⑥。
【注释】①狄青十几岁时,因与乡人发生冲突而被官府捕快投入监牢,并在脸上刺字,注销户籍,发配京师充军。②狄青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③皇祐四年(1052年),广源州蛮侬智高反叛,攻陷邕州,又攻破了沿江的九个州,狄青征讨,用计一昼夜就过了昆仑关,叛军失去了险要阵地后,形势逆转,叛军很快剿灭,④狄青到广西征讨侬智高时,拜神祈佑。他拿出一百个制钱,口中念念有词:“此次用兵胜负难以预料,若能制敌,请神灵使钱面全都朝上!”,在全军众目睽睽之下,一挥手,一百个制钱全撒到地面。大家凑近一看,一百个钱面全部朝上。官兵见神灵保佑,士气大振。狄青当即命左右侍从,拿来一百根铁钉,把制钱原封不动地钉在地上,盖上青布,还亲手把它封好,说:“待胜利归来,再收回制钱。”于是率官兵南进,结果大败侬智高军。狄青平定了邕州,带领胜利之师北还,如约到掷钱处取制钱。僚属们将钱起出一看,原来这一百个制钱两面都是钱面,大家才恍然大悟。⑤有人送来唐代狄仁杰的画像和十余道告身。但狄青却冷冷地说:“我只不过是一时机遇好罢了,怎么敢攀附狄仁杰大人呢?”随即将他打发走了⑥狄青功高遭嫉,贬到藩镇以后,宋仁宗每个月都派使者去慰问看望他两次。每次听说皇上的使者要来,狄青都会整日惊吓疑虑。结果不到半年,就生病去世了。这些都是文彦博的计谋。
【人物成语典故】不追逃兵 拜神祈佑 地涌泉水 推功将佐 速议赏赐 不攀名臣 抑郁而终
【人物简介】
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县人。狄青十几岁时,因与乡人发生冲突而被官府捕快投入监牢,并在脸上刺字,注销户籍,发配京师充军。
在京师军营中,狄青没有自怨自艾,反而更加勤奋刻苦,苦练武艺,日夜不辍。狄青的军事才能,在实战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西夏战事频发,大宋边疆烽烟四起,正是他大展鸿图之时。面对凶悍的西夏铁骑,狄青毫不畏惧,他披头散发,佩戴着铜面具,如同战神降世,冲锋陷阵,所向披靡。西夏军士见之,无不胆寒,纷纷退避三舍,不敢与之争锋。狄青的英勇,不仅鼓舞了士气,更为大宋边疆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逐渐获得升迁,历泾原路副都部署、经略招讨副使,加官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惠州团练使等。元昊称臣时,狄青已成为知名大将,改调河北前线后,又历迁步军、马军副都指挥使等,并加衔至节度观察留后。
皇祐四年(1052年),广源州侬智高起兵叛乱,声势浩大,严重威胁到朝廷的统治。面对这一危机,狄青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宣抚使,全权负责平定叛乱。他深知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迅速调集兵马,制定作战计划。在战斗中,狄青身先士卒,亲自指挥作战,最终成功平定了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安宁。狄青因功勋颇著,由彰化军节度使、知延州升任枢密副使,跻身执政大臣之列;旋即出任宣徽南院使、荆湖北路宣抚使、提举广南东、西路经制贼盗事,被宋廷授予指挥全权。
嘉祐年间,随着朝廷内部矛盾的不断激化,狄青逐渐成为了众矢之的。他虽心怀家国天下,却无力改变朝中复杂的政治局势。一年,京师暴雨积成大水,狄青因避水迁家至相国寺居住,被人诬蔑。狄青担任枢密使时,自恃功勋卓著,十分傲慢不驯,袒护士卒。士卒每次得到衣物粮食,都说:“这是狄家爷爷赏赐的。”朝廷上下都以此为大患。后被罢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判陈州。于嘉祐二年(1057年),疽发髭而卒。

若水先生
【作者简介】若水,原名孙克攀,字若水,号泉一。善烹饪,喜旅游,乐诗词,演周易,思幽静,好品茗。
责任编辑:张伟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