赘婿①身穷稷下②人,滑稽善辩主安民。
三年鸣止讽威王③,一举冲天慰俊臣④。
献鹄空笼多谲诞⑤,借兵绝冠送奇珍。
直言酒乐乱悲起⑥,类聚芬芳道至臻。
【注释】
①赘婿:婚后定居于女家的男子。以女之父母为父母,所生子女从母姓,承嗣母方宗祧。 秦汉时赘婿地位等于奴婢,后世有所改变。②稷下人:淳于髡在齐桓公田午创办稷下学宫时已经是稷下先生为祭酒,也就是相当于校长。③淳于髡问齐威王道:“大王,国中有大鸟,栖息在大殿之上,三年不飞不鸣,您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齐威王胸有大志,只是暂时消沉,并非昏庸无能之辈,淳于髡的讽谏一下子点醒了他,他也用“隐语”回答道:“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④淳于髡的讽谏收到了奇效,促使齐威王下定决心、变法图强。他上朝召集各县令县长七十二人,奖励了一个,处死了一个,整顿了内政,并整肃军威准备迎战诸侯。各诸侯国都很震惊,纷纷归还了侵占齐国的土地。⑤淳于髡充当使楚送鸟的使者,鸟半路飞走,见到楚王后诡言,结果楚王不但没有怪罪淳于髡,反而赞赏道:“很好啊,齐王竟有这样忠信的人。”并且用厚礼赏赐淳于髡,财物比献鹄还要多一倍。⑥淳于髡借齐王问能喝多少就时,他借机告喻齐王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的道理。
【人物成语典故】一举冲霄 一鸣惊人 淳于炙毂 鹄已去 尊前烛灭 酒极则乱,乐极则悲
【人物简介】
淳于髡,字子道,齐国黄县(今山东龙口)人,生于约公元前386年,卒于前310年,战国时期齐国之俳优、政治家、思想家,亦是齐之赘婿。他身材矮小,相貌丑陋,出身贫贱,曾因犯罪受过髡刑,其人身长不满七尺,相貌虽不甚出众,然才智过人,博闻强记,涉猎诸家学说,尤善以滑稽多辩著称于世。在《史记·滑稽列传》中,司马迁对其赞誉有加,称其“滑稽多辩,数度出使诸侯,未尝屈辱”。
齐威王在位时,广开才路,于稷下创办学宫,招揽天下贤士。淳于髡以其卓越的学识和过人的才智,被召入学宫,初为大夫,后逐渐成为学宫中的代表和元老级人物。在稷下学宫,他积极参与学术讨论,与诸子百家交流切磋,其思想日益成熟,影响也日益扩大。
齐威王初即位时,沉迷于酒色,长夜之饮,不理朝政,导致百官荒乱,诸侯并侵,齐国危在旦夕。面对此情此景,淳于髡不顾个人安危,利用齐威王喜欢隐语的特点,巧妙地以隐语进谏。他言:“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威王闻言,恍然大悟,以隐语答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自此,齐威王振作精神,励精图治,整顿朝纲,收复失地,使齐国重新走向强盛。淳于髡的这次智谏,不仅挽救了齐国的命运,更让他名扬四海,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
淳于髡一直活到齐宣王时期。他曾在一天之内,向齐宣王推荐了七个人才。宣王怀疑他推荐得太多、太滥,而责问于他。淳于髡却用“长着一样翅膀的鸟们在一个地方住”、“有同样脚的野兽们经常一块走”、“到睾黎山、梁父山的背面山坡去找柴胡、桔梗非常容易”等形象的比喻说明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消除了宣王的疑惑。
在外交上,淳于髡的以礼搬救兵和空笼献鹄显示了他超高的智慧。
齐宣王时,儒家亚圣孟子曾来齐都稷下讲学。淳于髡与其交往甚密,并经常就学术问题进行辩论。他曾与孟子辩论“男女授受不亲”,还曾批评孟子不切实际,常把孟夫子驳得有口难言。临淄从古到今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孟子遇见淳于髡,吓不死也发昏。
淳于髡晚年,致力于在稷下学宫培养人才,在学生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成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中国第一个文化鼎盛时期的领军人物。《太平寰宇记》载,他去世的时候,有三千弟子为他披麻戴孝。

若水先生
【作者简介】若水,原名孙克攀,字若水,号泉一。善烹饪,喜旅游,乐诗词,演周易,嗜幽静,好品茗。
责任编辑:张伟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