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悟清先生被称为西北太极拳圣,他被黄埔军校第七分校聘为武术总教练一定有过人的本领,学习郑悟清先生太极拳,一定要研究先生凭什么练就了一身过人的功夫,又凭什么在西北武林能站住脚,和众多西安武术名师能拜他学艺。
当今学习赵堡太极拳的人很多,却很少出现象郑悟清先生那样高的功夫,经比较发现原因是极于求成,下功夫少,欠缺学习和认知短浅。

我们来看一下郑悟清先生的生平记录,他身高一米八二,骨正臂长,从小生活在一个富有传奇人物代出的地方,从小就耳听目睹奇功异人之事,对前人如何刻苦和专研耳闻非常敬仰。郑悟清先生年轻时勤奋好学,在村里年轻人中学习出类拔翠,做事严谨认真,字迹工整,被山西王家大院聘为帐房先生,因劳累过度身患肺疾,为了自强改变,随李俊秀先生学习赵堡太极拳腾挪架,我们知道腾挪架、领落架、忽雷架功夫要达到肌体紧凑如绳,绷弹有力才能有吸拿和膨放之功,如今下功夫达到这种能力和修行方法基本消失,腾挪架是赵堡太极拳第四代宗师张彦下传,在西安以张鐸、李俊秀为代表,上世纪西安温县同乡会有一百多温县人追随习练,达到腾挪架、忽雷架、领落架功夫必须修炼到周身矢量均衡,体能才可以在神经传导控制下,有主宰局部肌能凝聚而发的本领,才能出现腾挪、领落、忽雷功夫。

郑悟清先生28岁习练腾挪架到32岁,腾挪架要点和技法与候春秀先生拿摔为同门所出,拿摔以指东打西、洐接准确、虚实化发、根梢左右逢圆、以巧制胜,纯以功力和技法发放赢人,而功力高者感应到对方缺陷即发,功力更高者挨着何处何处发,触着即触电,郑悟清先生在28岁到32岁期间正赶上河南焦作参加开封五省擂台选拔赛的热潮时期,参与和领略腾挪架摔拿技能,早有学习。
武术真正的本领是我能打你而你不能打我,我能打你是我比你强,我比你强是我身上没有毛病和缺点,而你的弱点总处于被我管制当中,有缺陷就处处挨打。赵堡拳人讲究的是功夫上身,身上有东西才叫本事。

赵堡太极拳是一套前贤依据身体筋骨气血经脉运通流程构建设制的套路,所有动作都是为沿经开脉、通臂通背匹配、矢量贯穿巩固而设定的方法。大架以放长击远,大开大合为主,中架以严谨无偏从正为主,而小架修行贵在以内运通行功为主,达到矢量传递互联,郑悟清因身体原因,学习腾挪架费劲而改学小架,他坚信大小合一,从小处做起,只要精专有成,一定会有所成。
郑悟清先生32岁拜和庆喜老师学习代理架,和庆喜为中医世家,习练的是和兆元下传的代理架,代理架要求代全面之理,为周身万备修行而设计即为全修,全修集大成方为太极拳,这是赵堡太极拳先贤传拳太极之要,故郑先生每天习拳近百遍,在默识搓摩中体悟身体百脉流通、经筋互助一体匹配互应,寅时起床,太阳升起才收功,从轻灵虚空处入手,精引气化,神融应固,使筋骨肌肉在不间断的身体交流呼唤中,血氧和肌肉纤维组织矢量强度改变,随着一个一个内质传递和筋骨匹配链接搭建,平和与合成的内应生力,身体慢慢达到神明身通,肌体紧凑若一,慎密感应护佑随心,矢量随意压强贯穿呈现,至此懂得了生命的自我控制与主宰,功夫也随之上身,为日后所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郑悟清先生在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招聘武术总教练考核中,并没有展示拳架套路,而是上场抱拳后说练完了,考核官说:“好,我就喜欢不玩花架子的,敢这样下场的一定是上过擂台、下过场子、有实战能力的人,军队真正需要的就是上战场能用的功夫。”随后叫几个军队武术教练上去试手,郑悟清先生指如钳、掌如刀、臂如棍、拳如箭,挨住何处何处发,所有参加考试的教练都非常佩服,一致认为军校武术总教练非郑悟清莫属,郑悟清精通擒拿格斗和短棍技术,为军校学生刺杀和贴身近战技术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说郑悟清拳法小架是动作小是不对的,其精不在形体外在的表达,而是肌体神经组织与体内矢量血氣和肌肉纤维组织达到均衡后、抗应外因强度神经组织迅速凝聚爆发的本能抗力,这种本领是意识形态统一合成体现集束在小而精发的内功表现。

原西安市体委主任刘俠僧先生为了看郑先生打拳,请郑先生脱去外衣表演,郑先生行拳走架中,可清楚看见肌肉筋随屈伸张合鼓荡运行,达到这种肌体主宰程度的控制,是积柔成刚,使肌体运能慎密于坚,下功夫下不到极致入微是万万做不到的。郑先生从拳场往家走的路上,别人从背后叫他,不经意间在接触到其肩时被感应力弹出。郑先生回村在茅厕小解,风刮掉一树杈下落砸在其背上,郑先生肌能应物反映外力,将外侵树杈弹出。这些过往之事点点滴滴都记录了郑先生体知已达神应之境。
郑先生说:“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必先学太上老君感应篇、洞玄和清净篇”。在他留存的太极拳手抄本和九要论,是其对太极拳理论与思想和行为的统一认知,他还在潼关跟人学习过易经,对56字老君碑更是有过深入的研究,楼观台老君碑56字就雕刻由赵堡太极拳郑悟清先生提供,证明他是一个热爱学习,严于律己的学者。

郑先生热爱祖国,在日寇侵华时,他选择毅然从军,以自己的一技之长加入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并聘为武术总教练,为该校三万七千名热血青年上战场传授杀敌本领,抗日战争结束后,他退出军界,以教习民众健身为业,他到老都以一个军人的姿态要求自己,腰杆笔直,风纪扣紧记,从不多言妄评时事,对生活和行拳一丝不拘,严谨认真。
郑先生团结同门,深知太极拳是国家之宝,曾讲:“太极拳不是谁家的,是老祖宗文化积攒形成的,应该放到故宫”。李老师谈郑先生的故事,当年很多习拳的急于求成,仰慕候先先的推手本领,到候先生处去学习推手,回来后动作守正变味,郑先生说可是乱学乱跑了,你跟我转圈推一年手,只要没有毛病了,到外边谁对你也没有办法,果然经一年的看护和身体的从正修行,改变了断舍离、虚弱空衰和僵硬、别扭、不顺,在外边推手发现别人处处漏洞。另一位高老师曾经到武当山和时任的尤道长推过手,把尤道长按在沙发上起不来,听说候师推手功夫很好,就去和候师过手,侯师年迈对他捍而不动,回来讲给郑先生听,郑先生非常生气,拉着他去给候师道谦,说候师这么大年令不是看在我们同乡的面子上,怎会和你动手,以后自己练吧,不要再来了。
在郑先生的教诲中有:看手看肘,从正领偏,让而不让,虚引实发之要,要求手永远放到该放的地方,从不乱放,没有缺点别人就不能打你,克服缺点就是最大的安全,增加素质就是建设。
郑悟清先生为西北赵堡太极拳的普及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将赵堡太极拳传遍祖国各地乃至海外,并发扬壮大,在先生诞辰130年之际,缅怀先贤为全民健身留下的宝贵功法,造福社会而称赞。
王玮先生
【作者简介】王玮,中国武术七段,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赵堡太极拳优秀传承人,在《武当》、《武魂》、《武林》、《精武》、《拳击与格斗》、《长安武林》、《陕西日报》等报报刊杂志发表多篇武术文章,并在全国和陕西省多项武术赛事中担任评委、裁判等,被评为中国武当百杰,著有《内功精华珍藏版》光盘,在广州俏佳人影视公司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全国发行,《赵堡太极拳阐秘》一书,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全国发行,并被《中国当代武林名人志》一书和《中国太极拳百科大辞典》《当代武林名家大典》《陕西省体育地方志》收载,在世界太极拳网和中华武术等四家武术杂志的全国优秀太极拳人物评选中荣获28位最优秀太极拳推广人之一、并在大型电视连续剧白鹿原中饰演武术总教练,在凤凰卫视大型纪录片道力天行中担任武术顾问。
责任编辑:若水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