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在我的记忆深处,母亲的声音总是如影随形,那一句句看似琐碎的,有时认为是“多余”的“赘语”,编织成了我成长岁月里最温暖的乐章。如今,母亲已经离开我许久,但那些曾经被我视为唠叨的话语,却成了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藏,在无数个寂静的夜晚,悄然回响,温润着我的心田。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诗经》里的这段话道出了天下母亲的辛苦与勤劳。小时候,每一个寒冷的冬日清晨,都是一场与温暖被窝的艰难抗争。天色尚暗,窗外的寒风呼啸着,似乎想要钻进每一个缝隙。我总是把自己裹在被子里,像一只慵懒的蜗牛,对即将到来的上学时光充满了抗拒。这时,母亲那轻柔而又带着几分急切的声音便会在耳边响起:“该起床了,上学时间快到了。”一遍又一遍,如同定时的闹钟,打破了我短暂的美梦。我嘟囔着,不愿离开这温暖的小窝。母亲并不生气,只是耐心地坐在床边,继续轻声催促。当我抱怨地说衣服凉时,母亲总是毫不犹豫地起身,把我的棉裤棉袄拿到厨房里,放在锅灶边。她静静地守在一旁,不时地翻动着衣物,只为了让我能穿上温暖的衣服出门。

临出门上学时,母亲又开始了她的“叮嘱模式”。她一边帮我整理书包,一边念叨着:“书本带全了没有?作业带全了没有?”我总是不耐烦地应着,心里却觉得母亲太过啰嗦。然而,母亲似乎并不在意我的态度,依旧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这些问题,直到我踏出家门,她还会站在门口,望着我的背影,大声喊道:“路上注意安全,上课要认真听讲!”
小时候,贪玩是我的天性。一放学,书包随手一扔,就想和小伙伴们在田野里肆意奔跑。可母亲总是“不合时宜”地出现,一遍又一遍地督促我去学习,那声音在我听来,就像唐僧念的紧箍咒,让人心烦。在母亲的监督下完成作业,终于得到出去玩的“许可”,但她的叮嘱又接踵而至。“注意安全,别跑太远,早点回来……”这些话翻来覆去,听得我耳朵都快起茧子了。很多时候,还没等她把话说完,我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溜烟跑出门外,将母亲的声音远远抛在身后,尽情享受玩耍的快乐。当满头大汗地跑回家,我以为母亲会夸我玩得这么尽兴,可她开口又是一连串的问题:“碰到哪里没有?衣服破了没有?......”当时的我,满心都是玩耍后的兴奋与疲惫,哪有耐心听她唠叨,只是敷衍地回应几句。

随着年龄增长,我渐渐明白,那些曾经让我觉得啰嗦的话语,每一句都饱含着母亲深深的爱。她督促我学习,是希望我能有一个好的未来;她叮嘱我注意安全、早点回家,是时刻把我的安危放在心上;她关心我有没有受伤、衣服是否完好,是细致入微地照顾着我的生活点滴。如今,我时常怀念小时候母亲的“唠叨”。那是独属于我的温暖,是我成长路上最珍贵的回忆。原来,幸福一直都在那些琐碎的唠叨里,从未走远。
那时候,母亲的“赘语”就像一张无形的网,把我紧紧“束缚”,我渴望着摆脱,渴望着“自由”。我羡慕那些父母不怎么管的孩子,觉得他们更加自在。可是,我却从未想过,这些看似繁琐的赘语背后,隐藏着母亲深深的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长大,离开家乡去外地求学、工作。每次回家,短暂的相聚总是充满了温馨。母亲会早早地准备好我最爱吃的饭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回荡在小小的屋子里。然而,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离别总是在不经意间到来。
每次临走的时候,母亲总是会把我送到门口,手里还不停地往我的包里塞着各种东西,水果、零食、煮熟的鸡蛋以及生活用品等,生怕我在外边受一点委屈。她一边塞,一边嘴里不停地说着:“注意安全,路上小心。到了给家里打个电话。累了就休息会,别太拼命了。”这些话,虽然她已经说了无数遍,可每一次,她都像是第一次说一样,充满了关切与担忧。这时候的我肯定不会象小时候那样听着不耐烦,总是笑着点头,安慰母亲说我已经长大了,能照顾好自己。可母亲还是不放心,直到车子启动,她还站在那里,不停地挥手,眼神里满是不舍。车子渐行渐远,母亲的身影越来越小,可她的叮嘱却一直在我耳边回响,让我的心里酸酸的,暖暖的。
在外地工作的日子里,每当我遇到困难,感到疲惫不堪的时候,母亲的那些“赘语”就会像一股神奇的力量,支撑着我。我会想起母亲说的“累了就休息会”,于是,我会停下忙碌的脚步,给自己一点喘息的时间;我会想起母亲说的“注意安全”,于是,在每一个奔波的日子里,我都会格外小心,照顾好自己。
母亲的“赘语”,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又像一把雨伞,为我遮风挡雨。它们是母亲对我最无私的爱的表达,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二零零零年五月六日,命运悄然埋下了残酷的伏笔。因出差任务,刚搬家还没来得及移固定电话的我,被孩子同学的电话扰得不胜其烦,最终选择关机。本以为只是短暂的宁静,却不想这一关机,成了我一生的遗憾。次日匆忙赶路,我竟忘了开机。当夜里终于到家时,等待我的却是晴天霹雳。五月七日凌晨,母亲突发疾病,家人四处联系我无果,只能无助地看着她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尽管医生们全力抢救了一夜,母亲还是永远地离开了。那一刻,我的世界瞬间崩塌。再也听不到她清晨催我起床的“唠叨”,听不到她关切的嘘寒问暖,更过分的是没能见母亲最后一面......。我满心都是悔恨!为什么要关机?为什么如此粗心大意?可一切都无法挽回。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命运最冰冷的玩笑,余生,都将在无尽的思念与自责中度过。
母亲走后,家里变得空荡荡的,没有了她忙碌的身影,没有了她的欢声笑语,更没有了那些曾经让我觉得啰嗦的“赘语”。我开始怀念那些被母亲“唠叨”的日子,怀念她的温暖,怀念她的爱。
如今,每当我回到家乡,走进那熟悉的屋子,仿佛还能看到母亲站在门口,微笑着迎接我;还能听到她那亲切的“赘语”在耳边响起。母亲的“赘语”,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的生命里,成为了我对她最深刻的记忆之一。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母亲的“赘语”就像一股清泉,滋润着我的心灵;又像一首古老的歌谣,传唱着无尽的母爱。我知道,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无论我走到哪里,母亲的“赘语”都将永远陪伴着我,成为我生命中最温暖的力量。二十五年啊!天国的母亲能否听见我的心语吗?
二十五年声带咽,魂牵绕绕爱无边。
斯情岁月空余悔,唯念慈音伴梦眠。
牛家强先生
【作者简介】牛家强,字呈心,号望草舍主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协会理事、安徽诗词学会文艺部副部长、淮北市书协副主席、淮北市诗词学会副主席。在书法篆刻领域有一定研究。作品先后入选“全国首届篆刻作品展览”、“甲骨文书法展”、“安徽省第一、二、三届篆刻作品展览”等数十次大小展览并获奖,2014年评为“书画界最具贡献人物”,多家媒体都作了专题报道。
责任编辑:若水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