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有三处“动静”。
1,《系辞传》:“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
2,《系辞传》:“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3,《艮卦·彖传》:“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第一处讲乾、坤里面皆有动静,以及各自的形式和特点。乾中的静是专(抟),即螺旋(圈)运动的周而复始。动是由螺旋(圈)产生中正,所谓曲中求直。坤中的静是收敛,动为打开。
第二处讲动静有恒常的规律,刚柔才能分。虞翻在《周易集解》中将“断”解释为“分也”,“分”与第一处“专”“直”是对应的,这一点如落实到具体的拳中则能更好领会。学拳时师父说,洪公有个说法,夜晚拿一根燃香画一圈,就能看到一个红色的光圈,可见光圈是由香头的一个个点组成。光圈的弧为柔,弧中点为刚。他在太极拳三字经中说:“彼刚来,我柔应。”“我柔旋,引彼力。”“柔克刚,全在圆。”“任一转,无数点,点对点,劲发焉。”柔由静“专”生成,以圆弧曲面接引,刚是曲中生成的实点。领会动静有常,才能分刚柔。易道在拳艺中(实际生活经验)才通其神妙,一旦分形而上、形而下就抓不住了。(待续)
~~乙巳四月初三圣子于随斋。

作者简介:王圣贤,安徽全椒人。心事集合理论创始人,中山大学EMBA,洪均生太极拳第三代传承人。2019年插队美国一年分享太极拳和书法。出版的著作有《心事集合》《武码头》《功夫天下》。恪守的核心理念:太极通文武,功夫永流传。将太极运用于管理和营销,独创了“心事集合”理论。用缠丝劲写成“蚯蚓字”。首次提出,笔笔中锋讲的不是锋形,而是“中锋之劲”,锋形可以多变,中锋之劲却须臾不能离开。
责任编辑:东湖渔郎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