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岳《太极拳论》:“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周敦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从时代和义理来看,王论(明未清初)源于周说(北宋),但亦有不同。王论用“生”,周说用“而”。朱熹注曰:“非太极之外,复有无极也。”显然,无极太极为一也。太极无自性。而王论则把太极当成无极之子,太极之上又按了个头。
从“次第”来看,太极-动静-阴阳,王、周差不多。差别在于,王论为生成论,周说则更精微广大,直指太极构成和境域。《易经·系辞》第十一章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此处太极和阴阳之间无“动静”。若无“动静”如何有“几”?太极直接“生”阴阳?“动静”应该是周敦颐对易经的完善和发展。若无“动静”,太极哲理很难落实到拳上来,太极拳之体用要靠动静来实现。王论直接把周说“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变成一句话“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这句话如没有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和《通书》为根,很难领会其中几微。(待续)
~~乙巳三月廿七圣子于随斋。

作者简介:王圣贤,安徽全椒人。心事集合理论创始人,中山大学EMBA,洪均生太极拳第三代传承人。2019年插队美国一年分享太极拳和书法。出版的著作有《心事集合》《武码头》《功夫天下》。恪守的核心理念:太极通文武,功夫永流传。将太极运用于管理和营销,独创了“心事集合”理论。用缠丝劲写成“蚯蚓字”。首次提出,笔笔中锋讲的不是锋形,而是“中锋之劲”,锋形可以多变,中锋之劲却须臾不能离开。
责任编辑:东湖渔郎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