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青龙佛寺   青龙古刹柏森森,棘蔓盘纡入碧岑。 三进殿堂传梵字,九阶石磴渡尘心。 云生幽壑僧房静,岚散晴峰鸟语深。 岂畏萝缠行迹杳,八方香客憬禅林。   【注】青龙寺坐落于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青龙山南麓,建于西晋初,鼎盛时有千余僧人。山上有九座莲花似的山峰,有三洞山门,三进院落。最后面是三层诵经楼,楼前有一个巨大的汉白玉观音竖像。前殿是两个粗大青石柱作粱,殿内有一巨大墨玉壶据传,早年有一条大青蛇终日盘缠寺前一个大桐树上。   二    古寺史渊   砀基古础痕犹涸,镇脊莲峰驱狞恶。 安道遗刓凛清标①,庆侠宏愿营龙阁②。 山门血蚀兵戎医,佛殿袍残善缘诺③。 莫叹空庭烟岫沉,慈云长护蒋《韶》作④。 【注】青龙寺原为汉代蒋氏祠堂遗址,因蒋氏家族“一门九侯”的传奇而倍受关注。三国时期祠堂早已颓废。后重建于西晋初年,鼎盛时有千余僧人。东晋时临涣雕塑家戴逵曾为寺院塑像。被《濉溪县志》称为“皖北古建筑活字典”最大寺庙。2012年,青龙寺建筑群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①戴逵,字安道,谯郡铚县(今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人。东晋时期的美术家,雕塑家。 ②陈庆侠居士是修复青龙寺的有功之人。 ③淮海战役时,三野重症医院设在青龙寺,救治鲁楼阻击战等战场的重伤员。寺院腾出29间房屋做手术室,法场、神道,成为病房。当时医院收治伤员是“随到随收,不计其数”。许是佛光普照,凡抬进青龙寺的伤兵无一例死亡。 ④蒋韶:蒋氏祠堂遗址与《韶》乐祥瑞。昭示古刹文脉承传永续。   三    念经堂   云林邃曲隐僧孤,古殿浮龙夜火炉。 月透帘帷窥瘦影,风摇柯叶叩残枢。 木鱼歇处经堂穆,铜鼎烟凝佛面朱。 莫谓空门无别境,此中清味世间殊。   〔注〕:念经堂供奉的是阿弥陀佛,为台湾工匠铸造的青铜鎏金佛像。  
 四  墨玉壶缘   古刹嵯峨接远空,玉壶凝墨梵筵中。 南溟僧锡携灵物,淮北香厨起惠风。 虎足铜锅承药露,莲台法座映禅虹。 疫年曾济千家渴,犹有甘津漾钵隆。   【注】东佛堂莲花座供一尊三百余斤的墨玉壶。据陈居士所云,此壶是南洋一老僧带来,为温药壶。与其配套的还有一口大铜锅,虎足,水烧热后墨玉壶置于铜锅内,其汤药始终温热。大疫之年熬药,大暑之年煮些降火汤,供周边民众或香客随时取用。   五   九鼎莲峰   花开九鼎势何雄,黛色层峦接雾浓。 古刹拥崖浮紫蕊,禅灯伴霭翳红松。 盘空龙影穿云去,入夜虬痕印石踪 岸谷危峰僧返后,莲台绕响上方钟。   【注】在绵延的青龙山上,一字摆开九座山峰,状如九鼎莲花。相传那条青龙白日盘行山上,夜宿寺前梧桐树上。山生莲花,祥地也。故一山两寺,南北相对。青龙山之阳坡,即为青龙寺,而山之阴坡则有廻龙寺。   六   一天水月   虔心沐手青龙寺,晓雾重檐结善缘。 四壁凝香纡篆缕,一天水月浸南泉。 空明见性浑成道,寂定观音自在禅。 愿得中台清净戒,长令俗念化云烟。   【注】观音阁匾额为《一天水月》。   七   古井脉通   北望龙山偃远丘,东瞻虎岫势雄遒。 闸河雾隐菰蒲岸,青寺风摇柏桧秋。 窦底鸭踪藏海脉,井中泉漏贯沧流。 四围烟霭凝天意,千载莲宫锁僻幽。 【注】青龙寺座落处,古之祥地也:北望龙山,东峙虎山,西临闸河。寺前有一口古井,与迴龙寺神座下水道相通,据传,从神座下水道放生的鸭子,它穿山而过,能够从青龙寺前的古井中游出。有言此井脉通东海。   八  香客拜佛   升阶参叩七经前,深锁乘门有洞天。 打坐蒲团痴念晏,伫聆佛案客心缘。 征衫未褪初休惜,襟抱难开岁自怜。 默向弥陀求护佑,堂中半日种留年。   九   居士佛缘   居士慈怀德海深,青龙灵寺降甘霖。 倾囊誓筑残垣复,竭虑亲营法相金。 众殿辉光惊世目,廿年矢愿印禅心。 停辛伫苦谁人解?岭月松风证宿襟。   【注】青龙寺善念永续,陈庆侠居士是青龙寺复兴的有功之人。2002年,她首次考察寺院时见到“瓦砾遍地,蒿莱没膝”的悲破败景况,遂立下“重修古刹,弘法利生”之志。她抵押房产、奔走化缘,亲自督工设计,历经十余载,使寺院从断壁残垣变为拥有九十三间殿堂的宗教地标。   十   佛在心中   朱甍削玉破天开,老涧云根覆绿苔。 妄念渐随残烛尽,惮心暗逐妙香来。 幢幡敦引禅思定①,白象徐趋潮信回②。 忽有青莲心上绽,琉璃光里叩如来。   【注】①幢幡:佛教庄严具。 ②白象:佛教推崇白象,是因释迦牟尼的身世。其母亲摩耶夫人临产当晚梦到菩萨乘白象入胎,故隋唐时期有六牙白象王之说。用其典乃心向佛法也。   十一  青龙寺辟谷   夙慕灵山从愿久,蹑云穿壑信空王。 餐霞炼气溪头月,漱石持斋鼎内香。 翠霭徐遮苔锁径,丹曦斜映柏参廊。 蒲团坐透凡心寂,几赜清钟散八荒。   十二  皈依之想   孰卜魏塘悯厄贫①,禅门一礼断根尘。 烟霞着意犹留迹,花鸟多情不放人②。 已弃营营浮誉外,渐生念念佛天因。 若无儿女红颜累,彼岸菩提舍此身。   【注】①吴镇:元代画家,长居魏塘。为人伉简孤洁,一生清贫,曾在村塾教书,于钱塘卖卜,自得其乐。 ② 《舌华录》载:苏郡王宾,遁迹于西山中,姚少师广孝以旧好访之山中。谓曰“寂寂空山,何堪久住”?答曰“多情花鸟,不肯放人”。  【作者简介】王建军  字聿之  网名山湖  以字行。籍贯宿州,现居淮北,退休后学写近体诗。爱运动,好音乐,美文章,喜独处。 
   责任编辑:若水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