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皇拔擢识寒青,初伐龙城赢盛名。
漠北横枪抟瀚海,陇西踏马树云旌。
清琅朝野无伤陷,衰运凶胡①噩梦生。
卫霍之功安可没?史公孤愤掩清明②。
【注释】①匈奴因为遇到卫青而走霉运。②尽管卫青与霍去病的功勋卓著,在史书的记载中,却因为司马迁的个人情感与立场,而未能得到全面而公正的评价。司马迁的《史记》固然是史学巨著,但其中对于卫青、霍去病的描述,却不可避免地带有了一定的主观色彩。
【人物成语典故】钳徒论相 六骡西走 平阳骑 卫青开幕 卫青笞骂

【人物简介】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人。卫青的母亲被称为卫媪卫媪与在平阳侯曹寿家中做事的县吏郑季私通,生下了卫青。
因为生活艰苦,卫青被送到亲生父亲郑季的家里。但郑季却让卫青放羊,郑家的儿子也没把卫青看成兄弟,而是将其当成了奴仆来驱使。卫青稍大一点后,不愿再受郑家的奴役,便回到母亲身边,做了汉景帝之女平阳公主的骑奴
汉武帝,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以其非凡的胆识与远见,开启了西汉对外扩张的新纪元。在他的治下,国家强盛,百姓安康,而面对北方匈奴的连年侵扰,武帝没有选择妥协,而是毅然决然地举起了征伐的大旗。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卫青,这位出身卑微却胸怀壮志的将领,被武帝慧眼识中,从一名普通的宫廷侍卫,一跃成为了统率千军万马的大将军。
初战龙城,卫青以少胜多,大破匈奴,这一战,不仅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更极大地提振了汉军的士气,也让匈奴人首次感受到了来自中原王朝的凌厉锋芒。从此,卫青的名字,便与“龙城飞将”紧密相连,成为了保家卫国、英勇善战的代名词。
随着战事的深入,卫青率领的汉军,如同不可阻挡的洪流,一次次地深入漠北,与匈奴展开激战。瀚海之畔,黄沙漫天,但卫青和他的将士们,却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一次次地击败了敌人,将匈奴的势力范围不断压缩。马踏高厥,那是何等的壮观与豪迈,每一声战马的嘶鸣,都仿佛在诉说着胜利的喜悦与对和平的渴望。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卫青不仅展现了其作为军事家的卓越才能,更以其高尚的品德赢得了将士们的尊敬与爱戴。他治军严明,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使得汉军上下一心,无坚不摧。在他的带领下,汉军如同一把锋利的剑,直插匈奴的心脏,让敌人闻风丧胆。
在卫青辉煌的军事生涯背后,是他那清廉正直的品格。在朝堂之上,他从不参与党争,一心只为国家社稷着想。即便是在那个权谋交织、暗流涌动的时代,卫青也始终保持着一份难得的清醒与明智,他的存在,如同一股清流,让朝堂之上的风气为之一清。因此,在他的一生中,几乎从未遭遇过构陷与诬告,这在那个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中,实属难得。
提到卫青,便不得不提他的外甥——霍去病。这对舅甥,如同双子星一般,共同照亮了西汉的边疆。霍去病以其惊人的军事天赋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在多次对匈奴的战争中屡建奇功,其战绩之辉煌,丝毫不逊于卫青。他们的功绩,不仅为西汉王朝的稳定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尽管卫青与霍去病的功勋卓著,但在史书的记载中,却往往因为司马迁的个人情感与立场,而未能得到全面而公正的评价。司马迁的《史记》固然是史学巨著,但其中对于卫青、霍去病的描述,却不可避免地带有了一定的主观色彩。这不禁让人感叹,历史的真相,往往隐藏在纷繁复杂的文字背后,需要我们用心去探寻与还原。
若水先生
【作者简介】孙克攀,字若水,号泉一。善烹饪,喜旅游,乐诗词,演周易,思幽静,好品茗。
责任编辑:张伟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