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风网 |  官方微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活动报名/会员申报 | 证件查询 | 书画商城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 > 琴棋风韵
琴棋风韵
  • 国学讲堂
  • 琴棋风韵
  • 诸子经典
  • 酒茶清谈
  • 古筝入门知识:古筝左右手弹奏技术知识

    时间:2018-10-27 08:44:22  来源:互联网  作者:网轶

     




        高超的演奏技术,可以给人以奖的享受。那流畅的乐段,动听的旋律,深沉的和声,急促明快的节宾,以及诙谐而轻快的琶音,无限缠绵婉转哀怨之音调,乃至音色的变化.力度的起伏,速度的快慢等等,只有具备高超的演奏技术,才能奏出这样的音乐效果。
        古筝的演奏技术发展到今天,已大大超越古代。现代古筝演奏技巧已采用了和弦式、和音式节奏性音型,以及复调等手法。但这些高超技巧,不是哪个人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在古代的传统演奏技术的基础上创造、发展的。从魏晋到元明清,文献古籍上关于古筝演奏技巧都有记载。
        古代有的文章介绍演奏方法,如晋代贾彬《筝斌》有“抑按铿锵”的描述。“抑按”是指左手按弦奏法。“铿锵”是对右手弹奏声音效果的形容。
        古代也有的文章介绍弹奏力度问题。如三国时魏的阮瑕在《筝从》中有“大兴小附,重发轻随”之句。而梁简文帝在《筝赋》中有“朱弦在手,击重还轻.的介绍。这“大兴小附”、“重发轻随.和“击重还轻,都是讲左右手弹奏力度的。在弹奏弱拍时,力度要“轻随甲,即轻些弹,如弹强音,就要“重发.,即用力弹。在主音和配音的演奏上,道理相同。主音要“击重”,配音要“还轻”。“轻随,、“还轻.也可以解释为泛音的演奏,弱奏的意思。
        古代还有的文章介绍双指同时演奏的知识。如清代《古今图书集成》就有“秦筝多摄,之句。这“摄”是两指同时弹奏的技巧。
        而在清《续文献通考》里,介绍右手大、食、中指同时弹奏的记载。现摘录几段如下:

            有北筝,十五弦,长与南筝等,惟面略平,用右手大、食二指撅(“旅”与“振,
        解释相同)弹,指法较南攀略少亦较低。
            南筝同铜弦,右手用大、食、中三指皆截指帽(“指相”即假甲)弹之。

            左手按住外作吟、揉,发音清越,盛行于粤。江浙之筝用丝弦,弹法同南筝。上述三段文字,都是关于左右手弹奏技巧的介绍。这些技巧至迟在清朝就已普遍流行了。南方已经采用了右手大、食、中三指进行演奏的方法。而北方只用右手的大、食二指弹赛,指法也比南方少些。北方定弦略比南方低。北方用肉指弹奏,南方用假甲弹奏。南‘格用钢弦,江浙一带用丝弦。左手顺、按、滑、揉等奏法已经相当丰富。
        目前在传统乐曲里,仍用右手大、食、中指弹奏。古筝码右侧有音阶排列的弦段,左手在古筝码左侧余弦上进行额、按、滑、揉来控制乐曲的风格韵味,以及掌握音的高低变化50年代后,弹筝技术得到较快的发展。演奏家们把传统技术加以创新、发展。借鉴钢琴、竖琴、琵琶等演奏技术,把传统右手食指演奏技术发展为双手食指点奏指法。在传统八度类法it础上,发展为双手八度或加三音的和音奏法。在传统“四点一奏法墓础上发展为‘快四点户(“扫摇四点,.扫套四点.)奏法。在简单的左手和音伴奏音型基础上,发展为双手分解和弦,双手在高低音区不同位里上同时弹奏三和弦、琶音,以及左、右手同时弹奏主、副旋律的复调手法等等。这就把古筝由演奏单旋律,发展为更丰富、更复杂的演奏技术,使这一古老的民族乐器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艺术舞台上。

        本章介绍右手演奏技术有:大指“托必.,食指“抹,,中指“勾”,名指.打.,综合性技术有:大摄,小报,和音,扫套四点,琶音,划奏等。这些指法,左手已普迫使用,而左手演奏方法与右手相同,在这里不再重述。食指挑、中指剧、名指摘等指法,左手与右手同样很少使用。双手琶音、双手食指点奏、泛音、扣弦、柱音,是双手配合在一起进行演奏的技术。扫摇四点、和音摇、四指轮、三指轮.目前仅限于右手演奏。

     

     

                               责任编辑:王海峰

     

    网友点评

       

    版权信息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会员发布的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风网  备案号:皖ICP备19013950号  公安备:34060002030165
    Copyright © 2015 - 2019 国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国风网
    商务合作:138-1064-8262
    邮箱:zgguofeng@126.com

    关注我们

    国风网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