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尹默说:“用笔之妙,无非笔笔中锋。” 学书者若把“中锋”当成具体的锋形技法,则不懂此语。用此语去看王羲之的字,似乎不通,书圣常用侧锋,非笔笔中锋。此语错了?
非也!没错。是学书者不懂中锋。
太极是掤劲,此“掤”与“中锋”异曲同工。掤劲,每式必有,每动必具,太极无掤不成拳。掤之意有二:1、掤劲。2、掤法。掤劲为全身系统主劲,须臾不可离。掤法是具体的技法。太极八法(掤、捋、挤、按、採、挒、肘、靠)皆离不开掤劲。捋法中不可能有掤法,但不能无掤劲。捋为掤捋,即掤劲+捋的技法。仅会捋法不一定能捋动对手,有掤劲则万法皆可用。
同理,中锋之意亦有二:1、中正的劲锋,此乃书法根本之劲,此锋非锋形技法,而是中正之劲基于墨迹形、气、神的有形+无形表达出来劲锋。但任何锋形技法皆不能少了此劲。2、中间的主锋毫,是指与侧锋相对的具体的锋毫形态和运锋技法。
“笔笔中锋”说的是劲,非锋形技法,即不管用啥锋、法,中正之劲一直都要贯穿到每一笔。书圣用侧锋写成的字,肯定找不到中锋(仅指锋形)技法,但侧锋里却必具中正之劲。此劲出于腰身,为全身系统的智劲(详见拙作《功夫天下》。智劲,可大可小,忽隐忽现,亦轻亦重,如意随心。若无此劲,仅用锋形技法,则字不会有雄浑飘逸之遒劲。(待续)
~~~圣子写于辛丑年冬月十九/润庐。
责任编辑:孙克攀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