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读诗经·爱情婚情与家国关系篇】
若用一句话来形容中国式的爱情、婚姻、家国情:
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和中国人一样都有爱情,有婚姻,但没有一个国家有中国这样缠绵的历史、底蕴丰富悠长的告白情歌;
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有如她一样热烈的情歌,但没有像她那样深情、隽永、温润、包容,形成能持久、稳定、祥和、创新发展有利于幸福的爱情观婚姻观家国观,乃至影响着世界——
中国式爱情与婚姻,在“守与离”的抉择中,诠释了中国人“舍自我”“全大我”的利他精神。
世界在缩小,中西文化在融合,西方的爱情观、婚姻观也在不断渗入人们的意识中,如何中西融合、古今融合,形成适应现代世界的爱情观、婚姻观?
渴望爱情的人儿会说些什么呢?
虽然这是一个两性比较开放的时代,但开放的空间宽度有限,时间长度有限,相会的人那么多,想嫁的女儿,若想不错过,猜猜看,她们会怎么说?
《召南·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周礼·媒氏》曰:“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
政府搭了平台,给你们自由恋爱,到了年龄你得成家传代,没有特殊原因,适龄未嫁,可是要被罚的哦!
一方面政府有规,一方面青春有愿,待嫁姑娘此刻心情一个字可概:急!
急,也不能赤裸裸地说,娶我吧,娶我吧!怎么说呢?
梅子落地纷纷,树上还留七成。有想吃的小伙子,请不要在远处徘徊。
梅子落地纷纷,枝头只剩三成。有想吃的小伙子,到了这儿切莫再等。
梅子纷纷落地,收拾要用簸箕。想吃的小伙子呀,开口尝尝味道鲜美。
这说得是不是质朴而清新,明朗而深情?
梅由盛而衰,女孩已是大龄青年,怎一个“急”字了得。可我的这个翻译,好像还是太委婉了,不知道那些正在寻觅中的男孩是否明白。不明白,没事,中唐杜秋娘的《金缕衣》一读就明:“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可爱的男孩们,“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说出来,是勇敢,也是智慧!
说到这里,有种现象,大龄青年越来越多,不想结婚的也多了起来,尤其女孩子。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存在,是很正常的。
有担心,都不结婚,人种的延续会有问题。这种可能还是不大,就像考生都想考上世界一流名校,都能考上吗?考上的人是极少的。有问,和尚不用自己劳作靠化缘、香火为生,如果都去当和尚,谁来种稻?这也不用担心,无论是什么时代,去当和尚的人也是极少的。
不过,不想结婚的男女大孩子们,若想到这也是一种责任的时候,想法也可能就有改变了。你只是一个个体,每一个生命的意义,不仅仅只是活着,还要活出精彩,精彩中有一个支点——子孙满堂。人类若从你这里打住,岂不浪费了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另一份精彩。完成杰作,不能靠别人,应该是每一个人,你觉得呢?
男孩们主要看女娃什么
相亲时,男孩们主要会看女娃什么?若排个1、2、3,你觉得应是那几个元素?答案种种。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你一定听过的,只要读过几首《诗经》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两句出自——《桃夭》:
《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无数前人、今人从很多视角对这首进行过赏析,清姚际恒《诗经通论》:“桃花色最艳,故以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大多认为《桃夭》是贺人新婚,祝新娘子“宜其室家”的祝贺诗。我也赞同,在反复阅读之间,觉得此诗还表达了一个更确切的意思:男子选人的一个通用标准。三月三郊游选偶,平台上,美女如云,选人有各自的眼光,但也有一个公共的通用标准,这个公共的标准是什么呢?就是“桃夭”:
华+实+茂!
是美丽的,能结果的,能给别人遮荫挡阳的。
为什么选桃呢?
桃树,农历二月长出花蕾,三月开花,三月底花谢开始长叶,四月枝叶茂盛,桃已成型。五月早桃成熟,采摘。一般桃虽不熟也已长成,六月成熟采摘。
桃花,先让你看到她的美丽,然后让你知道,这花儿很美,不仅仅只能看,她还结出鲜脆的果,不仅仅有果,还能庇荫一方,大家可到树下乘凉!
其实,在这首诗里,很明显的告诉我们,男孩选人的标准不仅仅是外表美,只有外表美,那只是“目观”之美,这还只是“尽美矣,未尽善也”,他更希望女孩脾气好,性格好,能使家庭和睦。只有具备了真善美的品德,才会“宜其室家”,才能算得上美丽的少女,才可能成为合格的新娘。
男孩们,为什么会这样去看女孩?在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还很低,婚姻和家庭是人们非常看重的,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每个人都仰仗着家庭迎接困难,战胜天灾,争取幸福生活,当然希望家庭和睦、团结。娶亲是一件大事,它关系到家庭未来的前途,婚姻的稳定,意味着家庭的稳定,稳定是家庭发展的基础,也是家庭兴旺发达的基础。家庭的巩固就有社会的巩固,社会的巩固就有国家的巩固。“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上承宗庙,下启子孙,如之何可以苟,如之何其可不慎重以求之也!”魏文侯这段话很是精辟。“宜家”是为了“宜国”,在当时人的眼里,“宜家”与“宜国”是一个方向,当然被看得十分重要了。所以,对新人最主要的希望就是“宜其室家”。女子是家庭的风水,女子宜室宜家宜国,家和万事兴。
桃夭,赋予了我们爱情婚姻家庭一个最美好的开始。汉·阮瑀 《止欲赋》:“思桃夭之所宜,愿无衣之同裳。”唐·白居易 《得乙女将嫁于丁既纳币而乙悔丁诉之乙云未立婚书判》:“请从玉润之诉,无过桃夭之时。”元·郑光祖 《倩女离魂》楔子:“只为禹门浪煖催人去,因此匆匆未敢问桃夭。”清·李渔 《玉搔头·讯玉》:“我只怕盼于归,负却桃夭。”等等,给了桃夭神一样的象征。
的确,不说它的思想价值,究其诗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反复吟唱之间,意浓神近,耐人玩味,未饮也醉。几千年来,不论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还是“玉腕枕香腮,桃花脸上开”都不到那分贴切、那分空灵。这估计就是诗经之魅力,桃夭之神功了。
任何一样有生命里的东西,都是伴随着真善美而存在,而流传的。
【作者简介】
陶妙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兼职教授,湖南省中学语文专业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出版《让爱智慧》《做温暖的教育》《中华最美诗文选》12册、《大国教育》《心界》《丈量》等,其中《最美论语》《最美易经》为中英文版。主编的《最美唐诗》《最美宋词》输出新加波,成为国际中文教材。
责任编辑:王海峰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