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侠义郎除友仇,与明相①识寄荆州。
七年出谋玄德帐,方寸已乱②阿满投。
身在曹营心在汉③,仙山客隐④意自由。
双全忠孝徐元直,帽子峰头⑤秉万秋。
【注释】①指诸葛亮。②建安十三年(208年),徐庶在跟随刘备逃亡的过程,母亲被曹操掳获,徐庶向刘备辞行,刘备不忍,徐庶对刘备说道:“我本来想和将军一起创造王霸之业,所凭恃的就是这颗心,但是现在我的母亲被曹操抓去,我现在方寸已经乱掉了,对将军也没什么帮助,所以我请求从此与你告别。”刘备只好答应,于是徐庶为了保全母亲前往曹营,同郡石韬也和他一起前去。③徐庶通过自荐的方式成为刘备的军师,但被曹操的谋士程昱设计骗到曹营。后曹操兵分八路攻打刘备所驻守的樊城,在刘晔的建议下,曹操派徐庶前往樊城劝刘备投降,但徐庶到樊城后却告诉刘备大军将至,让刘备早作准备。刘备想要留下徐庶,但徐庶怕天下人耻笑,又以刘备有诸葛亮辅佐为由拒绝,并告诉刘备,自己虽然身在曹操营,但发誓不为曹操献一谋。④徐庶后来在鼓子洋上隐居,人们称他为神仙。⑤徐庶隐居胶南沿海一带时,曾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当地渔民做了许多好事。为了纪念他,人们在帽子峰上建起徐庶庙。虽然徐庶庙已坍塌,但当地人们仍对帽子峰有特殊的感情,帽子峰上一直香火不断。每逢三月三、九月九,渔民们便登峰祈祷。每到过年,附近村庄人们带上供品,到此燃放鞭炮,怀念徐庶,祈祷岁岁平安。
【相关成语典故】 一言不发 方寸大乱 高卧南阳 折节学问 身在曹营心在汉
【人物简介】
徐庶生于寒门,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才智与过人的胆识,更兼有一颗侠义之心。在他年少时,有同窗之友遭地方恶霸欺凌,家破人亡,徐庶闻讯,怒不可遏,誓要为友报仇雪恨。他孤身一人,夜闯恶霸府邸,凭借机智与勇武,不仅成功手刃仇人,还救出了被囚禁的无辜百姓,一时间,徐庶之名在乡间传为佳话,被誉为“穷侠”。此等义举,不仅彰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更体现了他对世间不公的愤慨与反抗,为日后成为一代谋士奠定了坚实的道德基础。
岁月流转,徐庶之名渐为世所知,而他也因避战乱,辗转至荆州,这里是当时名士云集的地方,也是刘备势力初兴之地。在荆州,徐庶有幸与刘备麾下的另一位智者——诸葛亮相遇。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彼此间对天下大势的见解不谋而合,更对刘备的仁德之心深表敬佩。于是,徐庶决定投身刘备麾下,共谋大业。在荆州的日子里,徐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敏锐的洞察力,为刘备出谋划策,屡建奇功,使得刘备的势力在荆州地区日益壮大,为日后的三足鼎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加入刘备阵营以来,徐庶便成为了刘备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他辅佐刘备七载有余,期间,无论是军事布局、外交斡旋,还是内政治理,徐庶皆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尤其是在对抗曹操的战役中,徐庶更是屡出奇计,使得曹军屡遭挫败,刘备也因此得以在乱世中站稳脚跟,逐步扩大势力范围。然而,好景不长,徐庶的才华很快引起了曹操的注意,曹操不惜一切代价,设计将徐庶的母亲掳至许昌,以此要挟徐庶归降。
面对母亲被俘的残酷现实,徐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痛苦与挣扎之中。忠孝难以两全,他深知一旦归降曹操,将违背自己辅佐刘备的誓言,但母亲的安危又让他无法割舍。最终,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徐庶决定放弃自己在刘备阵营的一切,前往许昌救母。临别之际,他向刘备推荐了隐居隆中的诸葛亮,并言:“此人可比吾十倍。”徐庶的这一决定,虽令人扼腕叹息,却也展现了他深厚的孝道和无奈的选择。
抵达许昌后,徐庶虽被曹操礼遇有加,甚至授予高官厚禄,但他的心却始终牵挂着远方的刘备和那片未竟的大业。在曹营的日子里,徐庶始终保持沉默,不愿为曹操出谋划策,他深知自己一旦开口,便是背叛了刘备的信任和自己的理想。因此,他选择了沉默,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坚守着自己的忠诚与信念。这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情怀,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也彰显了徐庶高尚的人格魅力。
随着时间的流逝,徐庶逐渐意识到,在曹魏的朝堂之上,他无法找到真正的归属与自由。于是,在某个风起云涌的夜晚,他悄然离开了繁华的京城,踏上了寻找心灵归宿的旅程。传说他最终隐居于胶南一座云雾缭绕的灵山东北海上有一岛叫鼓子洋仙山之中,过上了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生活。徐庶隐居胶南沿海一带时,曾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当地渔民做了许多好事。为了纪念他,人们在帽子峰上建起徐庶庙。
若水先生
【作者简介】孙克攀,字若水,号泉一。善烹饪,喜旅游,乐诗词,演周易,思幽静,好品茗。
责任编辑:张伟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