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自行车轮胎没气了就骑不动,打饱气就又能骑了。同样的汽车轮胎也是在充满气的情况下才能跑。这里的物理学原理就是充满气的轮胎提高了压强,有了一定的压强就能载重。为什么会如此呢?道理很简单,就是充气使轮胎中的空气质量增大,在轮胎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密度变大了,从而压强提高。质量和密度的关系,P=m/v,要提高轮胎中的空气质量,在轮胎体积(空间)不变的情况下,就只能通过提高轮胎中的密度来实现。
这一物理学原理应用与我们的社会生活,可以说要提高自身的质量(能量),在体积(社会地位)既定的条件下,就只能靠提高自己的密度来达到,而充气就是提高密度的一个唯一方式。于是做人就要有“气”,这个气在人身上表达为志气、骨气、勇气等等。人无志不立,这个志就是志气,所以做人首先要有志气。俗话说“人穷志不短”,说的就是人在困境和厄运面前一定要有志气,在威逼利诱下保持骨气,有了志气和骨气,再加上智慧和对客观环境的正确判断,在此基础上便会产生勇气。因此,勇气不是鲁莽,不是匹夫之勇,勇气是在志气的鼓舞下迸发出来的,是在骨气的支持下坚守的。人在志气鼓舞下,会产生一种超常的动能和势能,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内存中的潜力。这个超常的动能和势能,对于摆脱困境,跌倒了爬起来,或者是面对挑战的冲刺会产生非常大的推动力。这个推动力可以让人气贯长虹,势不可当,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都将奋勇而前行。人一旦有了志气,自然会产生骨气,有了志气和骨气又自然会产生勇气。志气、骨气、勇气,这之间相辅相成,互相支持,互相助长。比如骨气是承受外部压力的承载力,在泰山压顶时不弯腰,这是要有志气作基础的;而没有志气也就不可能有真正
的勇气。勇气是志气和骨气的自然外部表达,这就好像充足了气的轮胎,在满载情况下不会瘪下去,即便是一定程度的超载也是能承受的。
每个人都在具体的生存阈中求生存,在这个既定的客观条件下,只有具备相应的生存能力才能生存下去。这个生存能力换算成个人的社会存在度——包括知识、技能、智慧、德行等等,通俗点说就是个人所面对的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一维的时间变化,只进不退,失去了就再也回不来;地利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改变,比如农民工进城,但改变地利既需要个人努力也需要天时,比如改革开放前农民就不可以进城打工。可见,这三者是相互交融、互相影响,融合在一起才能发挥积极作用。“人和”就是人的个人作为,因此人和不是让别人与你和,而是你要与别人和,人和说到底就是人在社会中的互助与协作。这就是说,想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自己首先要去帮助别人。孔子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这个道理。墨子说的“兼相爱,交相利”也是同样的道理。儒墨两家思想尽管有很大不同,但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当今的商品经济条件下,每个人都是通过为他人服务而获得自己的劳动成果,每个人都通过市场交换自己的劳动。货币作为价值符号和一般等价物,代表的是一定的劳动量。劳动产生商品,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因此商品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这个商品交换关系是人们互助协作关系的市场表达。至此,人们之间的互助与协作再也不是道德说教;帮助别人也不再被看作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因为商品交换关系就是在“交相利”基础上的“兼相爱”,是看得见、抓得住的人类互助合作中的权利与义务对等关系。所以直到目前为止,商品经济还是一种将“兼相爱”与“交相利”有机融合在一起的良好社会运行方式。商品经济关系,就是每个人都要以自己的劳动换取别人的劳动,这可以说就是儒家思想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最公平实现方式,并且是可度量、可约定的契约关系下的相爱和协作与互助。因此,赤裸裸的商品交换关系远比虚伪的道德面纱笼罩着的互助协作(互利互惠)在权利与义务对等方面,表现得更加清楚明白,可测量可量化,可契约表达,可法律制约,并且可以自由地进行交换。这就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自然代替封建主义小农经济的内在合理性和外在适宜性。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市场行为全靠法律约束,所以传统观念下的“道德沦丧”是必然的,因为维系市场交换公平合理的是法律而不是道德。当劳动力成为商品,人就可以满世界跑着就业(劳动)以便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创造更大的劳动成果,并以自己的劳动成果去换取别人的劳动成果而满足自己更高的需求。这与传统的农业社会,以家庭为生产组织,以血缘为纽带,以土地为依托,世世代代同在一个地方生存完全不一样。传统农业社会,一人失信、失德、失人品,上辱祖宗,下羞后代,所以人是不敢轻易失德、失信的。而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此处混不下去了,换个地方找到工作照样很好的生存。这样的情况下,只要不违法,失信、失德一点也不影响其换个地方重新做人,自自在在过日子。所以说,市场经济必须以法律、法制做保障,将过去体现在道德层面的诚实、守信、公平、公正、童叟无欺等等,全部法律化;把过去人的自觉行为全部变为强制性的法律行为。在此情况下,法律条文会越来会越细密,越来越繁杂,越来越普遍,执法也会越来越严格。以至于把人的伦理道德都以法律条文方式明确表达出来,这样也就把人的道德行为降低到遵纪守法这个最底层面上,除了遵纪守法以外,任何道德伦理都不再对人具有约束力。于是,医生、教师这个被人尊称为先生的职业,也就相对于过去显得道德沦丧,出现了师无师道,医无医德的社会现象。这其实是教育医疗商业化的条件下,法治没跟上的必然结果。
在道德下滑的情况下,人们又面临一个义气问题。我们知道古人是讲义气的,是一诺千金永不反悔的。桃园三结义凭的是义气;荆轲刺秦王凭的是义气;聂政刺韩王凭的是义气;程婴忍辱负重抚养赵氏孤儿凭的都是义气。这样的事情现在早就绝迹,在当代的社会里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从表面上看,这是人类道德下滑,实际则是社会结构(制度)早已不允许人们这么凭义气去做事情了。因为讲义气往往违法,结果就必定被法律制裁。过去的“为朋友两肋插刀”,早已不适应当今社会,因为当今社会是个赤裸裸的交换关系社会。因此,现在所谓的朋友,只不过是利益交换关系。建立在“交相利”的商品经济利益交换关系上的朋友就不是本来意义上的朋友了。真正的朋友只能是毫无利益牵扯的思想交流和感情沟通,这样的朋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人们都面对生存压力而无休止奔忙的条件下,实在是难找的稀有之物,因此比黄金都珍贵。在商品经济等价交换条件下,所谓的施恩、报恩也不存在了,因为人们做任何事都是出于一种交换的利己目的,再也不存在施恩。比如过去借钱给人是帮助别人,是扶危济困的施恩,因此从不谈利息,也不用打借条;现在借钱给别人往往是为了获得利息,并且在借条上写明利息和归还期限的约定。于此相对应的是,过去借了别人的钱是一定要还的,债务人对债权人负有无限的偿还责任,老子借钱还不起,儿子接着还,除了还债还要加倍报偿别人的救助之恩情,这就是感恩。现在欠债可以不还了,因为法律规定无偿还能力的债务人可以不还债,由此就根本不存在父债子还这一说了。所以,许多人就利用(或创造)一切机会去钻这个法律空子,进行财产转移,自己面对债主则切断联系,一走了之。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个人之间的借贷行为将逐渐消失。这从表面上看也是道德沦丧、诚信缺失,实际上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制没跟上的必然结果。在古代,靠朋友可以通行天下,当今则是对别人有用才能和别人建立联系,或者说是暂时的朋友关系。当一个人对别人有用的时候就被人想着;当对别人没用时,就会被人立即忘掉;当可能对别人产生麻烦和连累的时候,就会被别人躲避。试问这样的条件下,谁还会去讲义气或去凭义气做事?对于一些社会中的两面人来说,庄严的宣誓和信誓旦旦的诺言在面对个人利害得失的抉择时都不作数,何谈什么义气!由此可以预见,义气这个词汇将来会从词典里消失。我们再来看看现代国家制度条件下的欧美人,哪还使用义气这个词?在法治环境下,一切行为都以法律为准绳,法律代表的是公权力,而义气则是个人行为。即便是基于道德的个人行为,违反法律也会被社会所不容,比如老子犯法,儿子既不能包庇也不能代替其受处罚;老子含冤受屈,儿子也不能以个人之力去为父报仇。发生在2018年陕西汉中市某农村的张扣扣事件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张扣扣为母亲报仇,凭的就是一股为法律所不容的义气。
除了上述之外,人们还会经常面对的一个“气”——就是生气,生气就是面对别人做错了事(或自认为别人错)对自己造成了影响,或者是由于看问题的立场不同认为别人做的不对,由此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情绪。这种心理情绪对人的困扰特别大,生气就会产生愤怒,愤怒会让人失去理智。人在失去理智时就处于情绪失控状态,人在盛怒之下就会产生过激的行为。面对这种请况,则需要立即放气。从物理学来说,放气就减小了压强,以便不让自己的心理在强大的气压下炸胎。从“人和”的角度来说,这是人与自己的和解,就是俗话说的“别总给自己过不去”,“别拿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所以说人与自己和解,是个精神层面的自我调节和自我解脱,在这方面佛教给我们提供了很大帮助。这是人的精神活动,不是人的社会物质活动,所以具有很大的个性差异。这个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人的幸福指数,也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身体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这两方面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现实社会中,有的人开宝马、住别墅,却过着痛苦不堪的日子;有的人面朝黄土、背朝天,获得了一点收成就开怀大笑。林黛玉在大观园里整天哭,而刘姥姥一进大观园就笑。这里的笑与哭,与物质条件关系不大。于是当今就自然产生了一个新的职业——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越是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越吃香。人在社会中生存,时刻面对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人与天地之间的共处关系,也就是社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问题,对这个问题,老子思想有表达,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处理问题最底层参考系。其次是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个人如何与他人、与群体组织相处的问题,对这个问题,儒家思想有表达,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处理问题最底层参考系。第三个就是人与自我的关系,即如何战胜自我的问题,对这个问题,佛家思想有表达,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处理问题最底层参考系。这三种关系,任何一条处理不好就会使人陷于困境不能自拔,或者自我毁灭。我们有儒释道三家关于处理以上关系的经典作为最底层参考系,但是却仍然不能解决我们所面对的现实问题,这再次看出传统文化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像墙上的画饼一样中看不中用。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任何事都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万物自然和谐就是正反作用的平衡,物理学上说就是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有一利必有一弊”,世界的惯性平衡就是万物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对等平衡,而人在社会中的个人行为总是为了打破固有的平衡,从而让自己的社会存在从一个质点向另一个质量点移动,即人往高处走。在这个向高处走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增加动能和势能,并持续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目标。用物理学中气的作用分析,气的正向作用:志气、骨气、勇气等可以提高压强和荷载能力;气的负面作用则是生气、怨气、怒气等则能够导致自我爆炸而毁灭。所以气也有不足或过量两个方面的表现,气不足时就失去相应的能量和动力。气不足在轮胎上表现为瘪台,不可载重而前行;在人身上表现为丧气、气馁,一蹶不振,不能面对失败重新奋起勇往直前。过量的气作用于轮胎,会造成炸胎;过量的气在人身上表现为:骄气、霸气、怒气、恶气、戾气等等,则会造成自身的破坏和毁灭。一个人有了娇气、霸气,便会为所欲为,刚愎自用,在这种气的支配下行事,必然失败或危害他人。一个人具有戾气、恶气,必然寻求释放,找机会去报复他人或社会。我们看到骄兵必败,看到霸不可久等等,也看到过许多得志便猖狂的中山狼,结果都一概没有好下场。特别当个人遭到了不公平的时候,自然会产生愤懑,这就会产生恶气和戾气。人在戾气和恶气的作用下,会对他所认定的出气对象造成极大的伤害,表现为不顾一切后果的残忍报复行为。近年来发生的恶性报复社会事件:如贵州安顺县公交车开进湖里;黑龙江肇东市两名歹徒见人就杀;湖南衡阳市衡东县一歹徒将汽车开到广场上去撞人;还有不断有人闯进幼儿园行凶…….如此事件很多,在此不便多列举。这些报复社会和无辜他人的罪恶行为,都是恶气、怨气、怒气、戾气作用于当事人形成的气的负面作用。这些恶性事件不断发生,当然有复杂的社会原因,恐怕离题太远在此不能多说,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是从当事者个人来分析,都是没能正确处理好人在社会中生存所时刻面对的以上三种关系,都是面对社会不公不能自我心理平衡,从而将气的负面作用发挥到了极点、极限,以自我毁灭方式放气、出气。由此夺去了许多无辜者的生命,也让社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与以上过量使气不同的是气之不足,表现在社会生活中常用的词语就是泄气、丧气、气馁等。这些现象通常发生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的意志薄弱者身上。泄气一词本身就是借用轮胎、皮球等充气物体跑气而创造的,在人来说就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一下子被击垮,并且再无能力和勇气爬起来,于是不免怨天尤人或破罐子破摔,由此便一蹶不振。这种现象毁坏的只是当事者个人,在其不把这种人生失败所产生的泄气、丧气转化为对他人和社会的怨恨时就不会对他人或社会造成危害,因此这种人最多只是自己失意时表现出的无能,而对他人和社会不产生危险。这点与前面的那种因不平之怨气而变成戾气,去报复他人或社会的现象不同。然而任何人的任何一次个人挫折和失败,分析起来都有一系列的主观和客观原因综合作用所造成,因此由于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挫折、失败、不如意等等,也会产生一些对他人和社会的不满和怨气,这个不满和怨气如果不能及时疏导释放,就会转嫁给他人或社会。而一旦发生转嫁,恶气、戾气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造成巨大的能量和杀伤力。所以,一方面作为社会来说应该有一个公平合理基础上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应该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是公平、公正的,或基本公平、公正的。在公平公正的社会条件下,每个人所遇到的困难、挫折、失败、失意等等,应该主要是个人原因造成的,因此就怪不得他人或社会。另一方面,当人遇到失败、挫折和社会不公时,要学会自我调节,自我解压,自我释放怨气和怒气,竭力不让怨气、怒气转化为埋怨他人或社会的恶气、戾气。凡事总有自身原因,哪怕家中被盗也有自己防护不严的原因。作为当事者只能自省、自悔,而不去怪罪他人或社会,不怪就无怨,无怨就无怒,无怒自然不会有恶气、戾气要释放。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省、自悔、自责就会自己气自己,将气撒到自己身上就会让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互抵消,从而消气。气消了心里就不闷、不胀,不闷、不胀就是减少了压强,于是自然不会自我爆炸。所谓的爆炸不过是个气体因膨胀超过限度的释放过程。
我们的先人对气的认知很清楚,集中表现在我们的中医理论中。现在很多人不理解,或看不起中医,理由是其不科学,不能做定量分析和原因与结果之间的逻辑论证。这从根本上说还是不太了解中医,中医认为气对人的生命运动作用非常重要,表现为:人体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营养作用、气化作用等等。俗话说“人活一口气”,道理就在这里。所以中医看病,先看人的气色,所谓气色就是因气的作用而形成的人体特征之外在表现。这个外在表现通称为人的“精、气、神”。所以中医看病“望闻问切”,首先就是望,望就是看人的气色。中医养生的要诀首先就是要人别生气,因为气能致百病。人在生气时吃饭不消化,还睡不着觉,可见气的负面作用对人的身体健康影响是很大的。于是中医治病就是理气、疏经活血、调整阴阳平衡。人吃五谷杂粮,在维系生命的同时也会得病,同样人在社会中生活,谁都会遇到生气的事情,再超脱的人都有生气的时候,这点就连出家的高僧也不能例外。关键是如何面对外因所致之气,如何平衡自身的正气和邪气之间的平衡。正气为阳气,邪气就是阴气,阴阳平衡,身体健康,否则就会得病。生病就是阴气胜过阳气或者阳气胜过阴气而造成的,这就是中医理论中的阴虚和阳虚。治病就是调节阴阳平衡,正负能量互相作用相抵消,从而使身体运转和谐稳定。由此类推,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总是希望正能量越多越好,而不让负能量产生,更不让负能量发挥作用,这显然是违背自然规律的。现在的高血压、糖尿病、痛风、肥胖等等所谓的富贵病,其实都是营养过剩造成。营养过剩就是正能量过剩,这过剩的正能量代谢不掉就产生阳虚,阳虚的结果比阴虚还可怕。因此治疗营养不良的贫血要比治疗糖尿病容易得多。当然这仅是个简单的举列,人体生命运动是个复杂的新陈代谢过程,一个病不是一个因,一个因也可以导致多种病。
同样的道理,人在社会中生活,谁都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总是事事如意,反之谁都会遇到艰难险阻,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都会时刻面对社会不公平造成的个人不如意。强者和弱者的区别仅仅在于用什么态度去对待这些不如意。在重大的打击和挫折面前,表现出是坚强地站起来,还是永远倒下去,这是强者和弱者之间的根本区别。这全靠自身的能量来实现,由自己的个人意志所决定。《周易.乾》“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老子》“胜人者力,自胜者强”,说的都是人在社会中应该自胜自强这个道理。比如掉在了水里,首先要想办法自救,然后才是等机会向别人求救。当遇到困难而泄气时,不妨静下来自省一下看看是哪里出了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然后重整旗鼓,再度奋起。面对泄气、漏气的窟窿,立即想办法堵上,充足气后便昂然挺立而前行。当面对一时一事的不公平产生怨气时,不妨多想想自身的缺点和错误,把怨气撒在自己身上,就可以消除对他人的怨气和愤怒了。然后再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让怨气转化为勇气和豪气,让愤怒转化为动能,从而产生愈挫愈勇的巨大动能和势能。这种转化一旦实现,所遇到的社会不公平造成的怨气、怒气越大,所转化成的勇气和力量就越大;所面对的不公平越严重,所产生的前进动力就越大。这样的情况下,奋勇而前行,就会无往而不胜,这就是善于把压力之“气”变为动力之“气”。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说的就是这个气。
李继领先生
【作者简介】李继领,自号三一居士。释意: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求真一贯。现为太平书院院长,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思想者。
责任编辑:孙克攀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