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风网 |  官方微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活动报名/会员申报 | 证件查询 | 书画商城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艺术人生
艺术人生
  • 书画
  • 摄影
  • 印石文化
  • 艺术人生
  • 古风汉韵画乡魂之一:车牛返村断想 文/李永立

    时间:2018-07-18 10:26:31  来源:中国国风网  作者:李永立

     

     

     645.webp.jpg

     

        车牛返村的全名称是孝哉闵子骞鞭打芦花车牛返村”。这个村名不仅在安徽,在全国也是最长的,它位于萧县县城西南五洞山南麓。我时常开车去车牛返村子里转一转,然后到千佛禅寺遗址稍作盘桓,而每次去总是生出许多感慨。  

        车牛返村应该算得上全国历史文化名村了。鞭打芦花可是妇孺皆知的故事—— 

        村子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古老的集镇叫闵贤。闵贤北数里有一座小山,名叫骞山,而骞山脚下就是闵祠村,这里就是闵子骞的故里。说白了,这里的乡、乡里的山、山下的村,村头的祠,都是以闵子命名的。正所谓人杰地灵呵!

           闵子生于公元前536年,卒于公元前487年,名损,字子骞。他是孔子弟子,名列七十二贤之首,德与颜渊齐名,被称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之

           闵祠。从绕村的一条水沟到村东南的一片湿地,到处都是傍水而生的芦苇。闵贤人把那片芦花竞放的湿地称为芦花湖,把长有芦苇的山坡称为芦花坡,把那条芦花似雪的水沟叫做洗絮沟。乡里人的纯真和质朴,都表现在诗意的“芦花”里。其实,生活的本身不但没有那么多的诗意,芦花中甚至包裹着凄美与苍凉。

           闵子八岁的时候,母亲因病故去,父亲闵世恭又续娶姚氏为妻。姚氏给闵子生了两个弟弟,一个叫闵革、一个叫闵蒙。姚氏十分疼爱自己的亲生儿子,而对幼小的子骞虐待有加,闵世恭却视而不见。子骞白天上山砍柴,晚上回家有时连剩饭都吃不上。小子骞诚实敦厚,毫无怨言。他看到父亲与后母感情和睦,生活得比较充实,两个弟弟也很幸福,他把自己吃的那些苦都忘到脑后去了。他认为做儿子的,孝敬老人是第一位的。

           有一年临近年关,闵世恭驱牛车外出访友,高兴得把三个儿子都带上。丈夫出门访友,妻子也很高兴,姚氏让三个孩子都换上了新棉衣。闵世恭见子骞的棉衣比闵革、闵蒙的棉衣都厚,他的心里充满了对妻子姚氏的感激之情。他让子骞坐在前边赶车,自己和两个小儿子做在车蓬里。当牛车行至萧县城南一个村庄时,冷空气骤然降临,天空飘起了雪花,寒冷的西北风如锥刺骨。子骞驾车正坐在车前挡风口,那芦花袄被风一刮就透心,冻得浑身打颤。闵子骞身子冻麻了,手指冻僵了,禁不住牛缰绳和鞭子从他手中滑落下来。牛缰绳绊住牛腿,牛车差点翻倒在雪地里。闵世恭见状,认为他畏寒如虎,缺少勇气,再看身旁两子,棉衣虽薄,一点也不畏寒,他以为闵子骞真像姚氏常说的那样好吃懒惰,非常生气,指子騫骂道:沒出息的,穿这么厚棉衣,还哆里哆嗦,你两个弟弟穿的比你薄,也不像你這个熊样!盛怒之下,他拾起地上的鞭子,朝子騫抽去。不料几鞭一打,衣绽花露,芦英在寒风中纷飞。饥寒交迫的闵子骞也晕倒在雪地里。闵世恭见状惊呆了,子骞厚厚的棉衣里装的竟是芦花!他连忙撕开闵革、闵蒙的衣服,见尽是新絮,这才恍然大悟,始知是后妻姚氏虐待前子所为,忙脱下自己的衣服裹住子骞,急勒车返回家中。

           世恭回到家里,不由分说,举鞭抽打后妻姚氏,并当场写下休书,要立即将她赶出家门。苏醒过来的子骞连忙跪在父亲面前,苦苦哀求父亲不要赶走后母,他诚恳地对父亲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留下高堂母,全家得团圆。”父亲听了子骞讲出的一番道理,遂罢休妻之事。这就是数千年来民间流传甚广的鞭打芦花的故事。

        孔子在《论语》中曾五次表彰子騫之孝行。孔子认为,为人子者不要给父母增加精神负担。他说:父母,唯其疾之忧。意思是做子女的要保重自己身体,不要使自己生病,更不能陷入不义而使父母担惊受怕。孔子还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告戒人们当父母年老的时候,不要远离,要经常守在父母的身边尽孝道。孔子赞颂闵子骞时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於其父母昆弟之言。(《论语·先进》)意思是说:闵子骞是一位真正的孝子,别人对于他的父母、兄长赞赏他的话都不持异议和怀疑。 古语中老百姓说的话,比孔子讲得还深刻,慈鸟尚反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

           宿州的后人为纪念闵子的孝行,将闵子所在的乡改为芦花乡,后又改为闵贤乡。也就从那时起,子骞后母姚氏采集芦花的苇塘中,所有芦苇年年只长穗而不开花,成为千古奇观。据民间传说,此乃闵子孝行感天所至,苍天也担忧再有新的姚氏出现,故而让芦花坡芦花不再开。

           闵子孝行感天更感人,历代王朝都称闵子为纯孝,元代将此故事配以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尊前贤母在,三子免风霜的诗句列为《二十四孝》之首。这二十四孝有虞舜孝感动天,曾参啮指痛心,王祥卧冰求鲤,朱寿昌弃官寻母等等,虽然每一个故事都很感人,但像闵子那样忍辱尽孝,处处为家庭每一个人着想,惟独不想自己,的确难能可贵。闵子的孝行虽然不是一个字可以了得,但他的心比纯金还纯、比真金还真的根本,确乎让世人都认识了。这个根本再明确不过地告诉人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精神道德最文明的体现!

        为了纪念闵子的孝行,人们将鞭打芦花这个山坡上的杜村改名叫孝哉闵子骞鞭打芦花车牛返村。后来,有人在村头建了一座千佛禅寺距今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寺庙早已毁于战乱,但寺庙遗址内石碑众多,字迹秀丽清晰,寺内有乾隆御笔圣旨石碑,康熙圣旨碑,以及民国年间雕刻千佛禅寺石牌坊,虽经历尽沧桑可依然清晰可见。2005年安徽省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千百年来,宿州、萧县一带的百姓把每年的正月二十四日(闵子骞的生日)定为古会鞭打芦花车牛返处逢会三天,引来方圆几十里的群众,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我想,沧海桑田,历史的风雨唯独不能销蚀的只有文化;在历史的烟云中,最耐得起咀嚼的也只有文化;在历史的传承中,人们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也只能是文化。正是基于“鞭打芦花”的文化意义,现在,萧县正在筹建中国百孝文化园”,园就在“鞭打芦花车牛返村该园占地200亩,项目建设包括鞭打芦花处、古牛车道、四贤祠等,打造全国孝文化教育基地。

         纵观闵子的一生,他的最大历史贡献是他和孔子及众学者创立并倡导了儒家思想,使之成为中国第大学说。他对儒家思想体系的贡献是巨大的、可和亚圣孟子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他訚訚忠孝的德性和颜回并驾齐驱,成为做人的千古楷模,被后人尊称为孔门四大弟子之一、十二哲之首,七十二贤中的佼佼者、历代帝王都将其在大成殿以十二哲配享从祀。

    闵子虽然去世两千多年了,但他对中国及世界文化,对人类、对历史的巨大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博大精深的儒学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至今还在影响着东南亚的社会制度;今日东南亚的经济强国之所以没发生西方社会的靡烂现象就得益于儒学深远的社会影响。中国亦有读半部《论语》即可冶天下之说。1988年,75位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共同向全世界发出了:人类要在21世纪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必须到人类历史上第大哲孔子那里去寻找其儒家智慧的呼吁。值得我们萧县自豪的是,人类普遍推崇的儒家智慧中就有闵子的一页,这一页属于人类文明的经典,也属于萧县地方文明的瑰宝,必将世世代代留在萧县人的心中!

     

    14.jpg

    李永立

     

    李永立简介:1966年生于萧县龙城,非党,当过工人,学过书画雕刻,现为萧县画乡博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2008年成立萧县画乡博览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创办《画乡博览》杂志,受到省、市、县相关领导的称赞,并荣获省文联“全省文学内刊创始单位”,2012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发的经纪人证书。现系宿州市四届政协委员、萧县政协常委、安徽省优秀民营企业家、萧县商会副会长、龙城镇商会会长、国家二级作家、宿州市作协副主席,有作品集《二朵玫瑰》、《花开花落》、《竹园》、《东周名姫》面世,安徽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宿州市十佳文艺工作者,宿州市首届文艺奖获得者。

     

    责任编辑:王海峰 

     

    网友点评

       

    版权信息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会员发布的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风网  备案号:皖ICP备19013950号  公安备:34060002030165
    Copyright © 2015 - 2019 国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国风网
    商务合作:138-1064-8262
    邮箱:zgguofeng@126.com

    关注我们

    国风网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