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风网 |  官方微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活动报名/会员申报 | 证件查询 | 书画商城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印石文化
印石文化
  • 书画
  • 摄影
  • 印石文化
  • 艺术人生
  • 我们今天能看唐诗和《红楼梦》 竟要感谢魏忠贤

    时间:2019-04-15 15:39:39  来源:互联网  作者:网轶

     

    在中国,每一个孩子从课本上学到的第一首古诗,应该都是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咏鹅》,到后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再到李白的《静夜思》,可以说,唐诗是贯穿每个孩子学生生涯的最佳伴侣。

    但是您有没有想过,我们今天能读到的大多数唐诗,其实都是极大的幸运,至少要感谢四个人。

    说起唐诗,就绕不过李杜。

    诗仙李白惊才绝艳,喝最烈的酒,写最美的诗,流传下来的诗篇大概有968首。看起来不少了,但是据传,李白留下来的诗不足十分之一。

    诗圣杜甫流传下来的诗有1400多首,大部分收集在《杜工部集》中,但是令人惊讶的是,现今所能看到的这一千多首诗,几乎全都是写于杜甫40岁之后,40岁之前的诗没有几首。

    杜甫病逝于58岁,仅用18年就为我们留下如此之多的佳作,难道20到40岁这整个壮年时期,都在默默厚积以备后来的薄发?

    再来说以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的张若虚,虽说“压全唐”略有夸张,但是“压初唐”那是一点毛病都没有的,由此也可见张若虚的惊人才华。

    但是,这样一位才华惊人的大诗人,留存于世上的诗作仅仅只有两首。

    还有写出“鹅鹅鹅”的骆宾王,有多少诗留下来呢?答案是五首。

    喜欢“更上一层楼”的王之涣呢?也只有六首。

    一千多年间,不知道遗失了多少“海上明月共潮生”,遗失了多少“黄河远上白云间”……

    唐人有记,李白曾经写了两部特别惊艳的辞赋:《大鹏赋》和《鸿猷文》,然而,我们今天还能幸运地欣赏到《大鹏赋》,但《鸿猷文》却永远地遗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但是,如果没有胡震亨的话,或许我们连今天这些唐诗都看不到了。

    胡震亨出生于明朝一个书香世家,家境富裕,藏书万卷,父亲胡彭述也喜欢读书,正是这样的环境,造就了胡震亨对文学的不懈追求。

    在胡震亨所处的时期,号称唐诗记录最全、最完整的是《唐诗记》,然而当他翻看第一卷时,气就不打一处来:“首卷就漏了唐高祖李渊的诗,这怎么好意思号称是最全的唐诗?”

    为了让子子孙孙后世之人还能读到这些唐诗,胡震亨下定决心,要编写一本更完整的唐诗集!

    1625年,因魏忠贤的胡作非为,56岁的胡震亨毅然退出官场,开始实现自己的梦想。

    历经十余载,老胡所抄录的唐诗以及相关诗人的传记和评论等等,摆了一摞又一摞,终于完成了唐诗史上的巨著:《唐音统签》。

    《唐音统签》共有1033卷,按天干之数分为10签,不仅记录了当时最完整的唐诗,还包括非常珍贵的史料传记以及文学评论,后世研究唐诗的学者都绕不过它。

    但是,《唐音统签》写得没尽兴,老胡还想写,于是我们幸运地看到了《李诗通》和《杜诗通》,也正是这两部作品,使得李杜更加成为唐朝诗人的顶峰,并肩而立。

    正是因为有胡震亨的昼夜操劳17年,我们才有幸看到唐朝的诗人们万里悲秋、千金散尽、百尺高楼的豪情与美景,才有幸看到他们朝辞白帝、暮投石壕、夜半私语、晓看红湿的不舍与足迹,才有幸看到他们相随无别、笑问客来、天涯知交、春草离恨的深情与思绪……

    清朝的康熙对唐诗极为热爱,俗话说“爱之深,责之切”,对流传下来的各种唐诗集很不满意,我泱泱大国之瑰宝,怎能如此草率!康熙决定拿出家里的全部唐诗文集,在《唐音统签》的基础上,编纂一部有史以来最好的《全唐诗》!

    作为大BOSS,定目标在行,接下来的就交给项目总负责人来完成吧。这么浩大的工程,弄好了就是皇帝的政绩,可得好好选,就你了——江宁织造曹寅。康熙拍着曹寅的肩膀,“老曹啊,这可是个大任务,好好干,带着朕给的《唐音统签》,去拯救世界吧!”

    于是,曹寅带领一众翰林院士,开始了纷繁复杂的编辑工作。一年后,一部浩繁的《全唐诗》放在了康熙皇帝的面前:“臣,幸不辱命。”

    看着这部唐朝诗歌总集,康熙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赏!”并亲自为其题序——“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厘为九百卷。唐三百年诗人之菁华,咸采撷荟萃于一编之内,亦可云大备矣。

    试想:假如400年前的大明朝,魏忠贤公公人如其名,为官做事忠诚贤良,天启年间的朝廷必定一片清明,胡震亨也就不会脱下五品官职的青袍;

    如果胡震亨不辞官,奠定唐诗编纂基础的《唐音统签》大概率会夭折,康熙编纂《全唐诗》的野心也要掐灭;

    如果康熙没了整理唐诗的心,曹寅也就没有机会参与这场声势浩大的唐诗项目,而是继续坐着江宁织造的肥缺,曹家也不会败落得那么彻底;

    如果曹家没有败落得那么彻底,曹雪芹也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决心创作出光耀世界的《红楼梦》……

    这么看来,我们是不是应该也感谢一下当年的那个魏公公?

     

                    责任编辑:王海峰                     

     

     

    网友点评

       

    版权信息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会员发布的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风网  备案号:皖ICP备19013950号  公安备:34060002030165
    Copyright © 2015 - 2019 国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国风网
    商务合作:138-1064-8262
    邮箱:zgguofeng@126.com

    关注我们

    国风网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