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风网 |  官方微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活动报名/会员申报 | 证件查询 | 书画商城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印石文化
印石文化
  • 书画
  • 摄影
  • 印石文化
  • 艺术人生
  • 正月为什么叫正月,而很少叫一月?

    时间:2019-02-10 16:22:33  来源:互联网  作者:网轶

     

    正月初一,在清明时期也称为“元旦”,元是开始的意思,旦是指太阳出地平线之时,即一日之始,元旦就是一年的开始,新年的第一天,辛亥革命之后,历法改为国际通用的西历,于是,公历的1月1日就成为了元旦,而传统的元旦则变成了春节。

    (1912年1月1日,上海在庆祝民国改元)

    在中国古代,正月初一其实是个政治节日,是人为定的,老百姓什么时候过年,涉及到奉正朔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来详细阐述一下这个问题。

    正月初一的元旦朝贺仪式,在中国古代是非常隆重的,故宫有三大殿,分别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太和殿是当时北京城内最高的建筑,皇帝在太和殿举行的朝会,一般最为隆重,每年以元旦、冬至和万寿节(皇帝的生日)举行的朝会最为盛大,称为“大朝仪,此外,在每个月的朔望日,皇帝也会在太和殿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称为“常朝仪”,朔日是每个月的初一,这一天月球背向太阳的一面朝向地球,在夜空之中,看不到月亮;望日是每个月的十五,这一天夜空会出现满月。

    (清朝在太和殿举行的盛大朝会)

    正月初一的元旦朝贺仪式,之所以很隆重,是因为正月初一就是“正朔”,正月初一,即是一年的第一个月,也是第一个月的第一天,即朔日,在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中,有一个名词叫做“正朔”,正朔其实就是正月初一,正指的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即正月,朔是指一个月的第一天,即朔日,正月初一就是“正朔”,正朔在中国古代是天子权力的象征,改朝换代之际,忠于哪个皇帝,也称奉何种正朔。

    孔子也非常重视什么时候过年的问题,《春秋》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是儒家“六经”之一,为孔子所编定,《春秋》的第一句话是:“元年春,王正月。”鲁隐公元年正月,鲁国并无大事,但却记了一下时间,写作:“元年春,王正月”,《春秋谷梁传》解释道:“元年春,王正月。虽无事,必举正月,谨始也。”在《春秋》一书中,每到记载年初之事,必说:“某年春王正月”,“春”指的是一年的开始,所谓“岁之始也”,“王”是指周文王,而非鲁国君主,鲁国君主的爵位是公爵,不能称王,“王正月”即是大一统的意思,周正以子月(夏历十二月)为一年的第一个月,鲁国的一年之始,是周朝的正月,也就是说鲁国仍然奉周文王的正朔,忠于周天子,但是在鲁桓公当政期间,记载年初之事,并未用“某年春王正月”,而是称“某年春正月”,因为在孔子看来,鲁桓公是弑君而立,没有资格奉周天子的正朔。

    (明朝人绘制的孔子画像)

    每年的正月,都是一月,每个月的朔日都是初一,奉何种正朔有区别吗?为什么古人特别强调奉正朔呢?其实,在夏、商、周时期,正月的月份并不是固定的。

    先秦时期,中国有六个版本的历法,称为“古六历”,分别是黄帝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和颛顼历。古六历都是阴阳合历,一个回归年都是365.25天,一个朔望月是29.53085106天,19年7闰,即日期都是相同的,与我们现在的农历(夏历)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主要是岁首不同,也就是正月所在的月份不同,通俗一点讲,就是过年的时间不一样。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就是一个回归年)

    按照干支纪月法,一年的十二个月,分别是子月、丑月、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冬至所在的那个月为子月。

    黄帝历、周历、鲁历皆以子月为正月,称为建子,也就是说在周代的时候,现在的农历的十一月初一,为元旦,是新年的开始,鲁国奉周朝为正朔,孔子就是在十一月初一过年,当然,周历当中的子月(夏历十一月),即是周历的正月(一月)了。

    夏历以寅月为正月,称为建寅,寅月所在的那个月正好是在立春的前后,我们现在使用的即是夏历,以寅月为正月,所以是正月初一过年,过年的时候恰好在春天,因此也可以叫春节。但如果以子月、丑月为正月,就不能叫春节了,因为,十一月、十二月还是冬天。

    (明朝宫廷正月十五热闹的景象)

    殷历以丑月为正月,称为“建丑”,以丑月为正月,其实就是以冬至所在的那个月为岁终,以小寒、大寒所在的月份为岁首,商朝人是在夏历的十一月初一过年。

    颛顼历以亥月为正月,称为“建亥”,以亥月为正月,其实就是以立冬所在的那个月份为正月,秦始皇至汉武帝年间,施行的是颛顼历,在夏历的十月初一过年。

    周历本来是以子月为正月的,但是,进入到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权力衰落了,群雄争霸,各诸侯国不再奉周朝的正朔了,一共出现了六个版本的历法,黄帝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和颛顼历。虽然,每年、每月的天数都是一样的,但是元旦的时间不一样。如果我们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一年当中在各个诸侯国之间游历的话,是真的可以过四个“春节”的,十月初一、十一月初一、十二月初一、一月初一都可以过年。

    秦国直到秦武王时期还奉周朝的正朔,以子月为正月,到了秦昭王时期,开始使用颛顼历,以亥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也统一了历法,各个地方都实行颛顼历,秦朝人是在十月初一过年,立冬前后就过年,而农历的十月,其实天气还很暖和,是在秋季,秦人是在秋天过年,秦朝的正月初一不能称为“春节”,因为,这个月还是在秋季。

    西汉建立以后,也沿用了颛顼历,以亥月为正月,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开始以寅月为正月,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开始使用《太初历》,以寅月正月,实行的是“夏正”,在此后两千多年的时间里,正月就再也没有调整过了,一直以寅月为正月,所以,我们现在使用的农历,也可以称之为“夏历”。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业生产)

    西汉到了武帝时期,开始以寅月为正月,但是,人们依然习惯在十月初一过年,十月初一在汉代被称为“秦岁首”,秦岁首是一年当中的一个重要节日,汉代以后,民间仍然称十月初一日为“十月朔”,“十月朔”在中国古代的节日气氛,仅次于立冬日,在十月初一这一天,朝廷一般还会赐衣给大臣。

    十月初一过年,实际上也更符合“年”的本意,“年”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年”在最早的时候其实写作“秊”,《说文解字》记载道:“秊,谷熟也。”过年的时候,正好是谷熟的时候,农历的十月是农作物大丰收的季节,正因为以亥月为正月更符合“年”的本意,所以,在西汉的很长一段时间以内,人们仍然习惯过“秦岁首”。

    十月初一过年,虽然更符合“年”的本意,但是,人们却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庆祝节日,中国古代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说法,每个季节,农民都有事要干,十月是秋收的季节,秋季并不是农闲季节,其实是与夏季、春季一样忙,秋收之后,在冬季还要平整土地、兴修水利,冬季也是狩猎的季节。

    (雨水节气的前后)

    那么一年当中,什么时候最闲呢?其实就是在立春和雨水的前后,中国古代的农民,一年四季都有农活要干,但是在每个季节交替的时候,会稍微闲一点,尤其是在冬天结束,春天刚刚要开始的时候最闲。立春、雨水的前后,刚好是一年当中最闲的时候,冬天与春天交替的一段时间,既不需要冬藏,也不需要春种,立春、雨水前后所在的月份刚好是寅月,建寅,以寅月为正月在后来的历史时期,之所以一直没有变化,其实也与建寅的合理性有关,立春和雨水前后所在的月份,是农闲季节,有利于人们庆祝节日,这就是在中国古代,过年一直从腊月初八持续到正月十五的原因。

    以寅月为正月,那么,正月初一恰好是在立春和雨水的前后,冬天即将结束,春天即将开始,因此称呼夏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是非常合适的。

     

             责任编辑:王海峰

    网友点评

       

    版权信息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会员发布的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风网  备案号:皖ICP备19013950号  公安备:34060002030165
    Copyright © 2015 - 2019 国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国风网
    商务合作:138-1064-8262
    邮箱:zgguofeng@126.com

    关注我们

    国风网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