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风网 |  官方微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活动报名/会员申报 | 证件查询 | 书画商城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印石文化
印石文化
  • 书画
  • 摄影
  • 印石文化
  • 艺术人生
  • 唐代哪两个历史名人被后世当做“后门门神”?

    时间:2017-12-25 14:51:45  来源:互联网  作者:网轶

     

     按照传统习俗,每到春节前夕,家家户户便要忙碌起来。买年货、写对联、挑门神年画……在除夕那天,还要贴上对联和门神,祈福来年。现如今,“年味”淡了很多。这也难怪年初的《小门神》电影,受到大家的关注。它的故事情节戳中了人们的笑点和泪点:大名鼎鼎的门神——神荼和郁垒,居然面临“下岗”,不得不来到凡间找工作。

     电影新鲜的视角,让人们在感觉欢乐有趣之余,也多了几分感伤——这些传统习俗在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是否注定是手下败将呢?

     事实上,门神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商周时期,门神就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数千年来,它一直伴随着中国人走过每一个春节。只不过在后来,门神出现了一些变化,门神的主角由神仙变成了生活中的人物,有勇猛的大英雄;有忠心耿耿的忠烈之士;有足智多谋的谋士;在老北京的历史上,甚至还有分管诸多生活细节的“家宅六神”……不管是何种门神,人们祭拜它们,都是为了祝愿新的一年更加美好。

     神仙当门神被刻于桃木上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过春节时在门上贴门神的习俗。门神,最初的含义是“司门之神”,它源于上古时期的自然崇拜。那时人们认为,凡与日常生活有关的事物皆有神在,如家中的门、灶、床等都有神灵在里面。在古人看来,门主出入,在整个房子中占重要的地位。所以古时祭祀,门为五祀(门、户、中溜、灶、行五种主要祭祀)之首,后世演变为门神。

     根据史料记载,周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祀门”的活动,而且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典礼。上到天子,下到庶民,都要对门神加以礼敬。

     在门神的传说中,神荼和郁垒二神的传说在民间早有流传。《山海经》、《风俗通义》、《重修纬书集成》、《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书都有记载。

     《山海经》里就有这样一段记述:“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蟠屈三千里,其卑枝东北曰鬼门,万鬼出入也。有二神,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众鬼之害人者。”说的是在东海之中有一座神山“度朔山”,这度朔山上有一株特别大的桃树。这棵大桃树盘曲三千里,在枝干延伸出去的最东北处,有一座“鬼门”,那里是众鬼出入的门户。而把守着鬼门的两位神将,一位叫神荼,一位叫郁垒,防止害人的鬼进入人们的家中。

     另外,还有一些传说更加详细地描述了这两位门神:西南方的门叫“神门”,由神荼守卫,凡有邪神入山偷桃,神荼就用桃木剑砍其颈,用桃枝贯其腮,并将邪神投入海中喂毒龙。东北方的门叫“鬼门”,由郁垒守卫,如发现饿鬼上树偷吃,就缚以苇索,射以桃弧,扔到山里喂老虎。这两位门神各有十名壮士协助,所有邪神恶鬼见了他们都闻风而逃。

     神荼、郁垒两兄弟是驱鬼辟邪之神,其形象自然不会慈眉善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有一幅画,画中即有神荼、郁垒的肖像。二神坐在桃树下,袒胸露腹,虬髯虎须,头上长角,手执桃木剑,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这种“凶神恶煞”的形象,显然是人们想象出来的。

     从《山海经》等神话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除了贴门神,当时的人们还有一个习俗:贴桃木。古人认为桃木能够辟邪,有驱鬼的作用。在桃木上写符号,便形成了符咒;把桃木打磨成宝剑,便是除妖降魔的桃木剑。《搜神记》佚文记载:“今俗法,每以腊冬除夕,饰桃人,垂苇索,画虎于门,左右置二灯,象虎眼,以祛不祥。”

     后来,人们习惯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首,这就是“悬桃符”。桃符每年换一次,宋朝诗人王安石的《元日》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悬桃符的出现也是与唐代时期另一对门神的出现不无关系,这将在后面专门讲述。

     关于贴桃木的风俗,还有一个小典故:五代时期,后蜀的君主孟昶在两个桃木片上书写吉祥话挂在宫门口为人们祈福,后被大家仿效传至民间,这便是春节贴对联的由来。

     回到贴门神的传说,由于那时候的建筑多是木门,所以并没有实物留存,我们只能从汉代墓葬的墓门雕刻中见到二位神灵的身影。不过,关于门神的故事,在文字上有确切记载的时间是在东汉年间。东汉学者郑玄在给《礼记·丧服大记》中的“君至,主人迎,先入门右,巫止于门外,君释菜”这一句做注释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君释菜,以礼礼门神。”这是“门神”第一次在文字记载中出现。

     与郑玄同时代的学者蔡邕在《独断》中也记载了贴门神的风俗:“岁竟,画荼垒,并悬苇索,以御凶。”到了魏晋南北朝,门神的习俗在民间已广为流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说:“岁旦,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

     可惜的是,由于东汉后的三国两晋时期,战乱频发,为防止盗墓的出现,“厚葬”的风俗被当朝统治者放弃。因此,这一时期的墓葬中,很难发现门神的形象,再加上当时建筑多为木制,基本上没有存留关于门神的形象。直到进入隋唐时期,门神习俗出现了新的特征。

     

     

       责任编辑:王海峰

    网友点评

       

    版权信息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会员发布的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风网  备案号:皖ICP备19013950号  公安备:34060002030165
    Copyright © 2015 - 2019 国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国风网
    商务合作:138-1064-8262
    邮箱:zgguofeng@126.com

    关注我们

    国风网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