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风网 |  官方微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活动报名/会员申报 | 证件查询 | 书画商城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 > 琴棋风韵
琴棋风韵
  • 国学讲堂
  • 琴棋风韵
  • 诸子经典
  • 酒茶清谈
  • 何祚欢:古琴艺术在武汉焕发强劲生命力

    时间:2018-07-11 09:27:44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何祚欢

     

     
    古琴大师丁承运与“钟子期”傅丽娜琴瑟和鸣
     
    吴旻聪弹奏古曲《流水》
     
    李孔元弹奏《潇湘水云》
     
           惊四座:宋代古琴千年后仍能弹奏
           汉阳古琴台是“高山流水”佳话的发源地,30日晚,古琴演奏家李凤云携9位弟子亮相古琴台高山流水大厅,为现场观众演绎了《流水》、《梅花三弄》《广陵散》等经典名曲和《梦迹》等现代作品。李凤云压轴出场,弹奏自己打谱的《山中思友人》,娴熟的技巧、悠远的意境将演出推向高潮。观众在一曲曲乐声中认真聆听,观察演奏者手法,或举起手机录下视频。
           在东湖梨园长天楼,著名琴家李孔元携来自中国港、澳、台地区和马来西亚、日本、法国的8位琴家齐齐亮相。来自中国台湾的青年演奏者吴旻聪,特意选择了一曲《流水》向武汉观众致意。第一次来武汉的他说,《流水》非常符合两千多年前发生在武汉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意境,“老早就听说武汉有古琴台,这次一定要去看看”。
           上海音乐学院留学生桂智伟来自法国,高中时第一次听到古琴就彻底爱上了它,从法国高等商业学院毕业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上海音乐学院古琴专业就读。马来西亚华人黄德欣是工程师出身,2006年到上海工作时被中国朋友介绍学古琴。“原以为古琴很小众,没想到长天楼全坐满了。听说晚上有十场这样的活动,就意味着这个城市里几千人都在听古琴。在武汉古琴居然这么热,出乎我的意料。”
           音乐学院教授丁承运,特意选用一张宋代朱晦翁藏仲尼式琴,采用丝弦奏响了《流觞》,琴音深沉苍古,令观众连连感叹开了眼界。丁承运介绍说,这张古琴乃著名收藏家刘益谦为了这场雅集专程从上海运到武汉的,“这张琴经历了朱熹、王世襄等藏家,经历了宋、元几个朝代,目前还能演奏。这样的乐器,世界上也只有古琴能做到。”
           遇知音:台下观众都是“钟子期”
           知音江城,从来不缺乏爱音乐、善于聆听的观众。昨晚的“古琴之夜”,此前由汉阳区、市文化局和长江日报共同发起“满城尽寻钟子期”征集活动中入选的多位热爱古琴艺术的“钟子期”也集体亮相,和他们心目中的“伯牙”以琴会友,再续“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佳话。
           在都市茶座剧场,工艺美术师刘比建将自己制作的两张锦琴带到了现场。刘比建曾经修复一百多张古琴,这两张锦琴是他曾经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的作品。看到这造型优美、工艺出众的琴,古琴大师杨青欣然用其中一张琴演奏一曲《高山流水》,令观众感慨万分。
            最特别的“钟子期”,则出现在武汉音乐学院黄钟厅。丁承运和傅丽娜这一对伉俪,以琴瑟和鸣的形式奏响了《普庵咒》、《神人畅》等曲目。他们的女儿丁霓裳也参与了当晚的演出,在她看来,父母的合奏早已经是生活中的日常,正如丁承运所说,“我们的交流不用语言,甚至也不需要眼神,早已经心有灵犀。”
           在武汉生活了40多年的覃仁德,十几年前收藏了一把明代古琴“初日”。昨日,在古琴台的雅集上,他向观众讲述了他和古琴结缘的故事,让天津音乐学院教授、中国琴会副会长李凤云感到非常温暖。“如同时光穿越,我们回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那一刻,而台下所有观众都认真聆听,你们都是钟子期。”
           李凤云评价,武汉人爱琴、懂琴,古琴氛围浓厚,“我曾经四次来汉举办音乐会,观众一年比一年多。知音文化为武汉独有,武汉应把它视作珍宝,用心打造成独一无二的城市名片。”
           谈传承:主动贴向观众的艺术才有活路
           在晴川饭店的雅集上,来自武汉二中的“小钟子期”赵睿,向中国琴会会长、著名古琴演奏家赵家珍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在弘扬古琴艺术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创新与传承的关系?”赵家珍并未急着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先向在座观众简单介绍自己对古琴这门艺术的理解,她将古琴称为“万琴之王”:“从音乐上来说,和声、作品分析、视唱练耳这些东西,古琴在千年之前就都有了。我们刚刚听到的《潇湘水云》,它和西方音乐一样有引子和回旋,但我们创作《潇湘水云》时西方还在唱弥撒,他们当时只有五度和八度的和声。湖北出土的编钟,几千年前就已经敲定了我们音高的标准。”随后,她才将这门古老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娓娓道来,“要创新,必须有传承,必须扎根于扎实的传统基础。就拿我自己来说,让我连开十场演奏会演奏经典曲目,我都可以不重样,但这次音乐节,我带来的仍是一部从创作到现在不过一年多的新作。正如龚一老师所说,传统是河流,没有新鲜的水注入,就是死水一潭,所以我们需要创新,要为我们这个时代留下我们的最强音。”
            著名湖北评书表演艺术家何祚欢,昨晚也出现在武汉音乐学院黄钟厅的雅集现场。就在前一天,他还在武汉大学参与了一场古琴活动:“这几年古琴的活动越来越多,这些活动有公演性质,也有民间的邀约,现场都安安静静,也非常受欢迎。这说明,古琴在武汉有着强劲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王海峰

    网友点评

       

    版权信息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会员发布的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风网  备案号:皖ICP备19013950号  公安备:34060002030165
    Copyright © 2015 - 2019 国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国风网
    商务合作:138-1064-8262
    邮箱:zgguofeng@126.com

    关注我们

    国风网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