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于孤独有着茫然的认知,认为孤独就是指一个人待着、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一个人看电影。其中的“佼佼者”更是一个人看病做手术、一个人旅行。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分外感觉到“孤独”,莫名的思念或幻想着能有人陪伴。如果再回想着每天重复做着的没有热情的工作,便更加感到“孤独”了。
其实这都不是孤独。这是情感的寂寞,与无所事事的无聊状态。
孤独是高贵的、是内心思想的充实,而寂寞则是平庸的、是内心情感的匮乏。
“孤独、寂寞和无聊是三种不同的境界,分别属于精神、感情和事务的层面。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对精神与灵魂有着执着追求的人,对人间充满挚爱的人,才可能体验真正的孤独。孤独产生于爱。”——周国平
何谓孤独?
孤独,是对自我精神世界的一种界定。当出现孤独的那一刻,在你内心的精神世界中,属于你的自我世界将自成一界,这样一个精神世界对于你既有着保护又有着修复。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精神世界里,只有你一个人,你在真正地凭借着最纯粹的自主意识,去主导着你自己。
于是,你是你,那个主导自我的你。
于是,你是你,那个追逐内心真我的你。
于是,你是你,那个无所畏惧抱怀希望的你。
于是....
这就是孤独。
经典小说《诛仙》里,当张小凡第一次感受到内心失落挫败时,他体会到了孤独。
那一刻,他出现在了他的精神世界中,他与他的本我重合一体。于是便有了“一个人,一根烧火棍,面对整个世界。”这句话。
那一刻,他的内心是无比强大的,没有了畏惧和退缩,没有了犹豫和不决。于是他勇敢面对整个世界,叛离青云山,独自闯荡,恪守本我,追寻真相。他是孤独的,但是他也是强大的,他在经历着孤独的同时,不断的成长、不断的铸心修行,最后成功拿起了诛仙剑。
看《诛仙》还是在学生时期,十年归去,阔别校园,初涉江湖,体会生活中的挣扎后,时常感受到自己的成长,这样的成长伴随着自己的时光,往往都是孤独的。
想到萧鼎本人阐述撰写《诛仙》时的状态,无非他自己就是那个“张小凡”。
回想着自己的经历,其实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平凡又普通的“张小凡”。也许,每一个人,可能都是一个平凡又普通的“张小凡”。
可以是,一个人,一张飞机票,面对了整个世界;
可以是,一个人,一台笔记本,面对了整个未来;
可以是,一个人,一双运动鞋,奔向了未知的世界....
“一个人,一根烧火棍,面对整个世界。”时至今日,我依然认为这是萧鼎本书中最为出彩且最为精辟的一句话。它很好地说明了什么是孤独,什么是孤独的力量。既概括了主角的一生,也阐述了主角的真我。读懂这句话,读懂这本书,也就读懂了一段人生。
如何享受孤独?
孤独,是一种意境,是一种状态,是一种人生的必然经历。
它来自于环境和内心深处的渴求,是一种纯粹的精神世界的成长需求。它就像精神世界突然有了洁癖一般,干净、纯粹、强大。
孤独出现的时候,有可能是在你进入沉思的那一刻;有可能是你在内心世界转换的那一刻;也有可能是你在独自面对困境的那一刻。无论哪一种情况,在进入孤独境的那一刻,都是你自身本我最强大的那一刻。
因为处于孤独境中的你,是唯一的,也是自主可控的。那一刻的你,心无旁骛。那一刻,没有了都市喧嚣带来的干扰,也没有了生活境遇带来的压迫感。你可以享受属于你的世界,享受属于你的孤独。那一刻,你无所不能,孤独驱动着你。
但有时,也许也是你对于孤独的向往,而驱动着你进入这样的状态。
“人类一生被两种相反的驱动力操纵着,一种是对陪伴、爱以及其他所有能让我们亲近同类的关系的渴望,另一种则是对独立的、孤单和自主的向往。”——安东尼·斯托尔
我们常说,孤独在某种程度上而言,算是心理上的一种感受。
遍观诸多作家、音乐家、画家的一生,越是卓越者,他们一辈子大多数时间往往都是孤独的。他们品味着自己的孤独,创造着属于别人的奇迹。不然何来独自一人在草庐中写下千古名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杜甫?在处于孤独境的一刻,人生的阅历与个人的才华在这一刻产生某种共鸣,当共鸣达到极致的时刻,奇妙的灵感也就出现了。
但是,现世中脆弱的人们,害怕孤独,害怕独自一人去承担所有的一切,责任、压力、危机感。人们畏惧着孤独,然后去寻求着慰藉,舒缓着内心的压力,放纵着自我的肉体,遗忘着现世的责任。之后重新回归起点,回到那个一事无成的初始状态,继续过着平淡无奇、一事无成的一生。
在孤独的状态下,愈有创造才能的人,愈有着精神追求的人,愈是会在孤独中不断寻找自我、发现自我、重塑自我,并在自己创造的作品中寻找人生的意义,最后突破自我、享受自我。他们一边享受孤独,一边改变人生。
无知者畏惧孤独,有识者享受孤独。
责任编辑:何妹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