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易》之“数”
《周易》中“数”共出现了十五次,《说卦传》三次,《系辞传》十一次,《象传》一次。十五次“数”皆是孔子之“说”。《易经》文本中并没有出现“数”字,但却有不少具体的数字描述。如乾之用九/坤之用六(384爻之外另加的二爻),用九和用六体现天地之道“始卒若环”(周而复始开放而连续不断螺旋)和永久正固的变化规律。其它的都是具体数的描述。如蛊卦:“先甲三日,后甲三日”,未济:“七日得”“三年克之”,颐:“十年勿用”等,这些具体数与太极运动没有直接关系,只涉及到太极之用的具体细节,暂不纳入分析。另外,历史上各家对“数”的解读不一,有筮数,气运数,计目数等,这些“数”或“凑数”解读、或神鬼巧合、或牵强附会,亦不纳入分析。
《说卦传》有三处出现“数”。1.“参天两地而倚数”。2.“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1、“参天两地而倚数”。“参天两地”是将天和地的特性用与之相同通且高度抽象的“数”来表达,“数”性代表了天地之性。“数”的可计算性、序性、比率能将天地之道的性质和运动全部概括和描述,即“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参者,三也。天性阳奇,有“三生万物”之道;两者,二也,地性阴耦,有育益万物之德。庞朴曾系统地论证过儒家文化“一分为三”的复杂系统思想。这句话交代了《周易》对天地之道的描述是“倚数”而算,“倚数”比率,“倚数”而立,“倚数”而行。
2.“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这句话“数”出现两次。它表明天地顺、逆的运动规律可以计算成“数”的“比率”,因此,《易》能预测未来必然会出现的“现象规律”。
“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数”为数目和计算。“知”是明白、了解、察觉。古代没有钟表,“顺”“逆”肯定不是指顺时针和逆时针,虽然意思一样。这里的“顺”“逆”应该有三个方面的意思指向。
A、“数”“知”上的意思。“数往”则“知来”。“数”序,从小到大次第排列为“顺”,如12345;从大到小次第排列为“逆”,如54321。由“数”(三声)“数”“顺去”而了解准时而到的“逆来”。《易·系辞传》曰: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往顺的运动方式是,盘旋弧屈,逆来周期可准确计算。
B、“往”“来”运动上的意思。“往”,由近至远,已离去,为顺;由远至近,将到来,为逆。
C、天地定位之上下空间方向上的意思。由天上往下运行为顺,由地下往上运行为逆。古人认为天道左旋,地道右旋,这是由于人主体视角观察到的“可视”的“现象规律”。其实天道和地道都是右旋。B和C是“可视”的“现象规律,A是用数字对“现象规律”进行抽象“可思”的计算、推理,属于“原理规律”。
往来、上下、顺逆的有序性和周而复始的规律性运动,使得“顺—逆”构成一对完整的能以数计算的比率关系,“是故《易》逆数也”。前后出现了两个“逆”,第一个“逆”与“顺”相对立,形成一对完整的按序数(一个顺序,一个逆序)运动的关系。顺逆二序皆受八卦方位(结构)的约束(必须经过所有的卦位),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具有恒定比率的太极运动方式。这个整体的太极运动方式形成了第二个“逆”,即整体性的“逆数”,将“顺—逆”这对关系整体全部的“逆数”。“逆数”之“数”两种词性之意具备。能“可思”的“逆数”只有且当序数的顺逆、确定的结构和周而复始的运动方式。第一个“数往”是和“知来”成对“顺、逆”运动进行计算。第二个“逆数”是整体性推理、计算、预测天地之道未来必然出现的“现象规律”。“数往者顺,知来者逆”包含着对“可视”的“现象规律”的归纳、概括、计算、验证。“逆数”有点“倒背如流”的意思,是整体上对天地顺、逆运动全部而本质的把握。(之六)
责任编辑:孙克攀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