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修养论"提醒我们,要"勤于学习,时时反躬自省"。从孔孟以降,儒家都深信,人的"仁义内在,性由心显"!
《论语˙学而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儒家鼓励我们要通过"修和养"来转化我们的自我,那么他具体的执行的方法呢,第一个转化自我的方法,孔子认为是"学习"。我们知道论语这一部经典,你一打开第一个字就是"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跟他的学生,比如说子夏,子夏这样讲,"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然这个人没有正式学习过,但是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了。可见在孔门那里,这个"学"就是指你要事父母、要事国君、要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一种美德的学习。
孔子和孟子这么样强调学习,而且他们的学,并不是像我们现代人的学,是学习一种特定的这个能力、工具性的技能,以便能够到增加求职"竞争力",或者工作职场的"即战力"!那么孔子和孟子所想的学,是更根本的、更深层性的,更接近亚里士多德讲的"实践的智慧",而不是一种技艺或者技术。
我举一个例子来讲,哈佛大学商学院,我们知道是全世界最顶尖的商学院之一,毕业生的这个年收入,就是最少是25万美金起跳。那哈佛商学院所教导的,都是用个案研究的方法,来教导各种这个大企业运作的这个方法。那可是令人意外的是,多年前哈佛商学院的课程,有一段时间就是学习台湾的慈济志业体的领导方法。这种领导方法,不是学习技术性的大数据、Tableau这种东西,而是一种"心"的领导。那么这一种学习的方法,回归到"心之觉醒",这是儒家教育一贯的特色。
《孟子˙告子下》
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
孔孟强调这个自我转化,第一个最重要在学习,因为他们有一种人性的"平等主义基础"。他们认为每一个人,都可以经由学习而达到尧舜的境界,因为尧舜之道,"孝弟"而已。那我们要"服尧之服",穿尧的衣服,我们讲尧讲的话,我们这个追随尧的这个行为,那么我们就有一天可以达到尧或者舜这样的一个圣人的境界。
孟子对这个学习作为自我转化的基础,他也有一些更细腻的一个启示。比如说,他鼓励我们要学习的时候,要专心致志,不可以一面学习,一面以为有鸿鹄之将至;有什么好的这个东西,一只大的鸟要飞来,或者是有后面有更大的利益,不可以"一心以为有鸿鹄之将至"。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
求其放心而已矣。
那孟子又讲了,学习的这个正确的方法,其实也没有什么这个神奇,他说你只要这个"回归"到你已经"放失的心"就可以了。比如说,你养了一只鸡、一条狗,这个走失了,你会去找牠,那可是你的心走失掉了,可是你却不去找它,这不是很奇怪吗?孟子讲学习之道,在"求其放心"。
孔孟建议我们,自我的转化第二个方法是,"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那么"畏天命"这一句话,就令我们想起孔子,自述他的心路历程与精神境界的跳跃的时候说"五十而知天命"!他说他到了五十岁以后,他才知道"天命"这一个境界,就是人力所不能够掌控的这个境界。
那么可是这个"天命",我们必须了解,孔子并不是啊,这个强调一个"外在于人"的一种创造万物的"人格神",相反的,孔子讲"五十而知天命",我愈往内省思,我愈能够了解天命之所在,我愈了解天命,我就愈能够了解自己。
《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所以在孔子所说的"畏天命"的基础上,在"五十而知天命"的基础上,孟子进一步讲,"知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也","知心、知性、知天",它是一个不断裂的、持续的循环关系,"天命与人心",是一个互为解释的循环性关系。孔子讲自我的转化,必须"畏天命",可以说为我们安立了一个自我的转化的"超越性基础"。
那再来孔孟教导我们,自我转化的方法,是要我们"反躬自省"。孔子讲"君子病无能也",君子需要担心的是,我没有能力,而"不病人之不己知也",不必担心别人不知道我的能力。"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我们不必担心我们没有位子,没有贡献的机会,我们需要担心的是,我们没有建立起我们"自己"。
《论语˙卫灵公篇》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看这一类的言论,它都是内省性的,所以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那么儒家的"修养论",这个提醒我们,要常常勤于学习,时时反躬自省。因为从孔孟以降,儒家都深信,人的"仁义内在,性由心显",仁义这种价值,是内建在你的心中的,这正是21世纪人类,应该重返的精神的原乡。
责任编辑:王海峰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