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风网 |  官方微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活动报名/会员申报 | 证件查询 | 书画商城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 > 国学讲堂
国学讲堂
  • 国学讲堂
  • 琴棋风韵
  • 诸子经典
  • 酒茶清谈
  • 【 论诗零拾】诗家习气——唐诗中的一些口语(作者:瞿蜕园)

    时间:2018-12-24 09:53:26  来源:  作者:

     

     

    论诗零拾:一些杂体诗

    作者:瞿蜕园

    前人的诗有些杂体,除上文所提到的以外,现在略举几种较为重要的,介绍如下。

     

    一是联句。在集会的时候,每人作一句诗,不一定有章法,意思也不一定连贯,等于无组织的集体写作。汉武帝的柏梁诗就是这一种,后人就称为柏梁体。以后发展到了韩愈、孟郊,参加联句的都是工力悉敌的诗家,于是先起一句,以后每人对了上句,再起一句,让第二人照样,一面对上句,一面起次联。这是最困人的联句法,特别是五言排律,非精于此道者不能。每每在名家诗集 中发现这样的联句诗,就感觉文章游戏也是一乐。

     

    一是回文诗。始于南北朝苏蕙,以回文诗织在锦上,寄给她的丈夫,感动了她的丈夫,恢复固有的爱情。回文诗的特性是顺读逆读都可以成诗,最工巧的可以作成七律若干首。不过无论如何工巧,逆读的总不能像顺读那样自然。前人在镜的铭辞上往往采用回文体,因为镜多数是圆形的,回文刻在圆镜上格外便利。

     

     

    一是辘轳体。将一句古人的七律成句(平韵的)分嵌在七律的第一、二、四、六、八句中,配成五首。

     

    网友点评

       

    版权信息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会员发布的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风网  备案号:皖ICP备19013950号  公安备:34060002030165
    Copyright © 2015 - 2019 国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国风网
    商务合作:138-1064-8262
    邮箱:zgguofeng@126.com

    关注我们

    国风网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