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中所用的字有可读平亦可读仄的,用的时候须加审慎。大概“应”、“教”、“论”等字总作平声用,作仄声即不相宜。“判”、“忘”、“重”等字可平可仄(判与拚字意相同,重即再字之意),至于唐人有以“相”字作仄声用的,那是当时的习惯,现在不可从。
现时通用的口语,在律诗中也有常用的。例如“争”即“怎”字,“者”即“这”字。至于“也”、“那”、“个”、“把”等字,与今体写法还是一样。
唐律中有些当时常用的口语,今人不甚能解的,例如:“若个”即哪个的意思,“何当”即怎样才可以的意思,“格是”即反正是的意思,“遮莫”即尽管的意思。
又“可怜”二字有两种用法。例如:“我未成名君未嫁,可怜俱是不 如人。”这种“可怜”与现在的用法并无不同。至于“可怜九月初三夜,貉似珍珠月似弓”,这种“可怜”乃是可爱的意思(以上略见汪师韩的《诗学纂闻》,这部诗话很多可采)。
瞿蜕园(1894-1973),名宣颖,字兑之,以字行,号铢庵,自称铢庵居士,晚号蜕园,湖南长沙人。现代文史大家、书画家。他出身世家,家学渊源。其父瞿鸿禨(1850-1918)为清季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有诗文集、《汉书笺识》等行世。其岳母为曾国藩之女曾纪芬。他早从近代著名文学家王闿运学,后入北京译学馆主修英语,同时学习法文、德文、俄文等多国语言,又先后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和复旦大学接受现代新式教育,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底子和西学基础。他曾长期从政,阅历丰富,出任过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国史编纂处处长等职。抗战时期,他滞留北京,出任伪北京大学代理总监督、伪华北政务委员会秘书厅厅长、华北编译馆馆长等职,其时改名为瞿益锴,这成为他一生的污点和后来获罪的原由之一。抗战后,他取号蜕园,意在悔过,要如蝉蜕般告别旧我。他又曾以教授身份在南开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等名校执教。1949年后,寓居沪上,以著述为业。后被中华上编聘为特约编辑。代表性著作为《刘禹锡集笺证》、《李白集校注》(与朱金城合著)。
责任编辑:王海峰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