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风网 |  官方微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活动报名/会员申报 | 证件查询 | 书画商城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 > 国学讲堂
国学讲堂
  • 国学讲堂
  • 琴棋风韵
  • 诸子经典
  • 酒茶清谈
  • 看懂阴阳 方明日月

    时间:2018-11-21 09:27:03  来源:互联网  作者:网轶

     


    《黄帝内经》中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荀子礼记》说:“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易经》里说:“一之谓道。” 

    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认为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面,互相对立又相互依存。 

    对立的两面又都有各自的属性,如大小、上下、前后、左右,其大、上、前、左为阳,小、下、后、右为阴;

    奇数为阳,为大,偶数为阴,为小,等等。 

    称“阴无阳不生,阳无阴不长”,又“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所以“阴阳”是“万物之纲纪也”。

    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等皆出自阴阳。

    不仅如此,古书中还有记载,人乃自然之子,当我们想要了解自己,了解自然,了解世间万物,都可从阴阳开始。 

    故宫,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精华,历经明清两朝,无一物不有深层含义,无一饰不有特殊职责。 

    可以说,故宫建筑是基于阴阳之道,不断扩展开来,而在层层叠叠的建筑之上,左左右右的建筑之间,再取阴阳之道,相互平衡。

    平衡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平衡,在故宫营造中不仅是出于美观的考量,更多是蕴含着丰富的政治和文化意义,体现了皇权至上的伦理思想。

    从规划设计上讲,基本上遵循宗法礼制,宫殿居都城中央,三重城垣层层迭进,前朝后寝,左祖右社,五门三朝。 

    这样的规划在视觉上让人觉得对称平衡,实则体现的是儒家的理想和礼制,和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理论。 

    角楼以“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著称,这样营建也与阴阳之道有很深的关系。 

    角楼外形,最上方是一个宝顶,下有三重屋檐,台基上七步台阶,全部采用奇数,奇数为阳。 

    再看角楼的围栏,无论从哪一个沿边看,其望柱数都是三、五等奇数。当然之中的栏板数就是偶数了,不过它属弱,总体看还是显示了“阳刚阴柔”之理。  

    角楼还分正门与配门,正门是供皇上走的门,为阳;

    而配门则是除皇帝外的其他人出入的门,这两座门在外表上难以区分,所以要低头看看脚底的地砖。

    正门内正中是一行整砖连铺到头,而配门内的地砖,正中的第一块是整砖,第二块就正赶上一个砖缝,接下去就是一砖、一缝,一砖、一缝,这就是为偏、为阴;

    而门内正中全是整砖的就为正、为阳。  

    窗的设置也非常讲究。

    角楼屋身一共有六个大窗口,为阳;十二个小窗口,为阴。 

    在窗子的规划布局上,阳为大,要在中心区域,所以在柱子、榻板(人称窗台)的中心位置安装大窗口,中心之外的位置安装小窗口。  

    其中有两面小窗口例外,就是与正门同一面的小窗口,必须安装在柱的中心位置,因它是处在正门一面,也应属正、属阳,可以说它又是小窗口中的“阴中之阳”了。 

    五行必合阴阳,阴阳说必兼五行。 

    中国古建筑多为木质结构,故宫内建筑也不例外。 

    木生火,根据五行学说,为避火,角楼门窗上都安装铜钉、铜拉手、看页及铜镏金的宝顶等金属的装饰物,有“金生水”“水克火”的涵义。 

    阴阳的平衡,又令人想到中庸之道。 

    中庸取“中”,阴阳取两极,曾以为二者道不同不相为谋。可实际上,中庸之道与阴阳之道实乃同一个道,即平衡之道。 

    角楼的造型中,如正门的地砖铺于正中心,正门小窗口也要居中等,也反映了中国儒家“中庸之道”的思想观。 

    和谐,是平衡之道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或最高境界。 

    以具象形式高度概括中华文化精髓的《太极图》,其所展示的正是一阴一阳和谐之至的“太极”之境! 

    用北宋理学大师张载的哲学术语来表达,阴阳和谐之至的“太极”之境,也就是所谓“太和”。  


    大家熟知的金銮殿,实际上叫太和殿,位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太和殿是故宫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 

    太和殿下坐3层汉白玉台阶,采用金龙和玺彩画,屋顶仙人走兽多达11件,开间11间,均为故宫中最高形制,且为奇数,而奇数为阳。

    从古至今唯一一个拥有10只脊兽的,也只有故宫太和殿。 


    故宫里的其他建筑,如乾清宫、中和殿及保和殿三座宫殿为9个脊兽,坤宁宫为7个脊兽,东西六宫的殿顶上大部是5个脊兽。 

    太和殿十样俱全,天下无二,使得太和殿成为唯一一座坐拥“阳”的最高级待遇的宫殿。 

    阴阳之道,是中国哲人留下的智慧,千百年来在先民们的生活实践中,将阴阳之道融汇在历史文化的点点滴滴中。

    阴阳之道,虽没有通过直白的口耳相传,已然成为中国人心中的日月,在人们俯仰宇宙,体味自然时,将中庸和谐的处世哲学根植于内心。 

    为何越是有阅历的人,性情越是温和? 

    凡事有因果,万物有轮回。

    正因为,他明白世间万物发展都有阴阳两极,为阳时越来越接近阴,为阴时又会逐步走向阳。 

    用阴阳之道看人生,看得简单通透! 

     

    责任编辑:王海峰

    网友点评

       

    版权信息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会员发布的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风网  备案号:皖ICP备19013950号  公安备:34060002030165
    Copyright © 2015 - 2019 国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国风网
    商务合作:138-1064-8262
    邮箱:zgguofeng@126.com

    关注我们

    国风网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