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冲虚,便是身世学问。
省除烦恼,何等心性安和!
[译文]:涵养虚心便是做人学问。去除烦恼心性自然祥和。
存养宜冲粹,近春温。
省察宜谨严,近秋肃。
[译文]:存养人性的功夫,要像春天一般温和。省察自己的缺失要像秋天身般严肃。
人心如谷种,满腔都是生意,
物欲锢之而滞矣。
然而生意未尝不在也,疏之而已耳。
人心如明镜,全休浑是光明,
习染薰之而暗矣。
然而明体未尝不存也,拭之而已耳。
[译文]:人的心就好像稻谷一样,到处都是生机,只因物欲掩盖了生机,但生机始终存在。人心像明镜一样,充满着光明,只因外在的污染而变暗,然而光明并未消失,只不过少了擦拭而已。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人之心境,多欲则忙,寡欲则闲。
人之心术,多欲则险,寡欲则平。
人之心事,多欲则忧,寡欲则乐。
人之心气,多欲则馁,寡欲则刚。
[译文]:人的心胸欲念多则狭窄,欲念少则心胸宽广。人的心境多欲则忙乱,少欲则悠闲。人的心术多欲则险恶。少欲则和平。人的心事多欲则忧愁,少欲则快乐。人心之气象,多欲则软弱,少欲则刚强,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四者切已良箴。
忌多欲,忌妄动,忌坐驰,忌旁骛,四者切已大病。
常操常存,得一恒字诀。勿忘勿助,得一渐字诀。
[译文]:宜安静、少说话、从容不迫、严谨及俭约,这些都是监督自己的良言。避多欲、盲动、心不专一,以此避免自己的缺失。在实践这些修养的过程中,能体会到恒字的秘诀。而在不间断的过程里,能体验出渐字的秘诀。
忿如火,不遏则燎原。
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译文]:忿怒如火,不阻止则会烧掉一切,欲望像洪水,不阻挡则淹没一切。
敬守此心,则心定;
敛抑其气,则气平。
[译文]:谨慎坚守善良的本性,则心灵安定,收敛抑制浮躁之气,则心气平和。
心一松散,万事不可收拾。
心一疏忽,万事不入耳目。
心一执著,万事不得自然。
[译文]:心如果松散则凡事做不成,心如果疏忽则凡事不能专心,心如果固执则万事不得真谛。
一念疏忽,是错起头。
一念决裂,是错到底。
[译文]:一念疏忽是错误的开始,一念不能有始有终便是错误到底。
名誉自屈辱中彰,
德量自隐忍中大。
[译文]:名誉从屈辱中彰显,德性雅量从忍耐中壮大。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
安祥,是处事第一法。
涵容,是待人第一法。
洒脱,是养心第一法。
[译文]:谦虚退让是保身的第一法;安静祥和是处事第一法;包涵容忍是待人的第一法;潇洒脱俗是养心的第一法。
静能制动,沉能制浮,
宽能制褊,缓能制急。
[译文]:安静能克服浮动,沉潜能克服浮躁,宽和能克服偏狭,舒缓能克服急躁。
天地间真滋味,惟静者能尝得出。
天地间真机括,惟静者能看得透。
[译文]:天地间的真谛,只有心静的人才能体会。天地间的玄妙,只有心静的人才能看明白。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译文]:脾气切忌旺盛,心志切忌满足,才情切忌显露。
世俗烦恼处,要耐得下。
世事纷忧处,要闲得下。
胸怀牵缠处,要割得下。
境地浓艳处,要淡得下。
意气忿怒处,要降得下。
[译文]:处于世俗烦恼,要能忍耐;处于世事纷扰,要能清闲;胸中牵挂处,要能抛得开;处于浓艳境地,要能淡然处之;处于失意愤怒时,要能稳定情绪。
观操存,在利害时。
观精力,在饥疲时。
观度量,在喜怒时。
观镇定,在震惊时。
[译文]:看一个人的操守,在其利害得失时,看一个人的精力,在其饥饿疲倦时,看一个人的度量,在其面临喜怒哀乐时;看一个人的沉着,在其有惊吓时。
大事难事看担当,
逆境顺境看襟度。
临喜临怒看涵养,
群行群止看识见。
[译文]:面临大事与难事,可看出一个人的责任;处顺境逆境,可看出一个人的胸襟气度;遇喜事怒事,看一个人的涵养;与同辈相处,可看一个人的见识。
责任编辑:孙克攀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