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寓意:不甘受别人的威胁、要挟。也指受人挟持,惹人讥诮。
相关人物:项羽 刘邦
典故内容:《史记.项羽本纪》楚 汉 相争, 汉 军断绝 楚 军粮草, 项羽 把 刘邦 的父亲放在高高的肉案上,对 刘邦 说:“今不急下,吾烹 太公 。” 刘邦 说:“吾与 项羽 俱北面受命 怀王 ,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
白话解读:故事发生在楚汉相争的时期。由于彭越断绝了楚的粮食,项王(项羽)十分忧虑。于是找到了一只高大的俎(古代祭祀时盛牲肉的器具),把太公(刘邦之父)放在上面,告诉汉王刘邦说:"如果不肯服输降我,那么我就把你的父亲烹死。"汉王说:"我和你接受楚怀王命令伐秦,曾经结为兄弟,这样我的父亲也就是你的父亲。现在如果一定要把你的父亲烹死的话,那么希望你能分给我一碗肉汁吃。"项羽大怒,就要杀死太公,这时项伯劝项羽说:"天下形势如何,现在还定不下来,这样的人对他家庭的人不会看得太重,杀死刘邦的父亲我们得不到什么好处,只有坏处。"项羽听从项伯的意见,没有杀死刘邦的父亲
相关人物作品:
题注大风(汉·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典故引用诗词:
读史《史记.项羽本纪》有感
孙克攀
杯羹之让谓宽颜
汉室当兴何奈天
当夕失聪燃鼎俎
何来板鼓说愚贤
责任编辑:朱成凌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