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风网 |  官方微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活动报名/会员申报 | 证件查询 | 书画商城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名篇欣赏
名篇欣赏
  • 名篇欣赏
  • 名家论坛
  • 【典故】焦尾

    时间:2017-02-13 17:23:04  来源:中国国风网  作者:本网采编

    刊首4.jpg 

     

    相关典故: 带火焦桐  暗辨桐声 桐薪鸣灶 桐遇知音 炊爨得琴材 焦桐 焦梧桐   琴得焦桐 翠桐入爨 蔡邕琴 薪馀

     

    典故寓意:本身喻为名琴,引申比喻历尽磨难的良才,未被赏识的宝器

     

    相关人物:蔡邕

     

    典故内容:《后汉书》卷六十下〈蔡邕列传下〉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白话解读: 蔡邕爱好音乐,他本人也通晓音律,精通古典,在弹奏中如有一点小小的差错,也逃不过他的耳朵。蔡邕尤擅弹琴,对琴很有研究,关于琴的选材、制作、调音,他都有一套精辟独到的见解。从京城逃出来的时候,他舍弃了很多财物,就是一直舍不得丢下家中那把心爱的琴,将它带在身边,时时细加呵护。

    在隐居吴地的那些日子里,蔡邕常常抚琴,借用琴声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反遭迫害的悲愤和感叹前途渺茫的怅惘。

    有一天,蔡邕坐在房里抚琴长叹,女房东在隔壁的灶间烧火做饭,她将木柴塞进灶膛里,火星乱蹦,木柴被烧得“噼里啪啦”地响。

    忽然,蔡邕听到隔壁传来一阵清脆的爆裂声,不由得心中一惊,抬头竖起耳朵细细听了几秒钟,大叫一声“不好”,跳起来就往灶间跑。来到炉火边,蔡邕也顾不得火势灼人,伸手就将那块刚塞进灶膛当柴烧的桐木拽了出来,大声喊道:“快别烧了,别烧了,这可是一块做琴的难得一见的好材料啊!”蔡邕的手被烧伤了,他也不觉得疼,惊喜地在桐木上又吹又摸。好在抢救及时,桐木还很完整,蔡邕就将它买了下来。然后精雕细刻,一丝不苟,费尽心血,终于将这块桐木做成了一张琴。这张琴弹奏起来,音色美妙绝伦,盖世无双。

    这把琴流传下来,成了世间罕有的珍宝,因为它的琴尾被烧焦了,人们叫它“焦尾琴”。

        中国古代有“四大名琴”之说,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

    绿绮”和蔡邕的“焦尾”.

     

    相关人物作品:

    饮马长城窟行(汉·蔡邕)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

     

    相关典故引用:

    山居(唐·李咸用)

     

     

    草堂书一架,苔径竹千竿。

    难世投谁是,清贫且自安。

    邻居皆学稼,客至亦无官。

    焦尾何人听,凉宵对月弹。

     

     

    题僧房双桐(唐·李颀)

     

    青桐双拂日,傍带凌霄花。

    绿叶传僧磬,清阴润井华。

    谁能事音律,焦尾蔡邕家。

     

     

    谢王郎中见赠琴鹤(唐·顾况)

     

    此琴等焦尾,此鹤方胎生。

    赴节何徘徊,理感物自并。

    独立江海上,一弹天地清。

    朱弦动瑶华,白羽飘玉京。

    因想羡门辈,眇然四体轻。

    子乔翔邓林,王母游层城。

     

    责任编辑:孙克攀

    网友点评

       

    版权信息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会员发布的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风网  备案号:皖ICP备19013950号  公安备:34060002030165
    Copyright © 2015 - 2019 国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国风网
    商务合作:138-1064-8262
    邮箱:zgguofeng@126.com

    关注我们

    国风网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