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嵇康诗文中的成语15则
1.龙骧虎步
石破天惊广陵曲,诗魂魏晋一奇才。①
云雷车驾风从虎,时有龙骧入梦来。②
· 题解
龙:高大的马,古称八尺以上的马为龙;骧:马高扬着头的样子。龙骧虎步,这是嵇康《卜疑》的原句。意思是一条汉子像骏马高昂着头,像老虎迈着雄健的步伐。形容气概威武雄壮。这也是嵇康的自我写照。《晋书》上说嵇康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是淮北的又一个美男子。后人演绎了诸如龙行虎步、龙骧虎视、龙骧凤矫、云起龙骧等成语。例句:清·周星誉《念奴娇》:卧看诸公,龙骧虎步,只手回天劫。
注释
① 诗魂:嵇康是魏晋时期的重要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为正始文学的璀璨北斗,美丽的诗文彪炳当世,是当时诗坛的领军人物。
② 龙骧:即典故龙骧虎也。三国·魏·嵇康《卜疑》:“将如毛公蔺生之龙骧虎步,慕为壮士乎?”是形容嵇康气概威武雄壮。
典出
三国·魏·嵇康《卜疑》:宁如市南子之神勇内固,山渊其志乎?将如毛公蔺生之龙骧虎步,慕为壮士乎?
同源典故
龙骧虎跃 龙骧虎超 龙骧凤翥 龙骧云起 龙骧 龙骧茔
龙骧将军 龙骧虎视 龙骧虎啸 龙骧虎步 龙骧下蜀
龙骧豹变 龙骧蠖屈 龙骧麟振 龙骧凤矫
· 典
虚无马融笛,怅望龙骧茔。(唐·杜甫《八哀诗并序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墓待龙骧诏,台迎獬豸威。(唐·杜甫《送卢十四弟侍御护韦尚书灵榇归上都二十韵》)
我见楼船壮心目,颇似龙骧下三蜀。(唐·李白《司马将军歌以代陇上健儿陈安》)
君看帝子浮江日,何似龙骧出峡来。(唐·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龙骧伐鼓下长川,直济云涛古庙前。(唐·李群玉《凉公从叔春祭广利王庙》)
亲扫球场如砥平,龙骧骤马晓光晴。(唐·杨巨源《观打球有作》)
不学龙骧画山水,醉乡无迹似闲云。(唐·温庭筠《赠李将军》)
龙骧万斛不敢过,渔舟一叶从掀舞。(宋·苏轼《大风留金山两日》)
初捧兵符分虎竹,再衔使命驭龙骧。(明·徐渭《上督府公生日诗》)
新筑沙堤行宰相,喜今朝凤翥龙骧。(明·孙柚《琴心记·牛酒交欢》)
我来正值游江閧,万斛龙骧莫敢动。(清·赵翼《大风从丹徒口出江至瓜洲》)
龙骧万骑军麾转,鹄立千官拜舞同。(清·徐文元《春日阅武召百官诣南苑》)
卧看诸公,龙骧虎步,只手回天劫。(清·周星誉《念奴娇十二夜,陪月村先生登长洲廨东小阁看月,时江北诸郡县大水,既事拈前韵写感》)
虎步龙骧没点痕,河山留得子生孙。(近现代·朱青长《明日(十六首选六)》)
·
2.事与愿违
·
违心未合一生志,运转哪堪三世俦。
·
嵇向锻炉皆愤烈,不曾司马戴神州。①
·
· 题解
这个成语是嵇康的《幽愤诗》中的原句,千余年间,未曾演绎和更动。《幽愤诗》是魏末代表作家嵇康的重要作品,是研究嵇康个性与思想的至为重要的文献。这是嵇康因吕安事被系狱中时所作。历史开了一个大玩笑,嵇康为给吕安作证,反把自己“证”进监狱,掉了两个人的脑袋,果真是事与愿违。例句:隋·配英《灵凤歌》:悠悠我思,永与愿违。
·
· 典出
《昭明文选》卷二十三《诗丙·哀伤·幽愤诗》:嗟我愤叹,曾莫能俦,事与愿违,遘兹淹留。
·
· 注释
① 锻炉:与锻铁、锻柳同义。嵇康性绝巧而好锻,宅中有一柳树甚茂,乃激水圜之,每夏月,居其下以锻。因以喻隐居不仕,自食其力。
·
相关诗典
岁去芳愿违,年来苦心荐。(南北朝·沈约《长歌行》)
·
悠悠我思,永与愿违。(隋·配英《灵凤歌》)
·
去住与愿违,仰惭林间翮。(唐·杜甫《发同谷县》)
·
五斗难堪志愿违,斜川宁与宿心期。(宋·刘一止《莫奉议挽诗一首》)
·
筋力与时背,进取将愿违。(宋·刘敞《送王国卿》)
·
好事多应与愿违,经年消息却如期。(宋·李光《又德循补之宠示七夕酬唱聊发狂言以当一笑》)
念昔在官涂,万事与愿违。(宋·陆游《云门过何山》)
事与愿违宜泯泯,愿违于事更悠悠。(宋·晁说之《病目作近体诗五首》)
3.政不由己
中散终归明此意,政歧绞杀十年期。①
但存一点怜高士,怎忍垂髫失怙悲。②
· 题解
政,治理国家事务:由:听从,一些大事不由自己作主。这个成语出自嵇康的《幽愤诗》的原句,后来演绎衍生出诸如政由己出、心不由己、身不由己、盖不由己、概不由己等成语。例句:宋·无名氏《张协状元·张协贫女团圆》:“张协本意无心娶你,在穷途身自不由己。况天寒举目又无亲,乱与伊家相娶。”
· 典出
《昭明文选》卷二十三《诗丙·哀伤·幽愤诗》:大人含弘,藏垢怀耻。民之多僻,政不由己。
· 注释
① 中散:中散大夫的省称。嵇康曾任中散大夫,世以“中散”称之。唐·杜甫《赠比部萧郎中十兄》诗:中散山阳锻,愚公野谷村。
② 垂髫:指嵇绍。古时童子头发下垂,不加扎束,所以称幼童或童年为垂髫。康死时,绍仅八岁,正垂髫小儿也。
4.时不我与
先贤尤此多聪悟,曾在溪边咒逝夫。①
一万年间吾久矣,又听春色入屠苏。②③
· 题解
时:时机,时间。我与:是“与我”的倒装。意思是时间不会等待我们的。嗟叹时机错过,追悔不及。这是嵇康的《幽愤诗》的原句。但《论语·阳货》中有“日月逝矣,岁不我与”的句子。但若说时不我与,应是嵇康语。后演化为时不我待和时不我予两个成语。例句:北周·庾信《周使持节大将军广化郡开国公丘乃敦崇传》:横尸原野,是所甘心,时不我与,先从朝露。
·
· 典出
《昭明文选》卷二十三《诗丙·哀伤·幽愤诗》对答鄙讯,絷此幽阻。实耻讼免,时不我与。
·
· 注释
① 咒逝夫:这句话出自《论语·子罕》,原文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② 一万年:毛泽东诗词《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
③ 入屠苏: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都是在感叹岁月匆匆,时不我与。
·
· 相关文典
北周·庾信《周使持节大将军广化郡开国公丘乃敦崇传》:“方欲讨论国耻,申雪家冤,横尸原野,是所甘心,时不我与,先从朝露。”
·
5.抗心希古
抗心十载锻高士,思古千年见大贤。①
撒尽长安牡丹泪,只缘西晋堕尧天。②
· 题解
抗:通“亢”,高尚;抗心:使志向高尚;希:期望。意思是使自己志节高尚,以古代的贤人为榜样。这是嵇康在《幽愤诗》诗里的原句,他希望周围的朋友这样做,更是自己对人生的要求。历史证明,嵇康以他的生命诠释自己高尚的人格。例句:清·王永彬《围炉夜话》:和气迎人,平情应物。抗心希古,藏器待时。
·
· 注释
① 抗心:即成语抗心希古也。语出嵇康《幽愤》:“抗心希古,任其所尚。”抗:通“亢”,高尚;抗心:使志向高尚;希:期望。使自己志节高尚,以古代的贤人为榜样。
·
② 牡丹泪:作者旧作《一河千年月》:嵇康死时,洛阳三千太学士在太阳下跪拜一天,请为师,弗许。当一曲《广陵散》弹奏毕,城中牡丹泪尽皆萎。
·
· 典出
《昭明文选》卷二十三《诗丙·哀伤·幽愤诗》:爰及冠带,冯宠自放。抗心希古,任其所尚。
·
相关诗典
自述希古心,忘恃干时画。(唐·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
·
抗心尘境外,结宇临秋山。(宋·朱熹《寄题金元鼎同年长泰面山亭》)
·
抗心望先哲,俯首惭昔誉。(宋·宋庠《念古》)
·
人生会有极,抗志希古贤。(清·李慈铭《癸丑除夕》)
·
抗心希古贤,闲情缅高士。(清·张锡祚《访沈石田故居》)
·
抗心希古,养素全真。(清·曾习经《题姻亲郭信发实颐夫妻像赞诰授昭武都尉郭君像赞》)
·
抗心千载上,古处定何如。(清·邵渊耀《春晚》)
·
抗心希古任其所尚,含毫命素动必依真。(清·梁章巨《楹联丛话》)
·
6.目送飞鸿
·
挥手西飞残照红,茱萸渐少叹飘蓬。①
·
别愁恰在中秋月,千里长风送客雄。
·
· 题解
这是嵇康《赠秀才人军》咏送兄(喜)从军的诗句,诗有“目送归鸿”语,表现怡然自得的情趣。后因用作表现志趣自得的典故,也用来咏送别或表现怀念远人。意思是双目远眺,送走飞鸿,胸中充满兄弟分别时的依依之情。
· 注释
① 茱萸:语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遍插茱萸少一人。而目送飞鸿则是嵇康送其兄嵇喜从军的赠别诗。
· 典故出处
《昭明文选》卷二十四〈诗丙·赠答二·赠秀才入军五首〉》: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泰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
尽言?
· 同源典故
中散送飞鸿 失飞鸿 手寄七弦桐,目送飞鸿 手挥七弦亦 手挥五弦 挥五弦 挥弦送鸿 断鸿远目 目送孤鸿 目送征鸿 目送归鸿 目送飞鸿举双白眼送飞鸿 送目鸣琴 送飞鸟
· 相关诗典
身骑天马多意气,目送飞鸿对豪贵。(唐·任华《寄李白》)
·
醉来倚玉无余事,目送归鸿笑复歌。(唐·钱起《仲春宴王补阙城东小池》)
·
越禽唯有南枝分,目送孤鸿飞向西。(唐·顾况《送大理张卿》)
·
何意到陵阳,游目送飞鸿。(唐·李白《至陵阳山登天柱石詶韩侍御见招隐黄山》)
·
心清百丈泉,目送孤飞鸿。(唐·顾况《从江西至彭蠡入浙西淮南界道中寄齐相公》)
·
不怪参军谈瞎马,但妨中散送飞鸿。(宋·陈与义《目疾》)
·
早是霜华两鬓秋,目送飞鸿,那更难留。(宋·周紫芝《一剪梅·送杨师醇赴官》)
·
我计短于头触篷,公才高似目飞鸿。(宋·曹彦约《摄守汉阳次韵项平父饯行之句》)
·
江外如今独转蓬,思君不敢望飞鸿。(宋·彭汝砺《寄润之弟兼附呈伯兄》)
·
目送飞鸿云缥缈,身怜病鹤影伶仃。(宋·马廷鸾《送文甫兄归番阳二首》)
·
知公故欲来高处,目送飞鸿在杳冥。(宋·孔平仲《萃胜亭》)
·
登台共凄恻,目送南飞鸿。(宋·文天祥《歌风台》)
·
行藏休借问,且徘徊、目送飞鸿。(宋·王之道《凤箫吟》)
·
霜秋晓,凉生日观,极目送飞鸿。(宋·王以宁《满庭芳》)
·
心知游鱼乐,目送飞鸿杳。(宋·王古《妙峰寺》)
·
老怀谁共语,注目送飞鸿。(宋·王炎《江亭晓望》)
·
抱牍两衙凫雁退,目送飞鸿聊一弹。(宋·王庭圭《次韵罗伯固听琴》)
·
壶中何所为,目送飞鸿挥园丝。(宋·乐雷发《壶中天歌赠侯明父》)
·
等闲游目送飞鸿,适意何妨酒一钟。(宋·刘宰《枕上四首呈丁景舒》)
·
一曲广陵弹遍,目送飞鸿远。(宋·朱敦儒《桃源忆故人》)
·
丹青白帽凛冰雪,高山目送冥飞鸿。(元·刘因《幼安濯足图》)
·
7.顾盼生姿
·
秀才从仕亦风流,功盖江东十四州。①
·
凡鸟也曾遭白眼,仍然胜某哭穷楼。②③
·
· 题解
姿:姿色,姿态。回首抬眼之间就有美妙的姿色。形容眉目传神,姿态动人。这成语出自晋·嵇康《赠秀才入军》诗中,是嵇康所写的一组四言古诗,为送他哥哥嵇喜参军而作。其中以第九首最为有名,演变为成语后,流传至今。晋·干宝《搜神记·张茂行》:华见其总角风流,洁白如玉,举动容止,顾盼生姿,雅重之。
· 注释
① 十四州:嵇喜战功卓著,历江夏太守、徐扬二州刺史,打退吴国进攻,平定建业之乱,所辖州县甚众。十四州为约数。
② 凡鸟:指嵇喜所受吕安的一次戏辱。据《世说新语·简傲》: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后来,值康不在,喜出户延之,不入,题门上作“凤”字而去。
③ 哭穷楼:即哭穷途,指阮籍也。《晋书·阮籍传》: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 典出
三国·魏·嵇康《赠秀才入军》第十八首:良马既闲,丽服有晖。左揽繁弱,右接忘归。风驰电逝,蹑景追飞。凌厉中原,顾盼生姿。
· 相关诗典
转侧猗靡,顾盼便妍。(魏晋·张翰《周小史诗》)
移时歌鼓相喧阗,回首生姿一顾盼。(明·湛若水《翰院观莲歌和夏桂洲宗伯次韵席虚山翰长》)
身到众香国,顾盼行步迟。(清末民国初·林朝崧《筱云山庄看菊,赠厚菴秀才》)
谁言春花媚?秋花更多姿。(清末民国初·林朝崧《筱云山莊看菊,赠厚菴秀才》)
8.劳形苦心
数败吴师帅气雄,苦心映貌战功隆。①
最悲还是洛阳血,为弟安琴牡碧丛。②
· 题解
这成语出自嵇康《赠秀才入军》诗。形容一个人身体疲乏,精神耗损。嵇康送兄从军时已预感嵇喜一去定然是万般艰难。事实上嵇喜军旅生涯凶险万分,后虽军功至伟,却也是九死一生。例句:鲁迅《故事新编·非攻》: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
· 典出
三国·魏·嵇康《赠秀才入军》第十八首:安能服御,劳形苦心。身贵名贱,荣辱何在。贵得肆志,纵心无悔。
· 注释
① 三败吴师:晋泰始十年,吴将孙遵、李承帅众寇江夏,太守嵇喜击破之。晋太康三年,吴故将莞恭、帛奉举兵反,攻害建邺令,遂围扬州,徐州刺史嵇喜讨平之。
② 安琴:嵇康行刑前,嵇喜观斩。康索琴于兄,喜为之递琴安琴。
相关诗典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唐·杜甫《古柏行》)
玉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一句。(唐·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
我无毫发瑕,苦心怀冰雪。(唐·沈佺期《枉系二首》)
借问苦心爱者谁,后有韦讽前支遁。(唐·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体生疾苦心憯凄,民得和平君恺悌。(唐·白居易《骠国乐——欲王化之先迩后远也》)
·
满寺空遗迹,何人识苦心。(宋·苏轼《过广爱寺见三学演师观杨惠之塑宝山朱瑶画文》)
摛掞多新意,研寻最苦心。(宋·刘克庄《挽林德遇主学》)
9.一行作吏
莫惜京华五日吏,阮修更有三言掾。①②
若然入仕改初心,天下男儿无俊彦。
· 题解
这是嵇康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原句,即一经为官。表面上是说,虽然吾等喜山乐水,但一经做了官便无这心思。其实嵇康是说,我们兄弟虽然愤世嫉俗,但一旦为官马上就会歌劝颂德起来。嵇康为人聪警,能看透本质,竹林七贤中大多人未出其右。例句:宋·姜夔《角招序》:“今予离忧,商卿一行作吏,殆无复此乐矣。”
·
· 注释
① 五日吏:此为五日京兆之典。《汉书·张敞传》:汉京兆尹张敞,因杨恽案受牵连,贼捕掾絮舜以为敞即将免官,不肯为敞办案,曰“今五日京兆耳,安能復案事?”敞收舜下狱,告舜曰:“五日京兆竟何如?”遂将舜处死。后因以比喻任职时间不会长,或凡事不作久长打算。
·
② 三言掾:即三语作掾也。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阮修因三个字而被任命官员。后用“三语掾”等对幕府官员的赞美。
·
· 典出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
·
相关文典
今予离忧,商卿一行作吏,殆无复此乐矣。(宋·姜夔《角招序》)
·
作赋《西京》旧有才,一行作吏手慵抬。(清·李渔《慎鸾交·雪愤》)
·
余年十五六,即学为诗……虽一行作吏,未遽废也。(清·黄遵宪《人境庐诗草·自序》)
·
夫人犹诃遣之。耿曰:今一行作吏,何得复尔?(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云梦公主》)
·
10.视丹如绿
养气大家刀下亡,孙登悲啸震山岗。①②
结交一派无聊子,丹绿昏明莫若康。③
· 题解
看红色就像绿色。形容忧愁迷乱而致眼睛昏花,心智不明。一般说来,正常人不可能产生把红看成绿这种奇特的视觉现象。所谓“视丹如绿”,是诗人怀着强烈的愤世情感观察社会的结果,是诗人心中充满矛盾与忧虑的反常心理反应。这是一句形象化的比喻,是诗人借以阐明社会现象的哲理语。例句:清·朱彝尊《秦楼月》:看朱成碧,视丹如绿。
·
· 典出
三国·魏·郭遐叔《赠嵇康》诗之一:思念君子,温其如玉;心之忧矣,视丹如緑。
·
· 注释
① 养气:即养生也。嵇康是古代养生大家,著有《养生论》。但养生却不能养命。
·
② 啸山岗:该句化典孙登长啸。孙登乃嵇康之师。登惜康只取养生,不懂处世。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晋阳秋》:康见孙登,登对之长啸,逾时不言。康辞还,曰:先生竟无言乎?登曰:惜哉!
·
③ 无聊子:指竹林七贤之辈。
·
· 相关诗典
看朱成碧,视丹如绿。(清·朱彝尊《秦楼月》)
·
11.浊酒一杯
莫羨孟佗求一州,巢由饮露最风流。①②
黄垆竹屋昏昏月,初照清醪醉半秋。③
· 题解
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浊:浑浊。指酒质差而且有限,聊以自娱或排遣。这是嵇康隐居拒仕后的真实生活写照,以及他日常恬淡的生存状态。一支琴曲,一杯饮,足矣!例句:宋·张孝祥《浣溪沙》词: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此诗为王建军所撰)
· 典出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
· 注释
① 孟佗:字伯郎,东汉末期扶风郡人。以葡萄美酒贿赂宦官张让,得任凉州刺史。(宋·苏轼《观史》:将军百战竟不侯,伯郎一斛得凉州。
② 巢由:巢父和许由的并称。相传皆为尧时隐士,尧让位于二人,宁隐居山林皆不受。此联是说有人以酒买官,有人为辞官甘愿风餐饮露,品德高下立判。
③ 黄垆:指典故黄公肆,后人亦为酒店。《晋书》卷四十三《王戎列传》:尝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曰: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酣畅于此,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嵇、阮云亡,吾便为时之所羁绁。今日视之虽近,邈若山河!
相关诗典
浊酒一杯家万里(宋·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一杯浊酒两篇诗(宋·吕本中《西江月·渺渺风吹月上》)
浊酒一杯从径醉(宋·王之道《江城子·新篁初上箨龙陂》)
浊酒一尊和泪斟(宋·陆游《沁园春·粉破梅梢》)
一尊浊酒戍楼东(宋·张孝祥《浣溪沙》)
笑将浊酒重斟(宋·吕胜己《木兰花慢·残红吹尽了》)
一壶浊酒两蒲团(元·元好问《鹧鸪天·抛却浮名恰到闲》)
一壶浊酒喜相逢(明·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12.见义而作
见义人前莫可夸,谁知血染牡丹花。
嵇山月冷澄心净,不值栽跤吕氏家。①②
· 题解
这个成语是嵇康《家诫》中的一句原话。《家诫》是嵇康在临刑前在狱中写给儿子的,是一个自知将死的父亲写给命运未卜的儿子的遗书。他深谙世间的炎凉冷暖,不与时俗同流合污。在《家诫》中屡屡将那君子与俗人相对,希望儿子立下高远的志向,接照君子的行为去立身处世,很好地诠释了“立身当清远”的道理,他要求子侄要立身正派看到正义的事情便去做。
· 典出
三国·魏·嵇康《家诫》:若见穷乏而有可以赈济者,便见义而作。
· 注释
① 嵇山:山名。在安徽省宿县西南临涣南。嵇康居此。
② 吕氏家:吕巽、吕安是异母兄弟,都与嵇康交好。吕巽看上弟媳美色,灌醉吕安的妻子徐氏后,迷奸得逞。吕安把这事告诉了自己最好的朋友嵇康。嵇康安抚吕安,并撤诉。吕巽反诬吕安“挝母”不孝。司马昭于是将吕安下狱。钟会因为与嵇康有隙,游说司马昭斩首嵇康、吕安。
· 相关诗典
路见不平,拔剑相助。(宋·释宗印《偈颂八首》)
径山诸公见义勇为,灵隐师伯拔剑相助。(宋·释子益《偈颂七十六首》)
13.心闲手敏
叔夜何曾心志静,手挥自送寄飞鸿。①
十年锻柳长林美,仍染洛阳兰桂红。②
· 题解
闲:熟悉;敏:灵敏。形容技艺熟练了,心里闲静,手法灵敏。这成语是嵇康《琴赋》的原句,叙述了初春之时,与友游趣。且琴声高低得宜,清和条畅,参差有致,优美婉转有序,琴音宽和明朗,弘大润泽。琴者从容自得,抚弦而歌,新调迭出。接着是叙述了歌辞的内容,实际上是嵇康的心声描述。
·
· 典出
三国魏·嵇康《琴赋》:于是器冷弦调,心闲手敏。
·
· 注释
① 飞鸿:即目送飞鸿,表现怡然自得的情趣,也表示心志高远。说明嵇康的心闲手敏,只是一种表象,他依然壮怀激烈。
·
② 锻柳:康柳下十年锻铁,后又隐居生涯,仍被杀在洛阳。看来在乱世仅心闲于敏,是不能苟全生命的。
·
14.如渴如饥
阑干拍断向玄穹,行伍皇枝叹异同。
吴下阿蒙亡释卷,曹家子建责其躬。①②
· 题解
“如饥如渴”的原义是如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比喻迫切需求。此成语为嵇康《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句。也有人说出在三国·魏·曹植《责躬计》:“迟奉圣颜,如渴如饥。”例句:隋·度《古镜记》:如饥如渴,愿与君今夕一试。(此诗为王建军先生撰)
· 注释
①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载:权谓蒙“卿今宜学问以自开卷”。又曰“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蒙始就学,笃志不倦。
② 曹植《责躬》表:“天启其衷,但会京畿。迟奉圣颜,如渴如饥。”朝宫手足不睦,曹植终日忙于罪己活命,可悲耳。
· 典出
三国·魏·嵇康《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之十四:“思我良朋,如渴如饥,愿言不获,怆矣其悲。”
·
相关诗典
如饥如渴,愿与君今夕一试。(隋·王度《古镜记》)
民之胥望,如渴如饥。(魏晋·郑丰《答陆士龙诗四首·中陵》)
思而不见,如渴如饥。(唐·宋华《蝉鸣》)
我有爱山心,如饥复如渴。(唐·李德裕《怀山居邀松阳子同作》)
难忘唯是道,如饥似饭,如渴思浆。(元·马钰《满庭芳·怀修炼》)
乃靡朝夕,如渴如饥。(明·刘崧《长相思》)
15.无馨无臭
江上清风滋笔意,山间明月费声情。
千年史记无闻卷,柳下终南我与卿。①
· 题解
无馨无臭这一个汉语成语来自嵇康《幽愤诗》。馨:香。没有香味,也没有臭味。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幽愤诗》是魏末代表作家嵇康的重要作品,是研究嵇康个性与思想的至为重要的文献。这是一首抒写诗人因吕安事而被系狱以后的忧愤不平的长诗。这首诗的产生有着更为深刻的时代原因,并且与诗人的独特个性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诗词锋爽利、峻切,语言壮丽。(此诗为王建军所撰)
· 注释
①《诗经·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又:《晋书·祖纳传》:“仆虽无无,非志不立,故疾沒世而无闻焉。”
· 典出
嵇康《幽愤》:“庶勖将来,无馨无臭。”
二、根据嵇康的诗文稍微变化的成语12则
1.风驰电掣
风驰电掣战车急,横扫千兵似刈麦。①
又见嵇兄猛督军,万刀一色天光白!②
·
· 题解
这成语出自嵇康《赠秀才入军》诗中,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迅速。魏晋人士的刚健人格,都萃集于嵇康一人。读着这些无法复制的四言古诗,我们感到的是那铿锵节奏中的慷慨豪情,还有作者飞扬的神采意气。“风驰电逝,蹑景追飞”,何其简单,何其自然,却让人如同真的乘上了紫电疾风,御气而行,何其畅快!“顾盼生姿”一句收尾,韵脚响亮,戛然而止,使其兄勒马远望的雄姿跃然纸上。这就是中国文人骨子里的一股血性,更可以视为后世无数边塞、战事诗歌的文化根源。例句:《隋书·炀帝纪下》:扶馀众军,风驰电逝,追奔逐北。
·
· 注释
① 刈麦:割麦子。刈(yì):割。该诗是说壮士杀敌如割麦一样。
·
② 嵇兄:指嵇喜。风驰电掣本身就是歌颂嵇喜的。
·
· 典出
三国·魏·嵇康《赠秀才入军》:风驰电逝,蹑景追风;凌历中原,顾盼生姿。
·
· 相关诗典
栢夭导车,造父为右,风驰电逝三千里。(《云笈七籤》卷一一四》)
·
忽作风驰如电掣,更点飞花兼散雪。(唐·王邕《怀素上人草书歌》)
·
袖中三尺剑,叹空自光芒贯日,倘一时离匣,风驰电掣,扫除妖魅。(明·张四维《双烈记·访道》)
·
先生触目,洞中机要,剖决若神,风行电掣,倏忽立尽。(清·姜承烈《〈书影〉序》)
·
龙腾虎啸,不足比其雄;电掣风驰,不足喻其疾。(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
·
2.赴汤蹈火
为仁取义古铭文,蹈火赴汤谁顾身。
更有嵇康频引颈,血流牡菊绝琴人。
· 题解
这是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的句子。敢于投入沸水,跳进烈火。比喻不避艰险。作者自比野性未驯之鹿,他认为出去做官可以得到富贵荣华,但那代价也是知道的,那要牺牲掉我最宝贵的东西。因此,我宁赴汤蹈火,不要这富贵的圈套。作者把自己的浩然正气、大义凛然的人生态度,以及不与恶势力妥协的立场,生动地描摹出来。例句:唐·康骈《剧谈录·潘将军失珠》:每感重恩,恨无所答,若力有可施,必能赴汤蹈火。
·
· 典出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荣进之心日颓,任实之情转笃。此犹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
·
· 相关诗典
为主坚能不顾身,赴汤蹈火见忠臣。(唐·周昙《前汉门·周苛纪信》)
·
艰辛化作他山石,赴蹈从知壮士情。(近代·邓拓《赠杨述同志》)
3.窃窃私语
七尺男儿伟岸身,何须窃语困埃尘。
龙骧虎步英雄气,正是抗心希古人。①②
· 题解
窃窃:声音细微。语:说话。意思是背地里小声说话。这是嵇康《家诫》里的诗句。作为魏晋时期乃至中国历史上的名士,嵇康的人格、思想与行为一直为人津津乐道,尤其是其不为世俗所染的高风峻节一直为后世称颂。他为人率真,崇尚“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玄学思想,常常游心世外。这是一个有着非凡价值观和明确是非观的士大夫,也是一个能够舍生取义、气节凛然的古君子。例句:唐·韩愈在《顺宗实录·永贞五年》:日引其党屏人切切细语,谋夺官者兵,以制四海之命。
·
· 典出
三国·魏·嵇康《家诫》:若见窃语私议,便舍起,勿使忌人也。
·
· 注释
① 龙骧虎步:此典是对嵇康的赞美,说他昂首阔步、威武雄壮貌。
·
② 抗心希古:意思是使自己志节高尚,以古代的贤人为榜样。这联是反其意解读窃窃私语。
·
· 同源成语
切切私语 窃窃私议 切切细语 喁喁私语
·
· 相关诗典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
慢捻复轻拢,切切如私语。(宋·黄庭坚《忆帝京》)
·
月如银蜡。却曾照过,私语喁喁画楼角。(明末清初·沈谦《六幺令·次晏叔原韵》)
·
良媒不怕姻缘少,私语还防耳目多。(清·李渔《风筝误·冒美》)
·
猛思量、夜烛兰堂,避人时、共喁喁私语。(清·杨葆光《玉山枕·隐囊》)
·
徘徊几回顾影,更喁喁、私语意如何。(清·徐石麒《木兰花慢》)
·
回看阿姊,窃窃多私语。(清·邹祗谟《金浮图初避人》)
·
凤楼西北关情地,喁喁酹花私语。(清·王鹏运《齐天乐熏风南来,残暑自退,星岑以新作见示,依调奉酬,时六月》)
·
4.半信半疑
·
一学爻辞疑半说,嵇生依旧敬心神。
·
也曾长啸汲山上,何未延年四十春。①②
·
· 题解
这成语由嵇康的《幽愤诗》中“半信半不信”演变而成。后来人们常常使用的“将信将疑、疑信参半”等成语,都是从“半信半不信”生发而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四回:众人听了,也都半信半疑。
·
· 注释
① 汲山:即嵇康学道的汲郡山。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嵇康游于汲郡山中,遇道士孙登,遂与之游。康临去,登曰:“君才则高矣,保身之道不足。”
·
② 四十春:指嵇康寿年。嵇康死时年仅39岁。
·
· 典出
三国·魏·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苟卜筮所以成相,虎可卜而地可择,何为半信而半不信耶?
·
· 同源成语
将信将疑 疑信参半
·
· 相关诗典
半疑兼半信,筑城犹嵯峨。(唐·元稹《乐府古题序(丁酉) 古筑城曲五解》)
·
初传尚半疑,后信良多讶。(宋·王迈《简延平李公足择善》)
·
古书疑信常相半,何必深疑御寇聃。(宋·刘克庄《用厚后弟强甫韵》)
·
探使归来半信疑,帐前相语怕人知。(宋·朱继芳《和颜长官百咏(并引)》)
·
我闻之言半疑信,踏破晓光上孤峻。(宋·杨简《奉檄往哭象山复会葬及归自金溪留宿本县仙乐观归而作是诗》)
·
君不见萧生堪猛岂不忠,君王疑信相半终不容。(宋·袁燮《昭君祠》)
·
故老相传半疑信,粥盂茶碗慰吾游。(宋·曾丰《题盘古山》)
·
时事传来日日新,信疑相半向谁询。(宋·舒岳祥《感怀》)
·
致使衲僧,个个半疑半信,半醉半醒。(宋·释妙伦《偈颂二十二首》)
·
始闻半疑信,既乃心豁然。(明·王守仁《门人王嘉秀实夫萧琦子玉告归书此见别意兼寄声辰阳诸贤》)
·
半疑半信五更梦,欲归未归游子情。(明·钟芳《雪夜闻鸡和韵》)
·
捷奏经时疑信半,主恩入骨死生微。(清·邹贻诗《军中秋兴》)
·
人夸不似老年象,一笑付之半信疑。(清·乾隆《率题》)
·
愈呼返魄愈无知,惊报亲朋半信疑。(清·章甫《哭父》)
·
人语传来半信疑,十分遥望伤八九。(清·章甫《挽石朴斋》)
·
5.豆重榆瞑
·
榆羹杏粥两相欢,久睡豆肥清梦间。
·
叔夜不醒人性恶,待查明白泪成斑。①
·
· 题解
这是后人根据嵇康《养生论》中“豆令人重,榆令人瞑”的句子而演变的成语。榆瞑,榆儿。原指多吃大豆使人发胖,吃榆叶能使人久睡。后形容人本性难改。嵇康《养生论》,是我国古代养生论著中较早的名篇。提出养生应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以防患于未然;如常吃黑大豆就会让人身体沉重,过量使用榆皮和榆叶就会让人昏昏欲睡,合欢能让人消除郁忿,萱草能让人忘记忧愁:这是愚蠢人和聪明人都知道的常识。例句:宋·李彭《寒食日》:柳絮野莺春向晚,榆羹杏粥食犹寒。
·
· 典出
三国·魏·嵇康《养生论》: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
·
· 注释
① 泪成斑:嵇康在临死说:“昔惭柳下,今愧孙登”,后悔当初不听孙登相劝之言所误。
·
· 同源成语
榆瞑豆重 屑榆为粥 望杏瞻榆
相关诗典
瞻榆束耒,望杏开田。(隋·牛弘等奉诏作《社稷歌四首》)
榆羹杏粥谁能办,自采庭前荠菜花。(宋·史达祖《清明》)
榆钱何处迎新火,杏粥频年系此心。(宋·朱弁《寒食感怀次韵吴英叔》)
纸钱灰入松楸梦,饧粥香随榆柳烟。(宋·朱弁《寒食》)
柳絮野莺春向晚,榆羹杏粥食犹寒。(宋·李彭《寒食日》)
杏粥榆羹浑不见,蓬池春色梦中看。(宋·晁说之《韩二十七诗来云已束归鞍逐去鸿令人欣喜愧叹辄次韵和》)
望杏瞻榆重省耕,乐民之乐洽春城。(清·杨桂森《乐耕楼记事》)
6.长林丰草
隐迹长林夜啸风,百年人世若青丛。
何非汤武万堆雪,忍洒牡丹千点红。①
· 题解
这是后人根据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中的句子而演化为成语的。旧常喻隐居之地。嵇康是“七贤”的精神领袖,出身寒门,与魏宗室通婚,故对司马氏采取了拒不合作的态度。他认为出仕为官,仿佛是麋鹿被圈在栏里,虽然给它戴上金的笼头,喂它最精美的饲料,但它还是强烈思念着生活惯了的茂密树林和丰美的百草。例句:唐·王维《与魏居士书》:长林丰草,岂与官署门阑有异乎?
·
· 注释
① 长林丰草:幽深的树林,茂盛的野草。指禽兽栖止的山林草野,旧常喻隐居之地。
·
② 汤武: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嵇康提出“非汤武而薄周孔”的观点。
·
· 典出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虽饰以金镳、飨以佳肴,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
· 相关诗典
令予得为此兔谋,丰草长林且游衍。(宋·王安石《信都公家白兔》)
·
野麋山鹿,平生心在,长林丰草。(金末元初·元好问《水龙吟 同德秀游盘谷》)
·
长林丰草野麋心,是中散生平自许。(元·王恽《鹊桥仙》)
·
麋鹿难驯,金镳纵好,志在长林丰草间。(元·白朴《沁园春》)
·
长林丰草空相忆,瘴雨蛮烟苦见招。(元·李京《出使云南留别都城诸公》)
·
长林丰草我所爱,羁靮未脱无由缘。(元·赵孟俯《送高仁卿还湖州》)
·
丰草长林性本真,駉駉駜駜相与驯。(金·麻革《杨将军垧马图》)
·
一时丰草与长林,石以枕兮流以漱。(明·方一元《江上老渔行为赠大司农白阳毕老年丈请告荣归》)
·
世路未驯从此决,长林丰草且销愁。(明·王世贞《咏物体六十六首》)
·
归来散澹春风里,丰草长林总帝恩。(明·刘崧《往时杨清溪为乡先达菊存陈公作种菊图工妙逼真去之六十余年其五世孙继先乃得之于其仲父有实家盖其家故物也出以示余因题其后以致景仰之意其二十二题子昂散马图》)
·
何时顿却支祁锁,丰草长林任此身。(明·孙传庭《归兴》)
·
持节侵农度此坡,长林丰草险偏赊。(明·江源《跌驴坡》)
·
长林丰草任寂寞,明堂今有一柱扶。(明·周永年《次韵和牧翁题沈启南奚川八景图卷》)
·
正如麋鹿困樊笼,终想长林悦丰草。(明·徐渭《题内兄家所藏画鹿一篇》)
·
丰草翳长林,群然纵游适。(明·徐溥《百牛图》)
·
自将白水照衰颜,也合长林丰草间。(明·袁宏道《偶成》)
·
丰草长林麋鹿心,金羁玉勒非其好。(明·顾愿《张侯行赠左虞都尉》)
·
丰草长林幸无事,区区相角是何心。(明·程敏政《题汪廷器画牛图》)
·
青春白日麟凤远,长林丰草豺狼饥。(明·蓝智《雨中柬王幼度》)
·
方图旦夕解组,永投丰草长林。(明·鹿善继《答陈显吾书》)
·
丰草长林独离羣,四时风角祝朝昕。(清·曹寅《题马竹溪藏八大山人画鹿》)
·
丰草犹能毙豫章,高才多困众人旁。(清·孙枝蔚《平原君》)
·
略无高山有流水,长林迤逦丰草繁。(清·永珹《南海子行》)
·
算纵有、长林丰草。(清·严绳孙《金缕曲澹人江村图》)
·
周回斜阔几百里,丰草长林平如砥。(清·吴保初《寄世清》)
·
譬牛必衣之文绣,何如长林丰草全其真。(清·莫庭芝《诸罗行》)
·
闻说万里桥西,子云宅畔,丰草长林接。(清·曹尔堪《念奴娇》)
·
苍然暮霭催归去,剩长林丰草凝绿。(近现代·王韶生《桂枝香·字纯自宝岛来书,盛道石门水库游览之美。爰将词意谱入此调》)
·
长林丰草不胜秋,交尽燕邯屠狗欲何求。(近现代·高旭《虞美人》)
·
天地生成麋鹿性,终恋长林丰草。(当代·刘梦芙《金缕曲》)
·
7.堆案盈几
·
堆案原非俗事稠,奉茶思远两悠悠。①
·
诤心尽在竹林里,不写一辞情自留。②
·
· 题解
机:同“几”,小桌子。原指公文、书信、图书等堆满案头。现指书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等待处理的文件大量积压着。这成语出自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信中说自己有七种毛病,其中第四种是:我向来不善于写信,也不喜欢写信,但做官以后,要处理很多人间世俗的事情,公文信札堆满案桌。例句:宋·范仲淹《试笔》:懒如叔夜书盈几,狂似渊明酒满巾。
·
· 注释
① 俗事稠:嵇康收到的书信放满案几而不回信,并非因为忙,而是有意疏远,怕连累了朋友们。
·
② 诤心:即诤友也。诤友指竹林七贤。
·
· 典出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
·
· 同源成语
簿案盈几
·
· 相关诗典
簿书盈几案,要自有高情。(唐·刘禹锡《和令狐相公春早朝回盐铁使院中作》)
·
谤书盈几案,文墨相填委。(唐·崔颢《结定襄郡狱效陶体》)
·
热月无堆案,寒天不趁朝。(唐·白居易《自题》)
·
万象以区别,森然共盈几。(唐·包融《登翅头山题俨公石壁》)
·
懒如叔夜书盈几,狂似渊明酒满巾。(宋·范仲淹《试笔》)
·
今来未五岁,新传满盈几。(宋·苏洵《送陆权叔提举茶税》)
·
进牍须盈几,垂衣岂下堂。(宋·王圭《拟试置章御座二首》)
·
仍闻载书盈几车,指甲生花掌卧蛇。(宋·王庭圭《次韵傅彦本三首》)
·
文书盈几法筵埋,香火秋来愿稍乖。(宋·邓忠臣《小诗戏无咎》)
·
盈几有,道艺喜时闻。(宋·祖无择《题安成刘伯玉日新亭》)
·
排签插架,堆案盈几。(宋·张衡《经史阁四言诗》)
·
盈几散书帙,并坐俨冠绅。(明·邓雅《客馆岁暮别友人》)
·
金碧团屏面面开,琴书盈几列平台。(明·宁献王《宫词一百七首》)
·
簿书盈几席,肯作尘劳咄。(明·何孟春《送王伯安南都审刑》)
·
堆案还愁束带热,等身其奈操觚何。(清·曹寅《夜饮和培山眼镜歌》)
·
线装与精装,罗列盈几案。(近现代·田遨《书斋三咏》)
·
8.中散虱爬
·
一领可怜珠玉子,三千虱蚁嵇琴士。①
·
常年卧草锻林岚,全不争知世事耳。②
·
· 题解
这成语是后人根据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的一段话演变而成的。原指嵇康生性懒惰身生虱子。后指一些贤士举止不拘小节。嵇康自数七不堪,其三是:做官以后,就要端端正正地坐着办公,腿脚麻木也不能自由活动,我身上又多虱子,一直要去搔痒,而要穿好官服,迎拜上级官长,这是我不能忍受的事情。例句:唐·柳宗元诗:东门牛屡饭,中散虱空爬。
·
· 注释
① 珠玉子:嵇康自幼聪颖,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是古代有名的美男子。
·
② 锻林岚:即锻柳也。嵇康与向秀曾在柳树下打铁。
·
· 典出
《昭明文选·与山巨源绝交书》危坐一时,痹不得摇,性复多虱把搔无已,而当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
·
· 相关诗典
东门牛屡饭,中散虱空爬。(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五十二韵之作因其韵增至八十通赠二君子》)
·
风榸支酒瓮,鹤虱落琴床。(唐·贯休《怀南岳隐士二首》)
·
饱竟快搔爬,筋骸无检束。(唐·白居易《春日闲居三首》)
·
稍觉春衣生虮虱,南窗晴日照爬搔。(宋·黄庭坚《次韵元礼春怀十首》)
·
刺头簿领中,蚤虱废搔爬。(宋·黄庭坚《代书》)
·
闭门曝背借余暄,犹得爬搔驱虱蚤。(宋·毛滂《出都寄二苏》)
·
汤沐乏熏濯,虮虱喜爬搔。(宋·宋祁《七不堪诗七首》)
·
归来衣甲破,虮虱费爬搔。(元·李延兴《和友人韵》)
·
尘埃须浣濯,虮虱费爬搔。(元·杨载《东阳十题》)
·
初平羊已化,中散虱空爬。(元·郑元佑《送嵇洞玄炼师云游》)
·
鹤似逋仙思教舞,虱同中散困搔爬。(明·苏葵《漫书答陈学之地曹二首》)
·
形疑虾蟆似曾压,技痒虮虱谁为爬。(明·吴宽《雪中李世贤招观东坡清虚堂诗真迹》)
·
河山破碎缝纫日,虮虱爬搔痛痒身。(清·郑用锡《仿元人东阳十咏》)
·
芸生蚤虱待爬搔,盈望玉京遥。(近现代·周岸登《太常引》)
·
9.中散论
·
劝君莫读养生文,性烈岂能安寿魂。①
·
授尔一言期百岁,最佳醺醉与沉昏。②
·
· 题解
这成语是指嵇康的养生之论,后称之中散论。嵇康的《养生论》,是我国古代养生论著中较早的名篇。论述了养生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主张形神共养,尤重养神;提出养生应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以防患于未然;要求养生须持之以恒,通达明理,并提出了具体养生途径。文章论述透彻,富有文采。现存《昭明文选》《嵇中散集》等书中。例句:唐·高适《酬裴员外以诗代书》诗:卧看中散论,愁忆太常斋。
· 注释
① 安寿魂:似嵇康爱憎分明,性情耿直,无论怎样去养生也不能长寿。
② 浑醉:在政治失明之中,整日醉酒是最好的保身之道。如刘伶、陶渊明等。
· 典出
《晋书·嵇康传》: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得,至于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伦可及,乃著《养生论》。
相关诗典
卧看中散论,愁忆太常斋。(唐·高适《酬裴员外以诗代书》
中散诗传画,将军扇续书。(唐·司空曙《送曹同椅》)
何须养生论,药石问中散。(宋·程俱《故人张达明征饷舒术将以古句次韵酬之》)
10.嵇康懒
诗心已老倦红尘,绝代风流逸琴韵。
纵有黄垆泪作歌,却无韶乐懒询问。①②
· 题解
这成语是根据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中一段话演变而成的。原指嵇康放浪形骸,疏于生活细节。后多指文人不拘小节。他以阮籍的遭遇说明自己不适合做官,他说自己没有阮籍那种天赋,却有傲慢懒散的缺点;又不懂得人情世故,不能随机应变;以至于虱子乱爬,堆案盈机。自己太懒了。例句:唐·李德裕《思登家山林岭》:旧有嵇康懒,今惭赵武偷。
·
· 注释
① 黄垆:嵇康虽懒于朋友间书信交往,可当年在黄公肆内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并且以歌当哭的王戎、向秀以及阮氏叔侄,倒也不曾忘却老友。
·
② 韶乐:史称舜乐,起源于5000多年前,为上古舜帝之乐。这联是说虽然朋友还能再会,可再也听不到广陵金曲了。因此,朋友间还是勤于联谊的好。
·
· 典出
《昭明文选·与山巨源绝交书》: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
·
· 同源典故
叔夜 嵇中散 嵇叔夜 嵇家
诗典
阮籍长思酒,嵇康懒着书。(南北朝·庾信《奉和永丰殿下言志诗十首》)
·
携琴侍叔夜,负局访安期。(唐·上官婉儿《游长宁公主流杯池》)
·
琴待嵇中散,杯思阮步兵。(唐·元稹《病减逢春期白二十二辛大不至十韵》)
·
寄谢嵇中散,予无甚不堪。(唐·刘禹锡《偶作二首》)
·
已得嵇康趣,逢迎事每阑。(唐·善生《赠卢逸人》)
·
子路已成血,嵇康今尚嗤。(唐·孟郊《乱离》)
·
何事懒于嵇叔夜,更无书札答公卿。(唐·方干《书桃花坞周处士壁》)
·
翻愁此兴多,引得嵇康懒。(唐·曹邺《从天平节度使游平流园》)
·
草颠终近旭,懒癖必无嵇。(唐·李咸用《谢友生遗端溪砚瓦》)
·
珍重列星相借问,嵇康慵病也天真。(唐·李山甫《下第卧疾卢员外招游曲江》)
·
旧有嵇康懒,今惭赵武偷。(唐·李德裕《思登家山林岭》)
·
仲宣新有赋,叔夜近无书。(唐·李端《哭张南史因寄南史侄叔宗》)
·
从来叔夜懒,非是接舆狂。(唐·李端《宿荐福寺东池有怀故园因寄元校书》)
·
嵇康虽有病,犹得见情人。(唐·李端《寄王密卿》)
·
谁道嵇康懒,山中自掩扉。(唐·李端《山中期张芬不至》)
·
白鹤高飞不逐群,嵇康琴酒鲍昭文。(唐·李群玉《言怀》)
·
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昼千峰老翠华。(唐·李贺《南园十三首》)
·
分薄嵇心懒,哀多庾鬓斑。(唐·杜牧《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桥即事十六韵献居守相国崔公兼呈工部刘公》)
·
醺醺若借嵇康懒,兀兀仍添宁武愚。(唐·杜牧《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
·
莫学嵇康懒,且安原宪贫。(唐·王维《山中示弟》)
·
尝闻嵇叔夜,一生在慵中。(唐·白居易《咏慵》)
·
唯应嵇叔夜,似我性慵疏。(唐·高骈《遣兴》)
·
何处同嵇懒,吾徒道异诸。(唐·齐己《拟嵇康绝交寄湘中贯微康》)
·
阮籍生涯懒,嵇康意气疏。(唐·王绩《家三首》)
·
不锻嵇康弥懒静,无金疏傅更贫闲。(唐·白居易《洛下闲居寄山南令狐相公》)
·
嵇康日日懒,毕卓时时醉。(唐·白居易《咏怀》)
·
张翰一杯酣,嵇康终日懒。(唐·白居易《和皇甫郎中秋晓同登天宫阁言怀六韵》)
·
嵇康懒慢仍耽酒,范蠡逋逃又拂衣。(唐·苏广文《夜归华川因寄幕府》)
·
别后空相忆,嵇康懒寄书。(唐·皇甫冉《送元晟归潜山所居》)
·
翻愁此兴多,引得嵇康懒。(唐·曹邺《从天平节度使游平流园》)
·
知道故人相忆否,嵇康不得懒修书。(唐末宋初·徐铉《寄江都路员外》)
·
嵇康作书懒,魏勃扫门疏。(宋·刘克庄《挽崔丞相三首》)
·
嵇康老觉形骸懒,扁鹊亡无耳目医。(宋·刘克庄《寄呈阳岩》)
·
旧识嵇康懒,兼随原宪贫。(宋·吕本中《京师雨春》)
·
江湖自称嵇康懒,故旧空嗟范叔寒。(宋·吕本中《次韵折仲古见赠》)
·
狂似嵇康今尽懒,觉如蘧瑗昔皆非。(宋·李处权《送希真入洛》)
·
我今渐叹暮骎骎,长卿多病嵇康懒。(宋·李复《晋州会上送卫伯绍休官南归》)
·
渊明嗜酒嵇康懒,只觉年来此是真。(宋·李流谦《次韵陈彦博梅饮之什》)
·
嵇康真懒慢,谢客本空疏。(宋·杨亿《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
·
释之不调嵇康懒,终待休官学灌蔬。(宋·杨亿《集贤宿直寄中书李梁二舍人》)
·
忍胞只有嵇康懒,扣角曾无宁戚歌。(宋·姜特立《冬夜不寐》)
·
11.三秀悲中散
·
谷幽兰蕙溢清新,僻地灵芝生异芬。
·
木秀常遭冬雪忌,哀哉中散不怜君。①②
·
· 题解
这是后人根据嵇康的《幽愤诗》的“煌煌灵芝,一年三秀”的原句而演发出来的成语。三秀,灵芝草的别名。一年开三次花,所以叫三秀。灵芝乃百草之王,而嵇康为人中龙凤。人们以灵芝比对嵇康英年而逝,表达了对嵇康的怀念和伤感。唐·刘禹锡《武陵书怀五十韵》:三秀悲中散,二毛伤虎贲。
·
· 注释
① 木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自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李康的《运命论》:“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
②不怜君:不被君之怜爱。嵇康虽然优秀却不被统治者认可。
·
· 典出
《昭明文选》卷二十三《诗丙·哀伤·幽愤诗》:煌煌灵芝,一年三秀;予独何为,有志不就。
·
· 相关诗典
三秀悲中散,二毛伤虎贲。(唐·刘禹锡《武陵书怀五十韵》)
·
春言采三秀,俳徊望九仙。(南朝·梁·沈约《早安定发山》)
·
12.守常不变
品端文会清新贵,志满矜骄不可长。
莫耻后先韩子喻,持恒守重入华堂。①
· 题解
守,遵守;常:常规。按照常规不加改变。嵇康在修养性情方面,他举例说:在商汤时的大旱年间种庄稼,仅仅灌溉过一次的禾苗,虽然终归也要枯萎,但即使这样,一次灌溉的益处也不能轻视啊!可是,世人常说一次生气不能够伤害生机,一次悲哀不能够伤害身体,于是轻率放纵自己,这就犹如不明白一次灌溉的益处,却期望受旱的禾苗长成好的庄稼一样。(此诗为王建军所撰)
·
· 注释
①《韩非子·喻马》:“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鲁迅先生曾在《华盖集·补白》中借用此典,比喻只要坚持到底,就能达到目的。而不要因为暂时跑在最后就感到羞耻。
·
· 典出
嵇康《养生论》:“谓商无十倍之价,农无百斛之望,此守常而不变者也。”
·
三、直接描述嵇康的典故16则
·
1.龙章凤姿
丰神灵秀韵诗骄,玉树明珰衣袖飘。
柳下经年锻风骨,英姿当合入云霄。
· 题解
章:文采。龙章凤姿的意思是蛟龙的文采,凤凰的姿容。形容一个人风采出众。这个成语是南朝·宋·刘义庆在《世说新语·容止》里对嵇康的赞美。嵇康长相俊美,是淮北大地上继春秋子张、西汉薛广德及东汉徐防后第四位美男子。例句:宋·苏轼《张安道乐全堂》诗:我公天与英雄表,龙章凤姿照鱼鸟。
·
· 典出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康长七尺八寸,伟容色,土木形骸,不加饰厉,而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
· 同源典故
龙章凤函 龙章凤篆 龙章凤彩 龙章麟角 章凤姿 龙章秀骨
·
· 相关诗典
昔有嵇氏子,龙章而凤姿。(唐·皮日休《奉和添酒中六咏酒杯》)
·
燕颔虎头古班超,龙章凤姿晋嵇康。(宋·白玉蟾《倪梅窗喜神赞》)
·
龙章凤姿,既非嵇叔夜。(宋·白玉蟾《潘龙游喜神赞》)
·
龙章凤姿中散,獐头鼠目十郎。(宋·刘克庄《杂咏六言八首》)
·
龙章凤姿,燕颔虎颈。(宋·李之仪《折渭州画像赞》)
·
龙章凤姿蕲见用,回叱关吏身无。(宋·李新《送时仲西归》)
·
如今一字成华衮,岂识龙章与凤姿。(宋·李觏《次韵答提刑孙都官二首》)
·
市人请画即唾骂,只写龙章凤姿公与卿。(宋·杨万里《赠都下写真叶德明》)
·
我公天与英雄表,龙章凤姿照鱼鸟。(宋·苏轼《张安道乐全堂》)
·
尔来逢迎厌俗子,龙章凤姿我眼明。(宋·陆游《眉州披风榭拜东坡先生遗像》)
·
龙章凤姿世不乏,束手无奈于此思。(宋·陈克《题赵次张所藏贼头子二首》)
·
龙章凤姿,挥斥八极。(宋·周必大《东坡像李伯时作曾无疑藏之命予赞之》)
·
鹏飞鲲化未即逍遥游,龙章凤姿终作广陵散。(宋·黄庭坚《次韵和答孔毅甫》)
·
龙章凤姿委秋草,天马长辞十二闲。(宋·黄庭坚《次韵郭明叔长歌》)
·
龙章凤姿自有种,山野头颅未为辱。(宋·葛胜仲《和陈简斋韵》)
·
龙章凤姿绝世无,金马玉堂如故有。(宋·释德洪《赠许邦基》)
·
人英僧杰,龙章凤姿。(宋·释德洪《大达国师无业公画像赞(并序)》)
·
天下规矩见卓绝,龙章麟角诸公子。(元·杨应登《寄赵梅州》)
·
我公龙章兼凤姿,民望久属天子毗。(清·严复《韬庵巡抚山西用癸巳江乡赠答韵》)
·
龙章凤姿爱鳖跛,乱头粗服参旄牦。(清·陈书《呈韬庵》)
·
2.金兰之契
·
山主何曾愧阮嵇,一篇割席有新题。①②
·
他年携幼长安道,莫让红鹃逐耳啼。③
·
· 题解
金:金属,比喻坚。兰:兰草,比喻香。契:投合。指情意投合的朋友。这是后人根据南朝·宋·刘义庆在《世说新语·贤媛》里关于嵇康与阮籍的关系而演化而成的一个成语。山涛和嵇康、阮籍见一次面,就情意相投。山涛的妻子韩氏,发现山涛和两人的交情不一般,山涛说:“我从前可以看成朋友的人,只有这两位先生罢了!”他妻子说:“您才能、情趣根本比不上他们,只能靠见识、气度和他们结交罢了。”例句: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分定金兰契,言通药石规。
· 注释
① 山主:指山涛。涛在各派势力中游刃一世,亦为高官,尽享天年。
② 割席:即典故割席断交也。指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③ 携幼:指山涛领养幼小的嵇绍。
· 典出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山妻韩氏觉公与二人异于常交,问公。公曰:我当年可以为友者,唯此二生耳。
· 同源成语
契若金兰 契合金兰 义结金兰 金兰之友
· 相关诗典
平生断金契,到此泪成双。(唐·权德舆《题亡友江畔旧居》)
金兰徒有契,玉树已埋尘。(唐·陈子昂《同旻上人伤寿安傅少府》)
分定金兰契,言通药石规。(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邈哉岩壑老,公契如金兰。(宋·曹勋《次鲁季钦安序堂韵》)
举世重交游,拟结金兰契。(宋·范质《诫儿侄八百字》)
奕世金兰契,于今只有君。(元·曹之谦《怀刘京叔》)
与君契金兰,投分何绸缪。(元·卢亘《送侍讲学士邓善之辞官还钱塘十首》)
平生雅爱江湖游,金兰之契皆同流。(明·徐溥《江湖取友为顾景德题》)
玉署俊游论接武,金兰交契到忘形。(明·严嵩《大司马刘公宅翰林诸寮修瀛洲之会限韵得诗四首》)
感君昔托金兰契,愧我今登白玉堂。(明·谢一夔《送尹太守之楚雄》)
江汉隔形骸,契作金兰谱。(清·传霈《孟春共甫之吴叔寅北上伯约之甬予将之东阳赋此志别》)
当时多少金兰友,此际心期未许同。(清·顾炎武《永夜》)
·
3.千里命驾
·
冰魄团成镜一轮,感君命驾践微尘。
·
邀来千里娟娟月,才放明澄又照人。
·
· 题解
命驾:命令车夫驾车。意思是命人备上车子到千里之外去拜访朋友。形容友情深厚。《世说新语》记载,嵇康与吕安相距很远,一次,吕安久不见嵇康,十分思念,便不远千里,驾车去嵇家造访,因未事先相约,恰巧嵇康不在家。嵇康的哥哥嵇喜出门迎接,但吕安瞧不起嵇喜,连门槛都未进,便要打道回府。嵇喜出于礼貌再三挽留。吕安不为所动,提笔在门上写了一个“凤”字,便回头而去。例句:宋·胡继宗《书言故事·朋友》:谢远方朋友过访,曰仰辱千里命驾。
·
· 典出
《晋书·嵇康传》: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
·
· 同源典故
千里价 千里驾 寻嵇 嵇吕 嵇驾 命驾访嵇
·
· 相关诗典
同人千里驾,邻国五马车。(唐·房管《题汉州西湖》)
千里相思难命驾,七言诗里寄深情。(唐·刘禹锡《酬令狐相公见寄》)
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唐·李白《詶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
嵇驾终难仰,梁凫且自群。(唐·李峤《和杜侍御太清台宿直旦有怀》)
访戴昔未偶,寻嵇此相得。(唐·李白《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
朝来久试华轩下,未觉千金满高价。(唐·杜甫《骢马行》)
风期嵇吕好,存殁范张亲。(唐·褚亮《伤始平李少府正己》)
无因千里驾,忽睹四愁篇。(唐·韦嗣立《奉和张岳州王潭别诗二首》)
·
千里交游思命驾,一龛灯火喜逢秋。(宋·王之道《丽泽堂》)
昔人重相思,千里且命驾。(宋·王迈《简延平李公足择善》)
千里命驾,予敢不廑。(宋·叶茵《别可山》)
命驾承千里,论文且一樽。(宋·白玉蟾《春宵有感》)
命驾宾朋千里近,放怀琴酒百忧宽。(宋·朱熹《次韵题平父兄重建一枝堂》)
古来命驾须千里,薄宦区区愧此身。(宋·张孝祥《寄张真父舍人》)
命驾何妨千里,只恐行云碍辙,直磴插崔嵬。(宋·李弥逊《水调歌头次李伯纪春日韵》)
安得如云长翮,命驾不须千里,上下逐君游。(宋·李弥逊《水调歌头次向伯恭芗林见寄韵》)
命驾千里至,高谈一座惊。(宋·苏颂《次韵蒋颖叔同游超化院》)
千里亦命驾,何况托近邻。(宋·陆游《赠洞微山人》)
命驾适千里,兹义古所敦。(宋·范纯仁《寄赵大观度支》)
命驾匪千里,星言愧不夙。(宋·郑清之《和郑制干谢借居且惠朋樽醉螯诗》)
不辞命驾踰千里,应念同心有二人。(宋·赵抃《少师自南都见访为诗以谢》)
·
4.兴高采烈
·
文采诗痴与月高,竹林马首向英豪。
·
才情冲古得真意,兴烈倾杯起碧涛。
·
· 题解
嵇康性格豪爽,所以作品兴致高昂而辞采犀利.这是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对嵇康文采的赞美。后多形容一个人兴致很高,精神饱满。《体性》是《文心雕龙》的第二十七篇,从作品风格(“体”)和作者性格(“性”)的关系来论述文学作品的风格特色。“风格即人”,它是作者个性的艺术表现。本篇能结合“体”“性”两个方面来探讨文理,这是值得后人称许的。例句:清末民国初·张慎仪《摸鱼儿》:兴高采烈,欲击唾壶缺。
· 典出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兴高未肯辍清诗,舍轿重扶栉栗枝。(宋·释惟晤《次韵和酬》)
郡小览易穷,兴高赏难遍。(元·何中《照武西塔山报恩寺》)
兴高偏有恨,秋老最关情。(明·陆深《南浦阻风》)
兴高云影外,心悟磬声余。(明·谢榛《张二守鸣远携酒夜过禅房率尔赋赠》)
兴高采烈,欲击唾壶缺。(清末民国初·张慎仪《摸鱼儿》)
5.中散交疏
己见岁星寻竹林,自知必死暗沉吟。①
一身甘领千丛剑,不让他人血染襟。②
· 题解
山巨源曾与嵇康、吕安等人为友。嵇康知道司马氏对他早存杀机,怕连累了山涛等诸位好友,故不多作书信往来,与其疏于交往。这种状态对于任侠豪爽的嵇康来说,应是十分痛苦的。后此事遂成典故。其后如中散旧交疏,嵇康懒寄书,索报书,绝交书,莫学嵇康,都由此衍生而来。例句:唐·杜甫《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文园多病后,中散旧交疏。
注释
① 岁星:指本星。但星落人间总是不吉利的
② 不让他人血染襟:这正是中散交疏的原因。
典出
三国·魏·嵇叔夜(康)《与山源绝交书》: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四不堪也。
同源典故
中散交疏 中散旧交疏 嵇康懒寄书 索报书 绝交书 莫学嵇康
· 相关诗典
况观绝交书,兼睹箴隐文。(唐·吴筠《舟中遇柳伯存归潜山因有此赠》)
知道故人相忆否,嵇康不得懒修书。(唐·徐铉《寄江都路员外》)
文园多病后,中散旧交疏。(唐·杜甫《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
浅薄求贤思自代,嵇康莫寄绝交书。(唐·白居易《答马侍御见赠》)
别后空相忆,嵇康懒寄书。(唐·皇甫冉《送元晟归潜山所居》)
音书须数附,莫学晋嵇康。(唐·耿湋《送胡校书秩满归河中》)
骚客空传成相赋,晋人已负绝交书。(唐·顾况《闲居怀旧》)
莫讶交亲绝,嵇康懒寄书。(金·赵秉文《寒食遥奠西山寺二首》)
·
寄书全觉嵇康懒,入梦多疑李白非。(元·黄溍《寄朱仲山》)
嵇康懒寄书,澹台不由径。(清·刘曾璇《归田》)
阮籍游而啸,嵇康懒与眠。(清·林占梅《潜园适兴六十韵》)
茂陵多病后,中散旧交疏。(近现代·潘受《临江仙》)
·
6.嵇康锻铁
·
锻柳经年可叹也,伤心何必旧曹魏。①
·
空怀正始千秋诗,都作广陵二吕费。②
·
· 题解
这是对嵇康和向秀一段隐居生活的描绘。原指嵇康不肯出仕为官而在家乡的柳下锻铁,此以成为中国文人不可重复的神话。后多指隐居之士。嵇康拒仕而生活贫困,曾与向秀共同在树下打铁,来贴补自己家用。颍川的钟会,是贵胄子弟,才思敏捷,文章精辟,于是前往造访嵇康。而嵇康却未以礼相待,打铁不停。很久之后钟会便欲离去,嵇康对他问道:“听到了什么来的?看到什么走的?”钟会回答说:“听到了所听到的来的,看到了所看到的走的。”钟会因此怨恨嵇康。例句:唐·杜甫《赠比部萧郎中十兄》:中散山阳锻,愚公野谷村。
·
· 注释
① 曹魏:嵇康之所以与司马氏不合作,还是因为嵇与曹家的关系。
·
· 典故出处
《晋书》卷四十九《嵇康列传》:(康)性绝巧而好锻。宅中有一柳树甚茂,乃激水圜之,每夏月,居其下以锻。……初,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颍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会以此憾之。
同源典故
不锻嵇康 锻嵇 学锻铁 山阳锻 嵇锻 柳下锻 柳荫锻 锻柳嵇 锻铁 隐锻炉
中散山阳锻,愚公野谷村。(唐·杜甫《赠比部萧郎中十兄》)
才淑随厮养,名贤隐锻炉。(唐·杜甫《过南岳入洞庭湖》)
弹琴复锻铁,比我未为慵。(唐·白居易《咏慵》)
固殊嵇生锻,曷慕岩栖者。(宋·梅尧臣《和寿州宋待制九题》)
锻柳堆山铁,眠松弄水银。(明·徐渭《拟寿长春祠何老》)
锻柳甘疎放,欹冠忘裸裎。(近代·谢无量《己酉岁末尽七日自芜湖溯江还蜀入春淹泊峡中观物叙怀》)
公和解笑,步兵解哭,懒解嵇生锻。(清·曹尔琪《江城子》)
7.醉玉颓山
风流依旧竹林间,绿蚁深池倾玉山。①
叔夜当年真大雅,一壶醉倒洛阳湾。②
· 题解
颓山:倒塌的山。多用以形容云颓之状。原指嵇叔夜的长相及醉态。后以“醉玉颓山”形容男子风姿挺秀,酒后醉倒的风采。这是对英俊男子醉态的描绘。例句:唐·李贺《汉唐姬饮酒歌》:不说玉山颓,且无饮中色。
· 注释
① 绿蚁:新酿制的酒面泛起的泡沫称为“绿蚁”;后用来代指新出的酒。
② 洛阳湾:即洛阳。
典出
清末·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 同源典故
倒玉山 颓玉 玉山倒 玉山催 倒玉山 醉玉山 颓玉 颓玉山典
静怀琼树倚,醉忆玉山颓。(唐·令孤楚《省中直夜对雪寄李师素侍郎》)
三月唯残一日春,玉山倾倒白鸥驯。(唐·令狐楚《三月晦日会李员外座中频以老大不醉见讥因有此赠》)
第一林亭迎好客,殷勤莫惜玉山颓。(唐·刘禹锡《河南王少尹宅燕张常侍白舍人兼呈卢郎中李员外二副使》)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唐·李白《襄阳歌》)
玉山那惜醉,金谷已无春。(唐·李端《送黎少府赴阳翟》)
春初携酒此花间,几度临风倒玉山。(唐·李群玉《题樱桃》)
不说玉山颓,且无饮中色。(唐·李贺《汉唐姬饮酒歌》)
满卮那可灌,颓玉不胜扶。(唐·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
公卿共惜取,莫遣玉山崩。(唐·卢仝《常州孟谏议座上闻韩员外职方贬国子博士有感五首》)
樽前可要人颓玉,树底遥知地侧金。(唐·胡宿《忆荐福寺牡丹》)
金吾如借问,但道玉山颓。(唐·裴翛然《夜醉卧街》)
·
何曾斟酌处,不使玉山颓。(唐·郑审《酒席赋得匏瓢》)
李白已亡工部死,何人堪伴玉山颓。(唐·韦庄《漳亭驿小樱桃》)
不识金貂重,偏惜玉山颓。(唐·骆宾王《畴昔篇》)
帝尧城里日衔杯,每倚嵇康到玉颓。(唐·黄滔《二月二日宴中贻同年封先辈渭》)
骚雅锵金掷,风流醉玉颓。(唐·齐己《寄答武陵幕中何支使》)
便扶起灯前,醉玉颓山。(宋·秦观《满庭芳》)
且赢取升平快乐,又何辞醉玉颓山。(宋·史浩《瑞鹤仙劝酒》)
楼台灯火明珠翠,酒恋歌迷,醉玉东西。(宋·黄庭坚《采桑子》)
屏山似展江如簇,不见尊前醉玉。(宋·石孝友《杏花天借朱希真韵送司马德远》)
烛花零落玉山倒,诗笔欹斜翠袖扶。(宋·苏辙《闻王巩还京会客剧饮戏赠》)
酩酊谁家年少。信玉山倒。家何处,落日眠芳草。(宋·柳永《小镇西犯》)
端为故人情未减,醉玉颓山。(宋·丘崇《浪淘沙令》)
又何辞、醉玉颓山,是处有人扶着。(宋·史浩《瑞鹤仙劝酒》)
明年此会知何处,醉玉颓山不用辞。(宋·宋祁《九日宴射》)
醉玉颓山卧绮窗,秋水一床凝角簟。(宋·欧阳澈《梦仙谣(并引)》)
为扶起灯前,醉玉颓山。(宋·黄庭坚《满庭芳》)
为扶起,尊前醉玉颓山。(宋·黄庭坚《满庭芳》)
觉清风扶我,醉玉颓山。(元·白朴《满庭芳》)
·
8.广陵遗响
·
广陵琴绝约千年,惟有音符响世间。①
·
寂寞铚城春色冷,更教何者忆嵇山?②
·
· 题解
广陵,指中国十大古曲《广陵散》,嵇康死广陵金曲随即而绝。后多指慷慨赴死之士。嵇康即将在东市受刑,太学学生三千人,请求让嵇康做他们老师,却没有得到允许。嵇康回头看了看自己的影子,要过琴来弹奏,说:“过去袁孝尼曾经跟随我想学习《广陵散》,我吝惜保密没有传授给他,《广陵散》现在要绝响了!”
· 注释
① 琴绝:今存《广陵散》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广陵散》在清代曾绝响一时,建国后我国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据《神奇秘谱》所载曲调进行了整理、打谱,使这首奇妙绝伦的古琴曲音乐又回到了人间。
② 嵇山:山名。在今临涣西。三国·魏·嵇康居此。
· 典出
清末·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
· 同源典故
广陵客 广陵弦 广陵故事 广陵散
独悲形解后,谁听广陵弦。(唐·李德裕《房公旧竹亭闻琴缅慕风流神期如在因重题此作》)
谁传广陵散,但哭邙山骨。(唐·李白《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
一罢广陵散,鸣琴更不开。(唐·李白《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唐·李颀《琴歌》)
前弹广陵罢,后以明光续。(唐·王绩《古意六首》)
顾索素琴应不暇,忆牵黄犬定难追。(唐·白居易《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
淮南木叶飞,夜闻广陵散。(唐·陈存《楚州赠别周愿侍御》)
一弄广陵散,又裁绝交书。(唐·陆龟蒙《添酒中六咏酒杯》)
广陵故事无人知,古人不说今人疑。(唐·韦庄《赠峨嵋山弹琴李处士》)
9.嵇康识寡
并非吕氏负嵇君,性烈才雄遭杀身。①
师友三年竟无语,终知老道是天人。②
· 题解
这是人们根据西晋养生士师孙登与嵇康一段对话而生发的一个成语。也是晋之隐士孙登对嵇康的训教。识寡,见识浅陋。三国时,隐士孙登曾指出嵇康才多识寡,故难免于受害。后遂用为咏社会经验少,不知全身远害之典。后因用作不知引退全身的典故。例句:唐·王昌龄《赵十四兄见访》诗:“嵇康殊寡识,张翰独知终。”
·
· 注释
① 吕氏:是把嵇康拖入官司并致屈死的吕安吕巽兄弟。其实,杀嵇康者并非吕氏兄弟,也非钟会,甚至也非司马氏,而是他自己。
② 无语:指嵇康与孙登分手时的无语之景,因嵇康之死早在其师孙登的预料之中。
典出
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初,康采药于汲郡共北山中,见隐者孙登。康欲与之言,登默然不对。踰时将去,康曰:先生竟无言乎?登乃曰: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
· 同源典故
嵇康闲论 懒愧孙登
诗典
寓书先论懒,读易反求蒙。(唐·李端《长安感事呈卢纶》)
嵇康殊寡识,张翰独知终。(唐·王昌龄《赵十四兄见访》)
淮王门有客,终不愧孙登。(唐·杜甫《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
原宪素非贫,嵇康自寡欲。(唐·武元衡《安邑里中秋怀寄高员外》)
嵇康殊寡识,陶潜真固穷。(宋·俞德邻《山阳客中杂言四首》)
无人论道德,长啸愧孙登。(宋·陆游《夜坐》)
我已无心慕支遁,君今宁复愧孙登。(宋·饶节《雨中同无求游龙山胜相观丈六金铜像历诸小刹无求作诗纪事次其韵三首》)
剩欲舒怀答清啸,半空鸾凤愧孙登。(宋·陆游《次韵范参政书怀十首》)
不觉百年消折尽,嵇康宜早愧孙登。(宋·韩淲《十七日》)
天宁久钟会,尔不愧孙登。(明·王世贞《感事得五言长律三十句时家弟敬美致关中书为归计因赋此寄之》)
世人怜李白,今我愧孙登。(明·张以宁《忆黄子约》)
阮途多少意,长啸愧孙登。(明·陆深《放任城南闸》)
青史百年书巧宦,徒惭柳下愧孙登。(明·欧大任《望苏门山长吟》)
·
10.山阳酒侣
·
酒侣山阳何处寻,柳林锻铁卧龙吟。
·
平生已惯白青看,邻笛新声湿半襟。①②
·
· 题解
山阳,山坡向阳的一面。唐·颜师古注:“山南曰阳,山北曰阴。”旧侣,旧友。原指竹林七贤聚于山阳之下,终日诗酒风流。后指一些风雅人士。唐·刘禹锡《伤愚溪》诗之三:“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旧侣更谁过。”
· 注释
① 白青看:指阮籍的青白眼。传说阮籍善用“青白眼”示人,对于自己喜欢的正直的人就示“青眼”,对讨厌的人则示“白眼”。
② 邻笛:即山阳邻笛也。见向秀《思旧赋》:邻人有吹笛者,发音寥亮。
· 典出
《水经注疏》卷九:魏步兵校尉陈留阮籍、中散大夫谯国嵇康、晋司徒河内山涛、司徒琅琊王戎、黄门郎河内向秀、建威参军沛国刘伶、始平太守阮咸等,同居山阳,结自得之游,时人号之为竹林七贤。向子期所谓山阳旧居也。
· 相关诗典
旧时闻笛泪,今夜重沾衣。(唐·司空曙《冬夜耿拾遗王秀才就宿因伤故人》)
阮咸贫去田园尽,向秀归来父老稀。(唐·韦庄《鄠杜旧居二首》)
却到山阳事事非,谷云溪鸟尚相依。(唐·韦庄《鄠杜旧居二首》)
旧里若为归去好,子期凋谢吕安亡。(唐·韦庄《思归》)
·
独有山阳宅,平生永不谖。(唐·钱起《李蒙颍阳旧居》)
远闻山阳赋,感涕下沾裳。(唐·陈子昂《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
向秀初闻笛,钟期久罢琴。(唐·李端《长安书事寄卢纶》)
重到笙歌分散地,隔江吹笛月明中。(唐·杜牧《重到襄阳哭亡友韦寿朋》)
处处邻家笛,飘飘客子蓬。(唐·杜甫《奉汉中王手札报韦侍御萧尊师亡》)
遂有山阳作,多惭鲍叔知。(唐·杜甫《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
牢落风悲笛,汍澜涕泣巾。(唐·权德舆《哭刘四尚书》)
绝弦罢流水,闻笛同山阳。(唐·权德舆《从事淮南府过亡友杨校书旧厅感念愀然》)
掩泪山阳宅,生涯此路穷。(唐·武元衡《经严秘校维故宅》)
邻笛寒吹日落初,旧居今已别人居。(唐·王驾《过故人居》)
行观向子赋,坐忆旧邻情。(唐·李峤《笛》)
山阳会里同人少,灞曲农时故老稀。(唐·崔峒《赠窦十九》)
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旧侣更谁过?(唐·刘禹锡《伤愚溪》)
又访着、山阳酒侣。(宋末元初·王奕《贺新郎》)
知君旧是山阳侣,款段相过惬素襟。(清·林朝崧《和赖二见过青桐林精舍原韵》)
·
11.玉架书隐
·
莫羡卧龙依锻柳,却无谢屐妙缘殊。①
·
嵇郎不合得书架,因解隐辞开玉符。②
·
· 题解
玉驾,美石制的栖架,多为道家的书格。书隐旨意隐秘的书。多指道家之书。据传说,邯郸人王烈,偶入河东抱犊山中,见石室石架上有素书二卷,烈不敢取书,仅抄得数十字给嵇康看,康能识其字。及至二人再寻石室,已了无踪迹。后用为咏仙迹之典。此典其意多元,它一方面说明嵇康学问深奥无所不晓,另一方面又说明他道缘未至。唐·王勃《观内怀仙》:玉架残书隐,金坛旧迹迷。
注释
① 谢屐:指谢灵运也。他带随从数百在山林中游荡啸傲开山伐木,惊动数州,却安然无事。
② 隐辞:无人能懂的字。能解天字者并非寿者。
· 典故出处
晋·葛洪《神仙传》卷六《王烈》:王烈,字长休,邯郸人也。烈入河东抱犊山中,得一石室,室中有两卷素书,烈读不知其字,不敢取,颇谙十数字形体,归书作以示嵇叔夜。叔夜尽知其字,烈喜,乃将叔夜往识其经,分明了了,往至失石室所在,烈窃语弟子曰,叔夜不应得道故也。
相关诗典
玉架残书隐,金坛旧迹迷。(唐·王勃《观内怀仙》)
玉架绊野鹤,珠笼锁冥鸿。(唐·白居易《见萧侍御忆旧山草堂诗因以继和》)
雕笼玉架嫌不栖,夜夜思归向南舞。(唐·王建《伤韦令孔雀洞》)
几降真官授隐书,洛公曾到梦中无。(唐·陆龟蒙《和怀华阳润卿博士》)
残年安得长来此,一椀松肪读隐书。(宋·陆游《宿黄仙观兵火焚荡之馀唯一殿突兀犹在黄仙盖与许旌阳同时飞升者》
玉架书隐称仙迹,王烈成仙传谬闻。(近代·云在堂《琴高乘鲤图》)
12.嵇向之交
同在长林锻心铁,又听邻笛赋山阳。①
已无巢许分轩轾,唯有思齐千古芳。②
· 题解
三国魏嵇康和晋向秀并称嵇向。两人曾在山阳为邻,共同锻铁,相交甚厚。嵇康被杀,向秀作《思旧赋》相追念。后因以借指挚友及其深厚的友谊。例句:唐·钱起《客舍赠郑贲》:嵇向林庐接,携手行将归。
注释
① 邻笛:指向秀的《思旧赋》。
② 巢许:指上古高人巢父和许由。
· 典故出处
《晋书》卷四十九《向秀传》:康善锻,秀为之佐,相对欣然,旁若无人。又共吕安灌园于山阳。康既被诛,秀应本郡计入洛……秀乃自此役,作《思旧赋》云: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
· 同源典故
嵇向 嵇阮 嵇阮
·
诗典
嵇向林庐接,携手行将归。(唐·钱起《客舍赠郑贲》)
竹林一自王戎去,嵇阮虽贫兴未衰。(唐·刘禹锡《和陈许王尚书酬白少傅侍郎长句因通简汝洛旧游之什》)
·
绛霄轻霭翊三台,嵇阮襟怀管乐才。(唐·李郢《奉陪裴相公重阳日游安乐池亭》)
班扬名甚盛,嵇阮逸相须。(唐·杜甫《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
夫子嵇阮流,更被时俗恶。(唐·杜甫《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
嵇阮没来无酒客,应刘亡后少诗人。(唐·许浑《哭杨攀处士》)
应刘去后苔生阁,嵇阮归来雪满头。(唐·韦庄《过樊川旧居》)
酣酣天地宽,恍恍嵇刘伍。(唐·杜牧《雨中作》)
嵇向诸人远,周雷再世遭。(宋·孙岩《酬赵隐君还予诗稿之作因来韵增至二十四用柳子厚同刘院长言怀事诗例也》)
肩摩嵇向挽焦贺,欲倒瀛海为尊罍。(宋·朱槔《用东坡武昌寒溪韵三篇》)
·
13.养生遭杀
·
明珠只合存灵盒,欲保原身掩碧轮。①
·
寿夭从来凭天断,竟然半点不由人。
·
· 题解
嵇康只是关注他的养生之道,却不擅长世间的权术,无故得罪钟会。所以,当嵇康入狱后,钟会对皇帝说:嵇康、吕安等人言论放荡,诽毁礼教,是帝王所不能容忍的。应该找个理由除掉他,来净化风俗。文帝亲近并听从了钟会,于是一块把嵇康和吕安杀害。他虽然精通养生之道,却依然死于当权者的刀下。例句:唐·杜甫《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何必走马来为问,君不见嵇康养生遭杀戮。
注释
① 掩碧轮:明珠在盒能遮掩光芒,做人若锋芒太过必惹祸上身。
典出
唐·房玄龄《晋书》卷四十九《嵇康列传》: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得,至于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伦可及,乃著养生论……康、安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帝既昵听信会,遂并害之。
相关诗典
何必走马来为问,君不见嵇康养生遭杀戮。(杜甫《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
14.攀嵇之交
锻铁柳边存古意,心倾中散野云闲。
向嵇乐苦两相见,所以山阳有惨颜。①②
· 题解
向秀与嵇康关系最密,二人在嵇康家柳树下打铁自娱,嵇康掌锤,向秀鼓风,二人配合默契。人们因向秀与嵇康关系最为密切,因此衍发此典故。后指朋友间异常默契。
注释
① 向嵇:即嵇康和向秀。《晋书》卷四十九《向秀传》:康善锻,秀为之佐,相对欣然,傍若无人。
② 惨颜:指向秀旧地重游时的心情,适时嵇康已死,竹林烟消,心中十分凄惨。
· 典出
《昭明文选》卷二十一南朝宋·颜延年(延之)《五君咏五首·向常侍》:向秀甘淡薄,深心托豪素。探道好渊玄,观书鄙章句。交吕既鸿轩,攀嵇亦凤举。流连河里游,恻怆山阳赋。
相关诗典
交吕既鸿轩,攀嵇亦凤举。(南北朝·宋·颜延年《五君咏五首·向常侍》)
慕蔺岂曩古,攀嵇是当年。(唐·李白《赠饶阳张司户燧》)
正遂攀嵇愿,翻追访戴欢。(唐·吴融《偶雪和诸学士秋夕禁直》)
沿牒相逢楚水湄,竹林文酒此攀嵇。(宋·胡宿《赵宗道归辇下》)
定笑幽人迹,鸿轩不可攀。(唐·李商隐《灵仙阁晚眺寄郓州韦评事》)
访戴舟已惭,攀嵇驾难命。(宋·刘攽《舟中夜饮忆和弟联句》)
屡梦攀嵇叔,无诗寄郑虔。(明·顾璘《赠别望之兼寄诸相知十首》)
对客谁夸御李来,入林岂信攀嵇独。(清·简钧培《过溱头桥读桥上碑记知为郭林宗访汝南处》)
交吕攀嵇,因群拜纪,春色偏孤负。(清末·冯煦《百字令》)
15.顾琴索琴
学子三千泪湿襟,嵇公刀下索名琴。①
乃兄含血双双递,华夏因兹绝妙音。②
· 题解
这是嵇康临刑前的姿态。在行刑地点,三千太学士在烈日下跪求拜师,亲人们在周遭含泪相送。嵇康泰然自若,看日影尚早,遂起弹琴之意,便向哥哥戴喜要琴。这位令敌胆寒的威武大将军是被派来观斩的。他兄代父职,将嵇康养大。此时嵇喜万分无奈,只是虎目含泪双手将琴递出,刑场上传出千古名曲《广陵散》,一曲终了,嵇康人头落地。
典出
清末·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
注释
① 学子三千:嵇康被杀时,洛阳三千太学士为其请命
② 乃兄:指嵇喜也。康将死,向喜要琴,喜含泪递予。
·
16.中散有正声
瑶琴轻飏有龙吟,壮士无端醉竹林。①
恨我生时君已故,柳边正始不相寻。②
· 题解
嵇康曾任中散大夫,世以“中散”称之。正声,纯正的乐声。古代谓符合音律的标准乐声。嵇康《琴赋》:“尔乃理正声,奏妙曲,扬《白雪》,发《清角》。”后多指气势恢宏的乐曲。例句:唐·司马逸客《雅琴篇》:将军塞外多奇操,中散林间有正声。
注释
① 龙吟:嵇中散弹琴激荡壮烈,仿佛有龙吟之声。
② 不相寻:此联是作者自叹,生不与君同时代。
典出
唐·房玄龄《晋书》卷四十九〈嵇康列传〉: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詩,自足于怀。
· 同源典故
中散有正声 中散琴 叔夜弹琴 琴嵇
相关诗典
将军塞外多奇操,中散林间有正声。(唐·司马逸客《雅琴篇》
叔夜弹琴歌白雪,孙登长啸韵清风。(唐·张昌宗《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窗外王孙草,床头中散琴。(唐·李颀《题少府监李丞山池》)
抑扬中散曲,漂泊孝廉船。(唐·温庭筠《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
风来应啸阮,波动可琴嵇。(唐·田游岩《弘农清岩曲有磐石可坐宋十一每拂拭待余寄诗赠之》)
四、与嵇康有关的典故9则
1.正始之音
晋初文苑乱纷象,何晏首言正始音。①
不是嵇康歌作哭,唐诗岂可炸雷沉。②
· 题解
“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辞源》解释为:魏晋之际,尚玄学清谈,后人称当时的风尚言论为正始之音。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名土风流。可见,《辞源》认为“正始之音”是一个哲学概念。后世将正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正始文学也称为“正始之音”。
注释
① 何晏:指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的魏晋玄谈风气,以何晏、王弼为首。
② 歌作哭:建安文学后,正始文学继上。而正始文学是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嵇康坚定地继承建安风骨。其诗亦有长歌当哭之雄烈。
典出
唐·房玄龄《晋书·卫玠传》昔王辅嗣吐金声于中朝,此子复玉振于江表,微言之绪,绝而复续。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
同源典故
正始遗音 正始音 正始石经 正始体
相关诗典
正始之音其若何,朱弦疏越清庙歌。(唐·白居易《五弦弹》)
心积和平气,本应正始音。(唐·白居易《清夜琴兴》)
贾岛存正始,王维留格言。(五代·齐己《寄洛下王彝训先辈》)
正始流风沫,奇才吾道光。(清·吴梅《信阳题〈何大复集〉》)
2.黄公肆
曾经黄肆琴声响,谁念五弦成绝唱。
多感安丰故地游,玉杯再举三千酿。①
· 题解
黄公肆,酒店。当年的竹林七贤之一王戎,现已经是西晋王朝的吏部长官,当他路过与嵇康饮酒作诗的酒馆,顿生感慨。当年他与嵇康、阮籍在此大碗筛酒,高歌狂啸,何等快意,现而今嵇康被斩杀,阮籍写下《劝进文》后郁闷而亡。重过黄公肆,现已是人去楼空,当年英雄安在矣!于不知不觉中掉下泪来。现指后用于悼念故友的地方。例句:唐·卢照邻《哭明堂裴主簿》:黄公酒炉处,青眼竹林前。
· 注释
① 安丰,指竹林七贤之王戎也。王戎参与晋灭吴之战。战后以功进封安丰县侯。
· 典出
清末·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伤逝》:王濬经黃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
· 相关典故
卖酒垆 酒垆姓黄 酒垆文友 酒垆论交 酒垆陈迹问 黄公
黄公垆 黄公肆 黄公酒垆 黄垆 黄翁
相关诗典
题诗随谢客,饮酒寄黄翁。(唐·张南史《寄中书李舍人》)
朝朝饮酒黄公垆,脱帽露顶争叫呼。(唐·李颀《别梁锽》)
自失论文友,空知卖酒垆。(唐·杜甫《赠高式颜》)
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唐·杜甫《遣怀》)
黄公垆下叹,旌旆国东门。(唐·武元衡《夏日陪冯许二侍郎与严秘书游昊天观览旧题寄同里杨华州中丞》)
他年犹拟金貂换,寄语黄公旧酒垆。(唐·温庭筠《寄卢生》)
黄公酒炉处,青眼竹林前。(唐·卢照邻《哭明堂裴主薄》)
粉壁已沉题凤字,酒垆犹记姓黄人。(宋·胡宿《感旧》)
3.黄垆之痛
曲尽人违不了情,天生名士骨铮铮。
秋风萧寂牡丹瘦,谁立黄垆听旧声。①
· 题解
“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经过黄公酒垆时的心情。这是他与嵇康、阮籍以前经常畅饮的地方,而今物是人非。他不禁感慨万分,心中十分悲痛。垆:放酒瓮的土墩子。后指悼念亡友之情。(唐·陈子昂《祭孙府君文》:白马故人,青乌送往,素车永诀,黄垆谁赏?
典出
唐·房玄龄《晋书》(王戎列传):尝经黃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曰:今日视之虽近,邈若山河!
注释
① 黄垆:又称黄公肆,黄公垆。竹林七贤常在此相会。在嵇康死后,王戎己为高官,途经黄公肆好一番伤感。黄垆遂名于世。
· 典故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曰:“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
同源典故
黄垆 黄公肆
相关诗典
黄公垆下曾知味,定是逃禅入少林。(宋·黄庭坚《次韵感春五首我与子桑友,既往雨弥句》)
似过黄公酒垆下,嵇阮不见修竹中。(宋·梅尧臣《正月二十七日江邻几等邀饮于定力院》)
近黄公酒垆,诵坡仙乐府,直吃到月转垂杨树。(元·马谦斋《快活三·过朝天子·四边静·春》)
叹单父台荒,黄公垆寂,难觅佳期。(明·周孚先《木兰花慢·富州道中》)
黄垆人已变,清泪梦中流。(明·夏完淳《闻大鸿仲熊讣》)
何图白首逢,遽作黄垆别。(清·袁枚《挽范莪亭孝廉》)
旌命下九阊,恩纶贲黄垆。(清·唐孙华《张母陈太孺人贞节》)
拜罢黄垆闻笑语,英雄人物看今朝。(郭沫若《东风集·谒延安烈士陵园》)
4.愧孙登
叔夜无须愧汲公,君怜魏汉尽心忠。①
犹然它日浣衣血,一样淳浓一样红。②
· 题解
这是嵇康在被杀之前所说的话。康在汲郡山曾随孙登学道三年,孙登对康为人处世多有教诲。嵇康临走前,孙登说:“你性情刚烈而才智超群,又不善于处世怎能免祸!”但嵇康不以为意,依然我行我素。后又得罪了钟会,终致被杀。在死前写下《家诫》,很惭愧未听孙登的教导。故,愧孙登,后多被人们引用为后悔话语。唐·杜甫《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淮王门有客,终不愧孙登。
注释
① 汲公:指汲郡山上的孙登,是嵇康之师
② 浣衣血:指嵇康之子嵇绍的血衣。《晋书》卷八十九《忠义传·嵇绍传》: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兵交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典故出处
《世说新语》下卷上《栖逸》:嵇康游于汲郡山中,遇道士孙登,遂与之游。康临去,登曰:“君才则高矣,保身之道不足。康不能用。”及遭吕安事,在狱为诗自责云:“昔惭下惠,今愧孙登!”
诗典
淮王门有客,终不愧孙登。(唐·杜甫《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
当知愧孙登,不独嵇中散。(宋·李廌《啸台》)
无人论道德,长啸愧孙登。(宋·陆游《夜坐》)
剩欲舒怀答清啸,半空鸾凤愧孙登。(宋·陆游《次韵范参政书怀十首》)
·
我已无心慕支遁,君今宁复愧孙登。(宋·饶节《雨中同无求游龙山胜相观丈六金铜像历诸小刹无求作诗纪事次其韵三首》)
世无孔子徒为尔,今愧孙登重惘然。(宋·晁说之《次韵答涧上丈人见寄》)
不觉百年消折尽,嵇康宜早愧孙登。(宋·韩淲《十七日》)
还自笑。当年已愧,孙登清啸。(元·王恽《玉漏迟答南乐令周干臣来篇》)
孙登肯愧淮南客,吟啸逢君未足论。(元·朱晞颜《赠松间张内舍》)
天宁久钟会,尔不愧孙登。(明·王世贞《感事得五言长律三十句时家弟敬美致关中书为归计因赋此寄之》)
世人怜李白,今我愧孙登。(明·张以宁《忆黄子约》)
阮途多少意,长啸愧孙登。(明·陆深《放任城南闸》)
青史百年书巧宦,徒惭柳下愧孙登。(明·欧大任《望苏门山长吟》)
今日未醒尘土梦,披图长啸愧孙登。(明·管讷《山水图》)
从来君子狱,谁不愧孙登。(清·李森先《登苏门山啸台》)
·
5.孙登长啸
·
随驾神游数见春,至终方悟大师恩。①②
·
松涛犹作故人啸,牡菊不传金曲魂。
·
· 题解
原指晋隐士孙登长啸大叫的豪情,后用为高士们浪游山林,长啸放情时的飘逸之态。孙登见嵇康后宁肯长啸不止而不与嵇康交语是极有深意的。得道之人早已洞悉天机,似嵇康此等英才而被天公所忌,这也是时也命也,复又何言!但心中酸痛无以泄止,唯长啸疏怒而已。唐·王维《偶然作六首之三》:孙登长啸台,松竹有遗处。
· 注释
① 数见春句:嵇康在汲郡山追随孙登学道三年。
② 至终句:嵇康在临刑说:“昔惭柳下,今愧孙登”两句,深表感慨,后悔当初不听孙登相劝之言。
· 典出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晋阳秋》:康见孙登,登对之长啸,逾时不言。康辞还,曰:先生竟无言乎?登曰:惜哉!
·
· 相关诗典
笑这各有趣,悠哉古孙登。(唐·元稹《刘氏馆集隐客归和子元及之子蒙晦之》)
无言被人觉,予亦笑孙登。(唐·元稹《秋堂夕》)
叔夜弹琴歌白雪,孙登长啸韵清风。(唐·张昌宗《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长啸或可拟,幽琴难再听。(唐·朱湾《七贤庙》)
孙登长啸台,松竹有遗处。(唐·王维《偶然作六首之三》)
如闻长啸春风里,荆棘丛边访旧踪。(唐·贾岛《阮籍啸台》)
6.山阳闻笛
竹影己消人已去,山阳空响邻家笛。①
向君最具初心香,晓月昏黄柳寂寂。②
· 题解
后人根据向秀《思旧赋》的内容遂编为典。嵇康死后,多少年后向秀西行,路过他们旧日的居所,当此之时,太阳渐渐地迫近它的沉落之地,寒冷的冰霜越发显出凄凉的样子,邻里有人吹笛,吹出的声音嘹亮悲摧,他被这笛声触动不禁深深叹息,所以写下这样的赋。后以“山阳闻笛”为哀悼友朋之典。唐代众多诗人多用此典。
· 同源典故
山阳夜笛 山阳怨笛 山阳旧侣 山阳赋 横笛一声 为笛声怀旧 闻笛赋 落日闻笛 邻人吹笛 风笛怆四邻
· 注释
① 邻家笛:指向秀《思旧赋》中:邻人有吹笛者,发音寥亮。
② 寂寂句:嵇康死后,竹林七贤中人有的被招安(王戎、向秀、山涛),有的投降(阮籍),有的装醉扮疯(刘伶、小阮),正始之音于此绝矣。
· 典出
西晋·向秀《思旧赋·序》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想曩昔游宴之好,感音崦叹,故作赋。
·
· 同源典故
向子赋 向秀归来 吕安亡 山阳作 山阳夜笛 山阳宅山阳怨笛 山阳恨 山阳笛 山阳闻笛 山阳旧侣 山阳赋 横笛一声 河里笛 为笛声怀旧 闻笛 闻笛赋 落日闻笛 赋山阳 邻人吹笛 邻人笛 邻家笛 邻笛 隔江笛 风悲笛 风笛怆四邻
· 相关诗典
唯有山阳笛,凄余《思旧篇》。(南北朝·庾信《伤王司徒褒》)
绝弦罢流水,闻笛同山阳。(唐·权德舆《从事淮南府过亡友杨校书旧厅感念愀然》)
金谷筝中传不似,山阳笛里写难成。(唐·司空曙《残莺百啭歌同王员外耿拾遗吉中孚李端游慈恩各赋一物》)
何言陵谷徙,翻惊邻笛悲。(唐·孔绍安《伤顾学士》)
薄暮停车更凄怆,山阳邻笛若为听。(唐·方干《题故人废宅二首》)
赋感邻人笛,诗留夫子墙。(唐·李德裕《仆射相公偶话故集贤张学士厅写得德裕与仆射旧唱和诗其时和者五人惟仆射与德裕皆列高位凄然怀旧辄献此诗》)
不劳邻舍笛,吹起旧时悲。(唐·李德裕《无题》)
缅怀山阳笛,永恨平原赋。(唐·李端《慈恩寺怀旧》)
尚书宅畔悲邻笛,廷尉门前叹雀罗。(唐·白居易《闻乐感邻》)
邻笛哀声急,城砧朔气催。(唐·皇甫冉《秋夜寄所思》)
秋风忽洒西园泪,满目山阳笛里人。(唐·窦牟《奉诚园闻笛》)
倚棹听邻笛,沾衣认酒垆。(唐·罗隐《倚棹》)
日暮街东策羸马,一声横笛似山阳。(唐·罗隐《经故友所居》)
月斜邻笛尽,车马出山阳。(唐·耿湋《哭苗垂》)
莫向山阳过,邻人夜笛悲。(唐·耿湋《太原送许侍御出幕归东都》)
何须更赋山阳笛,寒月沉西水向东。(唐·许浑《同韦少尹伤故卫尉李少卿》)
一声邻笛残阳里,酹酒空堂泪满衣。(唐·钱起《哭曹钧》)
千桑万海无人见,横笛一声空泪流。(唐·韦庄《过樊川旧居》)
留得一方无用月,隐隐山阳闻笛。(宋·张炎《壶中天·念奴娇》)
剩喜相逢各强健,免教闻笛赋山阳。(宋·陈造《程言聚散有感次前韵》)
·
·
·
7.安兄杀嵇
·
钟吕虽然杀气森,晋家早布佐刀林。①
·
柳边一抹残阳血,终是交朋不识心。②
·
· 题解
晋朝时候,吕巽品行恶劣,他奸污了亲弟吕安之妻后,反诬告吕安不孝,使安遭戮,嵇康也因为吕安昭雪作证,惨遭杀害。其实,嵇康与吕巽、吕安两兄弟都有交情,吕巽为吕安兄长。嵇康及吕安对吕巽疏于防备,终死于吕巽之手。后多指交友不慎之人。唐·白居易《杂感》:吕安兄不道,都市杀嵇康。
· 注释
① 钟吕:指钟会和吕巽,是他俩先后陷害嵇康的。
② 不识心:指嵇康生前结交的不良之友,有贪污犯(王戎)、官迷(山涛、向秀)、强奸犯(吕巽)、酒鬼(刘伶)和疯子(小阮)、神经疯(大阮、吕安)。真是交友无良。
· 典出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附《嵇康传》:康与东平吕昭子巽及巽弟安亲善。会巽淫安妻徐氏,而诬安不孝,囚之。安引康为证,……钟会劝大将军因此除之,遂杀安及康。
相关诗典
旧里若为归去好,子期凋谢吕安亡。(唐·韦庄《思归》)
吕安兄不道,都市杀嵇康。(唐·白居易《杂感》)
君如吕安忆中散,两千里外轻一面。(明·王世贞《醉歌行赠别吴明卿记与明卿别二十五年矣舟行二千里而访我作十日平原饮于其别也情见乎辞》)
8.鸣弦揆日
土舟浅小谢闻人,鸟兽禽鱼善顾身。①②
淡酒清茶门外柳,孤云一片徒思亲。
· 题解
揆(kuí),度测,揣测:揆日,看着日影而揣测着时间。“鸣弦揆日,谓嵇康临刑顾日景而弹琴也。论者以事迹相明,故引康为喻。”后以“鸣弦揆日”称赞嵇康的恬静寡欲,坦荡无私。
· 典出
《晋书·嵇康传》:“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李贤注:“鸣弦揆日,谓嵇康临刑顾日景而弹琴也。论者以事迹相明,故引康为喻。”
注释
①《初潭集》载:吴正子穷居一室,门环流水,跨木而渡,渡毕即抽之。人问其故,笑曰“土舟浅小,恐不胜富贵人来踏耳”。
②《世说新语·言语》:简文入华林园,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晋书·嵇康传》:“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
9.竹林七贤
当日谁人竹下忧,七君心醉菊花秋。
山阳邻笛真嘹亮,惹得旧愁诗上流。
· 题解
竹林七贤指的是魏晋时期正始年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世谓七贤。后世诗人用此典入诗者甚多。
· 典出
唐·房玄龄《晋书》卷四十九《嵇康列传》:嵇康居山阳,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同源典故
七人班 七子风 七贤 中散地 咸籍 山阳宴 山阳会山阳旧侣 晋时竹 晋贤醉 林下客 林中酒 林间饮酒 竹林七子 竹林七贤 竹林人 竹林伴侣 竹林胜侣 竹林嵇阮 竹林晋阮 竹林会 竹林期 竹林欢 竹林游 竹林浇 竹林狂 竹林社友 竹林贤 结社竹林诗老 阮嵇 阮嵇辈 阮生集
· 相关诗典
东篱摘芳菊,想见竹林游。(唐·储光羲《仲夏饯魏四河北觐叔》)
超超青云器,婉婉竹林会。(唐·储光羲《奉和韦判官献侍郎叔除河东采访使》)
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旧侣更谁过。(唐·刘禹锡《伤愚溪三首》)
林中阮生集,池上谢公题。(唐·刘长卿《奉陪郑中丞自宣州解印与诸侄宴馀干后溪》)
时因杖藜次,相访竹林东。(唐·刘长卿《赠西邻卢少府》)
雪里题诗偏见赏,林间饮酒独令随。(唐·司空曙《下第日书情寄上叔父》)
世上诗难得,林中酒更高。(唐·姚合《送刘詹事赴寿州》)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唐·孟浩然《洗然弟竹亭》)
遥想兰亭下,清风满竹林。(唐·崔峒《送薛良史往越州谒从叔》)
朝携兰省步,夕退竹林期。(唐·张说《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
七贤宁占竹,三品且饶松。(唐·李商隐《垂柳》)
下客依莲幕,明公念竹林。(唐·.李商隐《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
未展山阳会,空留池上杯。(唐·李峤《酬杜五弟晴朝独坐见赠》)
人追竹林会,酒献菊花秋。(李峤《饯骆四二首》)
何时竹林下,更与步兵邻。(李白《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
复如竹林下,叨陪芳宴初。(李白《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
恭陪竹林宴,留醉与陶公。(唐·李白《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
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唐·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
自闻茅屋趣,只想竹林眠。(唐·杜甫《示侄佐》)
诏下搜岩野,高人入竹林。(唐·林宽《送惠补阙》)
浔阳阮咸宅,九派竹林前。(唐·杨巨源《春日送沈赞府归浔阳觐叔父》)
》
原文:
·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而命氏。兄喜,有当世才,历太仆、宗正。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得,至于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伦可及,乃著《养生论》。又以为君子无私,其论曰:“夫称君子者,心不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言小人则以匿情为非,以违道为阙。何者?匿情矜吝,小人之至恶;虚心无措,君子之笃行也。是以大道言‘及吾无身,吾又何患’。无以生为贵者,是贤于贵生也。由斯而言,夫至人之用心,固不存有措矣。故曰‘君子行道,忘其为身’,斯言是矣。君子之行贤也,不察于有度而后行也;任心无邪,不议于善而后正也;显情无措,不论于是而后为也。是故傲然忘贤,而贤与度会;忽然任心,而心与善遇;傥然无措,而事与是俱也。”其略如此。盖其胸怀所寄,以高契难期,每思郢质。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戎自言与康居山阳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
康尝采药游山泽,会其得意,忽焉忘反。时有樵苏者遇之,咸谓为神。至汲郡山中见孙登,康遂从之游。登沈默自守,无所言说。康临去,登曰:“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康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尝得石髓如饴,即自服半,余半与康,皆凝而为石。又于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康往取,辄不复见。烈乃叹曰:“叔夜志趣非常而辄不遇,命也!”其神心所感,每遇幽逸如此。
·
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康乃与涛书告绝,曰:
·
闻足下欲以吾自代,虽事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也。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故为足下陈其可否。
·
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为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以此观之,故知尧、舜之居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故君子百行,殊途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反”之论。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意气所托,亦不可夺也。
·
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加少孤露,母兄骄恣,不涉经学,又读《老》《庄》,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逸之情转笃。阮嗣宗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至性过人,与物无伤,惟饮酒过差耳,至为礼法之士所绳,疾之如仇仇,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吾以不如嗣宗之资,而有慢弛之阙;又不识物情,暗于机宜;无万石之慎,而有好尽之累;久与事接,疵衅日兴,虽欲无患,其可得乎!
·
又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安能舍其所乐,而从其所惧哉!
·
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长也;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近诸葛孔明不迫元直以入蜀,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此可谓能相终始,真相知者也。自卜已审,若道尽途殚则已耳,足下无事冤之令转于沟壑也。
·
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疾,顾此悢悢,如何可言。今但欲守陋巷,教养子孙,时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意毕矣,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若趣欲共登王途,期于相致,时为欢益,一旦迫之,必发狂疾。自非重仇,不至此也。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
·
此书既行,知其不可羁屈也。性绝巧而好锻。宅中有一柳树甚茂,乃激水圜之,每夏月,居其下以锻。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后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辞相证引,遂复收康。康性慎言行,一旦缧绁,乃作《幽愤诗》,曰:
·
嗟余薄祜,少遭不造,哀茕靡识,越在襁褓。母兄鞠育,有慈无威,恃爱肆姐,不训不师。爰及冠带,凭宠自放,抗心希古,任其所尚。托好《庄》《老》,贱物贵身,志在守朴,养素全真。
·
曰予不敏,好善暗人,子玉之败,屡增惟尘。大人含弘,藏垢怀耻。人之多僻,政不由己。惟此褊心,显明臧否;感悟思愆,怛若创磐。欲寡其过,谤议沸腾,性不伤物,频致怨憎。昔惭柳惠,今愧孙登,内负宿心,外恧良朋。仰慕严、郑,乐道闲居,与世无营,神气晏如。
·
咨予不淑,婴累多虞。匪降自天,实由顽疏,理弊患结,卒致囹圄。对答鄙讯,絷此幽阻,实耻讼冤,时不我与。虽曰义直,神辱志沮,澡身沧浪,曷云能补。雍雍鸣雁,厉翼北游,顺时而动,得意忘忧。嗟我愤叹,曾莫能畴。事与愿违,遘兹淹留,穷达有命,亦又何求?
·
古人有言,善莫近名。奉时恭默,咎悔不生。万石周慎,安亲保荣。世务纷纭,只搅余情,安乐必诫,乃终利贞。煌煌灵芝,一年三秀;予独何为,有志不就。惩难思复,心焉内疚,庶勖将来,无馨无臭。采薇山阿,散发岩岫,永啸长吟,颐神养寿。
·
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颍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会以此憾之。及是,言于文帝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因谮“康欲助毌丘俭,赖山涛不听。昔齐戮华士,鲁诛少正卯,诚以害时乱教,故圣贤去之。康、安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帝既昵听信会,遂并害之。
·
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帝寻悟而恨焉。初,康尝游于洛西,暮宿华阳亭,引琴而弹。夜分,忽有客诣之,称是古人,与康共谈音律,辞致清辩,因索琴弹之,而为《广陵散》,声调绝伦,遂以授康,仍誓不传人,亦不言其姓字。
·
康善谈理,又能属文,其高情远趣,率然玄远。撰上古以来高士为之传赞,欲友其人于千载也。又作《太师箴》,亦足以明帝王之道焉。复作《声无哀乐论》,甚有条理。子绍,别有传。
·
译文:
·
嵇康,字叔夜,生于魏文帝黄初五年,谯郡人,因曾任中散大夫,后人有称其为嵇中散。嵇康的祖先本姓奚,原籍是会稽人,后来因避祸来到谯郡,因为居住的地方有一座山叫嵇山,嵇康祖先遂舍弃原姓,改姓嵇姓。
·
他的兄长嵇喜,很有才能。嵇康很小的时候就成为孤儿。(嵇康)有不一般的才华。在很大范围内也没有能与之相匹配的人。身高七尺八寸,有美丽的文采和优雅的风度。但是不在意自己的外在,不对自己进行多余的打扮。人们认为他风采非凡,天生本质与自然相合。能容忍别人的过失,遮掩别人的过错。宽容简约有大度量。学习不用师傅传授,广泛的阅读,没有不完全了解的。长大之后喜欢读《老子》《庄子》。和魏朝的宗室之女结婚,官拜中散大夫。常常修行导养性情、服食丹药(一类)的事情。(嵇康)认为神仙禀受于自然,不是积累修行能够达到的。但是如果能够引导修养合理,还是能够长寿。于是写了《养生论》。又认为君子是没有私心的。(释私论,不译)因为有同样高远志趣的知己很找到。常常希望能有一个能与他相得益彰的人。能与他进行心灵的对话的只有阮籍和山涛,参与到他们中间的有向秀、刘伶、阮咸。王戎说自己与嵇康在山阳住了二十年,从没见过嵇康表现出欢喜或是愤怒的表情。
·
嵇康曾采药游山泽,遇到得志的时候,便忘记了返回。当时正好有砍柴的人遇上他,都称(他)为神人。游到汲郡的山里遇见了孙登。嵇康于是跟从他行动。孙登沉默不言,自己做自己的事。嵇康临别要走,孙登说:“你性格刚烈而有才,难道能免祸吗!”嵇康又遇到了王烈,一起进到山里。王烈曾经得到像软糖一样的石髓。马上自己吃了一半,剩下一半给嵇康,(石髓)都凝结成石头了。(王烈)又在石室中看到一卷白色的书。马上叫嵇康去拿,(可是书)马上又不见了。王烈于是叹息道:“叔夜志向与情趣都不平常,却总是不能遇上(成仙的契机)。(这真是)命运啊!”他的神智和心灵能感应到(其向往的事情),(故)总是遇到像这一类神秘的遁世的事物。
·
山涛将要不再作吏部郎了,举荐嵇康来代替自己。(《与山巨源绝交书》不翻译)这封信被传播后,(人们)知道他是不可以拘束委屈的。
·
(嵇康)生性非常灵巧,喜欢打铁。宅子中有一棵长得很茂盛的柳树。于是绕着它挖了个水沟。每当到了夏天,(嵇康)就坐在它下面打铁。东平吕安钦佩嵇康的高雅情致,每次一想到(他),往往让人驾车不远千里(来拜访),嵇康把他当作朋友并和他很要好。后来,吕安被他哥诬告,被关在监狱里,供词里让嵇康来作证。于是把嵇康也抓起来了。嵇康生性说话做事小心谨慎,忽然被囚禁,竟作了《幽愤诗》。
·
起初,嵇康家境贫寒。曾经和向秀一起在大树下打铁,来补贴家用。颍川钟会,是个出身高贵的公子,精明干练有才华善辩论,于是去拜访(嵇康)。嵇康不以礼对待他,继续打铁不停下来。过了很久,钟会要离开了,嵇康对他说:“(你)听到什么消息跑来的?又看到什么东西离开了?”钟会说:“听到我所听到的东西所以来了,看到了我所看到的东西所以走了。”钟会因此怀恨。到这时(嵇康下狱时),(钟会)对司马昭说:“嵇康,是条盘踞着的龙,不能让他腾起。你不用担心天下(不在你的掌握中),只有嵇康必须顾虑罢了。”趁机进谗:“嵇康本来想要帮助毌丘俭谋反,全依靠山涛不让(他这么做)。以前齐国姜太公杀华士,鲁国孔丘杀少正卯。正因为(他们)扰乱破坏当时的秩序与教化,所以圣贤把他们铲除了。嵇康和吕安言论放荡,诽谤社会公德和国家政策,这是作帝王的不应宽容的。应当乘这个机会铲除掉他们,来使风俗淳正。”司马昭亲昵听信了钟会的话,就把那两人都杀了。嵇康即将在东市被处刑,三千个太学生请求让嵇康作他们的老师,上面没答应。嵇康回头看了一下太阳的影子,要来了琴弹奏。说“以前袁准曾跟从我学习《广陵散》。我老是严守秘密不教他。《广陵散》从此断绝了啊!”当时年仅四十。
·
海内之士,没有不痛惜的。文帝不久也醒悟后悔了。
·
先前,嵇康曾经在洛阳西边游玩。晚上住在华阳亭,拿过琴来弹奏。和嵇康一同谈论音律,辞致清辩。于是(那古人)要来琴弹奏,弹奏了《广陵散》,声调美妙得无与伦比。于是把(《广陵散》)传给了嵇康,并让嵇康起誓绝对不传给别人,他也不说他叫什么。嵇康擅长辨析道理,又能够写文章,他的高远的情趣,自然便达到了玄妙悠远的境界。收集了自上古以来的高尚之士,为他们写了传并写了赞,是希望能与千年以来的圣人交友。又写了《太师箴》,也足够用来阐明帝王之道了。又写了《声无哀乐论》很有条理。儿子嵇绍,另外有传。
【诗人简介】 耿汉东,安徽省淮北人,先后供职中共淮北市委宣传部和淮北日报社。1993年开始创作并发表作品,先后出版毛泽东诗词评论专著《龙吟千年·毛泽东诗词中的毛泽东》《走进婉约》等20余部作品。其中4部著作被评为全省优秀读物。原淮北市诗词楹联家协会主席,现为安徽省诗词协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若水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