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风网 |  官方微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活动报名/会员申报 | 证件查询 | 书画商城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名家论坛
名家论坛
  • 名篇欣赏
  • 名家论坛
  • 毛泽东诗词中的毛泽东之二十四【千古词人竟折腰】

    时间:2019-06-03 08:37:07  来源:中国国风网  作者:耿汉东

     

    12c3b19fcedacfadb9735d65fffea707.png

     

    1、千古词人竟折腰

     

    中国文学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任何一种文学形式发展到极致时,后来者就极难跨越。唐代诗人所写文赋,再也没有汉赋的辉煌,而宋代的词人永远超不出唐代诗人所作诗歌的境界。张若虚一曲《春江花月夜》唱罢,千古无人续佳作;黄鹤楼上,崔颢写下了“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注一),大诗人李白掷笔兴叹:“眼前有景吟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若干年后,写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仍未出摹写之境地(注二);陈子昂吟出《登幽州台歌》(注三),谁人再赋登高辞?毋庸置疑,在中国文学史上,毛泽东诗词又形成了一座巨大的艺术高峰,再造了中国古典诗词的辉煌,他的诗词宏伟博大,气势磅礴,古往今来,文人骚客,何止万千,但绝少有像毛泽东那样想像丰富,气象恢宏,意境高远。他不愧为一个独领风骚的诗人。正如毛泽东诗词研究专家丁毅所云:“毛泽东是攀登豪放词巅峰的大词人,当代人是无法逾越的。”笔者亦认为:毛泽东是中国古体诗词创作上最杰出的代表,可誉为“诗词之王”。

    一、与同时代诗人的比较

    在以白话诗创作为主的现代社会,古体诗词创作虽日趋式微,但仍有一群人在这块土地上默默耕耘。在专业作家中,鲁迅工于诗,而柳亚子工于词。另外,诸如郭沫若、夏承焘、赵朴初、张伯驹、沈祖芬等人都有过人的才华和惊人的艺术造诣,写出许多美丽的诗篇,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朱德、陈毅、叶剑英、董必武等人在戎马倥偬中,也都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反映了时代生活的某些侧面,记录了民族心灵的跳动。然而,他们在艺术造诣上,在作品的气势上,在反映时代气息的深度和广度上,是无法与毛泽东诗词相比的。这主要源于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在毛泽东身上形成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他本人独特的历史身份和生命体验,凭着他卓越的才华和精湛的艺术功力,在中国古体诗词上创作出最华美的篇章,使之艺术造诣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以毛泽东《沁园春·雪》为例,该篇表现了毛泽东非凡的襟怀和学识气度,写景则横括万里,论史则纵横千古,其美学造诣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境地,代表了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最高成就,在整个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也堪称扛鼎之作,被柳亚子誉为千古绝唱。他曾有诗和曰:

    廿载重逢,一阙新词,意共云飘。叹青梅酒滞,余怀渺渺,黄河流浊,举世滔滔。邻笛山阳,伯仁由我,拔剑难平块垒高。伤心甚,笑无双国士,绝代妖娆。

    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竞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秾情着意雕。君与我,共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柳亚子也算是当代词坛上的风云人物,其艺术功力已达炉火纯青的境地。但就毛、柳的两首《沁园春》相比较,读者不难看出,若论文采可为伯仲,但若论及境界和气魄,便可立分高下。柳词气势不免纤弱,而意境则又稍逊一筹。毛泽东这首词境界之高远,气魄之宏大,使之同代人无出其右,也因这首词,使毛泽东稳坐“诗词之王”这把金交椅上。

    对于毛泽东诗词,当代许多名家都给予很高的评价:郭沫若论及毛泽东诗词时说:“经论外,诗词余事,泰山北斗”柳亚子论及毛泽东诗词时说:“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还有许多著名文学评论家对毛泽东诗词也都给予很高的评价:

    对于《忆秦娥·娄山关》,亦老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堪称独步”

    对于《七律·长征》,姚雪垠说:“是千古绝唱”

    对于《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刘白羽说:“气势磅礴,足凌千古”

    对于《蝶恋花·答李淑一》,公木说:“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范”

    对于《七律二首·送瘟神》,被诗学界公认是民族与古典相结合的经典之作。

    对于《浪淘沙·北戴河》,冯牧说:“可以传之千古”

    对于《贺新郎·读史》,吴鹏展说:“被誉为千古一篇,千古一人”

    对于《卜算子·咏梅》,亦老说:“是一首非常完美典范的咏物词”

    对于《沁园春·雪》,龙剑宇说:“冠绝一对,千古绝唱”

    对于毛泽东诗词,胡为雄著书说:“毛泽东是诗国盟主”

    二、从同一创作方法上比较

    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中心课题是创造意境,它是我国古典诗词最基本的审美范畴。毛泽东对此有着深刻的领悟,写出不少意境壮阔而又优美的诗篇,以《忆秦娥·娄山关》为例:“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该词被当前诗学界公认是中国诗歌史上空前绝后的作品,也是毛泽东诗词创作中最好的三首之一(其余为两首《沁园春》),它因风格独异而倍受世人赞赏。名句增辉是该词夺目的亮色:其传之不朽的佳句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它们是该词关键词。此二句如神行空,行气如虹,表现了毛泽东的英雄气概,尤其是前句,已淡出它的写实意义而获得了普遍意义的主题。但该词最大的亮色还是营造了极为精美的意象。

    所谓意象,它是诗歌美学的独有范畴。是诗人通过语言文字付诸读者感官上具体生动的、可触可感的并融合了诗人思想的客观物象。在该词中,毛泽东选用战场上典型特征来描绘景物,用色彩之美和声音之美两个方面来展示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它以风声、雁叫声、马蹄声、军号声于繁复的声调中,营造真实的行军场景;它以寒霜、冷月、黑色的苍山、血色的夕阳于悲怆的色彩中来烘托战斗的惨烈,从而构成一个悲壮萧杀的意象世界,以凝重而冷峻的意蕴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尤其是“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作为结句,如同大音远去,余韵悠扬。正是这精美的意象升华,使《忆秦娥·娄山关》的意境不仅深沉阔远,而且动人心魄,令人产生无限遐思。据诗人自述,那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在娄山关战斗胜利后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而写成的。由此可见,凡是伟大的诗作,都是在真知灼见的基础上真情实感的流露。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过《忆秦娥》,词曰: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成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这首词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历代文人皆推崇为千古数一的神品,清代大学者王国维尤其赞赏“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两句,他认为:“虽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笔者也曾被那“秦楼弯月,咸阳古道”的意象所倾倒。但我们仔细体味毛泽东词中“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所营造的意象,远比李白词中“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中的意象更为博大壮阔。而且就意象的氛围而言,太白词呈悲凉而使人伤感,而毛词呈雄壮而使人振奋。再者李词中意象所指乃为闺情,没有走脱思妇念远的小圈子。而毛词所写的为战争景象,以大手笔勾勒出一幅苍凉壮美的娄山关战斗画面:万山丛中,一股铁流,破关而出,势不可挡。其景象是何其雄壮,相比之下,李词则不免纤弱。

    当然,李词的艺术成就和李白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早有定论而不可置疑,应予以最大的尊重和肯定。而且还有人评论说:没有李白的《忆秦娥》,便没有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因两首词不但韵脚是一致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是相通的,甚至两首词中都有西风、残月等自然景观,而且同时都带有悲凉意味。但毛泽东这首词不仅悲壮沉郁、声情激越,而且更兼有一种遒劲豪健的英雄气概。所谓气概是指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正直和豪迈的气势和态度。因此,就意境而言远在太白之上。

    三、从同一创作题材上比较

    同是悼亡题材,一样的在追念死去的亲人,但是毛泽东的悼亡词与他人在思想境界上则全然不同。1957年毛泽东创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就是悼念妻子杨开慧的,它是当代古体诗词中革命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典范之作,词曰: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作者以大胆的想像,创造出一个瑰丽的神话世界。烈士的忠魂来到美丽的月宫后,他们与神仙同饮,与仙女共舞。当传来为之奋斗的革命事业取得了胜利的消息时,霎时间,他们激动得泪飞如雨,滂沱而下,洒向人间。这种悼念亲人的风格,古往今来是绝少的,试想这天上人间,同喜同悲,同叹同乐;这情感之升华,意境之优美,问古今词客,谁可比肩?在中国文学史上元稹之《遣悲怀》(注四)、苏轼之《江城子》、纳兰性德之《蝶恋花》,都是悼亡作品中的绝唱,读起来令人心悲神伤、泪点莹莹。

    现赏析元稹《遣悲怀》,它是诗人为悼念因贫病而亡的妻子韦丛而作的,他把夫妻间家常琐事用极质朴的语言表现出来,写得极具深情,令人卒不忍读。如“顾我无衣搜尽箧,泥他沽酒拔金钗”,写出了夫妻间在贫苦生活中的相怜相爱。最著名的佳句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千百年来,激励着千百万夫妻在患难中相爱。尤其是“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句,更是唱出了千百万多情男女的生死之恋。因此,该诗写尽了人世间的真情,真情是人的一生追求,也是人世间最可宝贵的。但细读该诗,就整体而言,他仅写出了自己的负疚之情和难以驱遣的悲凉之意,以及人生不过百年的喟叹之感。总之,一个“悲”字笼罩全篇,远不如毛泽东《蝶恋花》之格调高昂明快,词中既写出了亲人死后的悲伤,又写出了人们对烈士的尊重和怀念,读后,有一种勃然向上的精神力量。当然,元诗的艺术造诣和对后世悼亡诗作的巨大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清代的孙洙曾评之:“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范围者。”可见,元诗的艺术造诣是极高的。

    再看一下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月明之夜,作者每想到千里之外的一座孤坟中的一个孤魂,就不禁泪流满面。在无数个梦中或梦醒时分,一想到十年来的人生际遇和因自己宦海沉浮而担惊受怕而亡的爱人,就悲伤得不能自已。作者悲己悲妻、悲生悲死、悲时悲世。悲伤的氛围极为浓烈,令读者酸目。而且该词笔势跌宕,婉转开合,极具艺术功力,且语言质朴,想像丰富,在历代悼亡作品中乃为上乘之作。但是,我们对古典诗歌的欣赏,就是直观地感知和理性地思考诗中高远的意境和阔大的题材,以及由此升华而出的生命的本质和艺术的张力。不能跳出一己的圈子,即便是作品再优秀,也算不上伟大之作。再回头看毛词:忠魂飘飘升天,吴刚捧酒,嫦娥弄舞,人间伏虎时烈士泪洒如雨,境界是多么辽阔而高远,情景是多么静穆而庄严,精神是多么神圣而高尚。因此,无论是作者的胸襟气度,还是词中高远的境界,《蝶恋花·答李淑一》在悼亡题材中,是无人可以媲美的。

    四、从同一创作风格上比较

    所谓风格,是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它体现在文艺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各要素中。毛泽东的创作风格是沉雄而豪放的,诚如他自己所言“偏于豪放,不废婉约”。凡一个伟大的作家,总是以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来区别于其他作家,而独特的前所未有的创作风格则是一个伟大作家的标志。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以其豪迈奔放的创作风格在宋代文坛上顾盼自雄,睥睨六合,后随者如辛弃疾、陆游、张孝祥、张元干、陈亮、刘过、刘克庄、王沂孙等,以及明代之陈子龙,元代之元好问、萨都剌,清代之朱彝尊、陈维松,以及近代之柳亚子、夏承焘。他们都在豪放派的大纛之下,写下了壮美的诗篇。可以说,豪放的创作风格对中国文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那么,毛泽东的豪放的创作风格达到怎样的高度呢?现就请看《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该词是毛泽东创作的第一首豪放风格的词,是最早体现毛泽东大气磅礴的伟人风采之作,也是毛泽东诗词中的经典。从格调上看,它一韵遒底,上下阙从“看”字和“恰”字以下各领七句而一气呵成,笔力道劲,如长江大河莽莽滔滔,其势夺人,震人心魄。从内容上看,他一反古典诗词悲秋的传统,以“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美秋色,把千百年来诗人笔下肃杀的秋天点缀成绚烂壮丽的意象,真实而生动地展示了毛泽东的胸怀和抱负,洋溢着诗人所独特的王者风采。从美学上看,诗人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作一座有形的峥嵘状态,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和一种非凡的英雄气概。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英勇等壮丽景象,而内在方面则为伟大高尚心灵的反映。该词达到了二者有机的结合。从创作上看,集写景、抒情、言志于一体,且情景交融,动静辉映,大开大合,纵横交错,层层推进,使该词的气势一浪高过一浪,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豪迈的激情。

    再读一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作者以文入词、以史入词、以诗入词,且笔力雄健,气象恢宏,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高度.然而在领略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雄伟气象后,在落笔处,一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使我们被一种英雄失意和遁世的颓废之情袭上心头。故而,苏轼之“大江东去”壮美足矣,而境界则弱也。

    无独有偶,宋代另一个豪放大家辛弃疾名句:“一点凄凉千古意,独倚四风寥廓”(注五),是在寥廓的秋天对个人的际遇所发出的感叹。同在秋色中毛泽东则不然,他俯仰古今,纵观天地,想到的不是他个人际遇,而是天下兴亡。“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前,“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于后,以及居中的“粪土当年万户侯”。言语铿锵,掷地有声。那种壮怀激烈的英雄气概,以及气冲霄汉的豪情,则在读者心中永难磨灭。若论豪放,历代文人,无论他如何杰出,都无法与毛泽东的豪放气概相比。

    毛泽东诗词创作取得如此的成就,不是因为他是天之骄子而具有天赋之才,而是因为他作为领袖和政治家,始终处于中国社会政治漩涡的中心,如火如荼的复杂而又残酷的斗争实践成为毛泽东创作的第一动力。他不仅是政治家,也不仅是千军万马的统帅,更不仅仅是诗人,而是诗人政治家、政治家诗人和诗人统帅。更主要的是祖国山河的壮丽和国土的辽阔与毛泽东典型的历史身份和独特的生命体验而趋于一致性,江山英雄情怀高过古人,从而形成毛泽东伟人的风格和英雄的气魄,而这一点,在创作中又被完美地反映出来。古今中外的诗人,就其身份、阅历和气质,与毛泽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因此,毛泽东不仅是帝王的帝王,而且是一个当之无愧的诗词之王。

     

        图片02.png

      2013年12月,作者耿汉东先生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纪念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大会上发言 

     

    【作者简介】耿汉东,安徽省淮北市人,大学本科。先后供职于中共淮北市委宣部和淮北日报社。喜欢读书,敬畏文字,己创作出版15部作品,主编6部诗集。现为安徽省诗词协会副会长、淮北市诗词楹联家协会主席。

     

     

     

     

                      责任编辑:王海峰    

    网友点评

       

    版权信息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会员发布的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风网  备案号:皖ICP备19013950号  公安备:34060002030165
    Copyright © 2015 - 2019 国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国风网
    商务合作:138-1064-8262
    邮箱:zgguofeng@126.com

    关注我们

    国风网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