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4月19日上午,第六届“天下诗林大会”第二届“黄河诗会”暨“家国情怀与诗词创新”《新新相印集》出版座谈会在郑州仙客来坊度假园区隆重召开。中国国风网采编,鸿雪诗社社长兼总编徐吉鸿也应邀出席,她已经是第二次被邀参加这个诗界盛会了。并递交了题为《家国情怀赋作诗 红颜亦不让须眉-女子诗词里的家国情怀》的论文。如下:

【作者簡介】徐吉鸿,女,笔名呢哝花语,号鸿雪居士,浙江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会员,辞赋学会会员,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路桥诗联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国风网釆编,中华女子诗词论坛首席版主,《潞河》诗刊主编,鸿雪诗社社长兼总编,地方文史研究员。著有个人文集《花语呢哝》,《江南春.百花词》,《飞龙湖赋》,执行主编《戊戌迎春并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全国唱和作品集》。

合影
家国情怀赋作诗 红颜亦不让须眉
----女子诗词里的家国情怀
徐吉鸿
摘要:女性诗词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既呈现出阴柔之美,却也不乏阳刚之气;既有”爱亲敬长”这一天然血缘亲情,也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既纤柔委婉,清纯可人、又刚毅豪迈,铁骨铮铮,颇具女性本色。
关键词:女子 诗词 家国

右起:范国甫 徐吉鸿 叶志深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有多少爱国故事流传,就有多少满怀家国情怀的诗词千古流颂。不论巾帼须眉,从纸上,从墨中,在吟咏着祖国,吟咏着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吟咏着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甚至全人类的发展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在字里,在行间,吟咏着身为中华儿女的骄傲!时光流转,家国情怀不仅只是传统诗词中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更是我们所有人对国家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结合。
家国情怀,是屈原的“九歌”“离骚”,是魏晋时蔡琰的“悲愤诗”,是杜甫的巜春望》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岳飞的《满江红》;家国情怀,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北宋鸿儒张载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范仲淹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是谭嗣同的“去留肝胆两昆仑”;家国情怀,是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是余光中的“乡愁”,是金庸先生在《香港赋》中写道的:“城下成盟,割我香港,百余年来,国人痛心。”...历朝历代中国文人们的家国情怀无不都在他们的诗文里表现着、流淌着....家国情怀是一首歌,歌到深处泪双流;家国情怀是一壶酒,酒将醉时笑语稠。

徐吉鸿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然而古往今来,也涌现出许多闺阁女子,胸怀天下,豪情满怀。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精神。
一、表现出敢于“伸张大义、割舍小礼”的抗争精神
比如许穆夫人在《载驰》 中所描写的:
载驰载驱,归唁卫候;
驱马悠悠,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
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
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许穆夫人,春秋时期卫国人,大约生于公元前690年,史书中未记载卒于何时。她是卫公子硕(卫昭伯)和宣姜的女儿。长大后因嫁给了许国许穆公,故称许穆夫人。她是我国文学史中记载的第一位爱国女诗人,也是世界文学史最早的爱国女诗人,其诗作在世界文学史上都享有极高的声誉。
《载驰》是许穆夫人在奔走救国的过程中而作。当时许国几位大臣责怪她抛头露面有失体统,企图把许穆夫人拦截回来,不要参与卫国的复国行动。许穆夫人则坚信自己的救国主张是无可指责的。面对许国大臣的无礼行为,她正气凛然赋《载驰》一诗,痛斥那些鼠目寸光的庸官俗吏,表达了一个女子热爱祖国、拯救祖国的坚定信念。这首诗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收录了许穆夫人的《竹竿》、《泉水》、《载驰》三首诗。每一首诗中都散发着浓浓的家国情怀。
比如《竹竿》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作品,诗中主要描写了许穆夫人年轻时留恋于山水的生活,表达了她身在异国他乡,却时时怀念祖国的思乡之情。
《泉水》一诗则是表达了她寄忧思于泉水,主要描述了自己的祖国卫国被北狄王覆灭后,许穆夫人为复兴国家而四处奔走、寻求帮助的各种行动。

右起:李晓芳 张金萍 徐吉鸿 韩倚云
二、表现出敢于“借古讽今、彰显气节”的人文精神
来看一下李清照的这首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左:李红星
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诗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三、表现出敢于“挥洒热血、保家卫国”的献身精神
我们来读一首壮怀激越的爱国诗篇:
有 感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消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这是秋瑾(1875—1907)(鉴湖女侠)写的,她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近代著名的女诗人。据载,光绪三十年日俄两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地区,在中国领土上开战,清政府竟然丧权辱国,恬不知耻地宣布“中立”。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当时日俄战争结束不久,诗人由日本再次返回祖国,乘船行至黄海,在船上看到日俄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的地图,想到国家屡遭外侮,而清政府又极端腐败,心中激愤万分。这时正碰到一个日本友人求诗,诗人便怀着无比愤懑的心情,奋笔疾书,写下了这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诗篇。
秋瑾,她的早期诗作清新秀丽,多表现个人高洁的情操;后期作品笔调雄健,感情奔放,洋溢着爱国主义的革命激情,多激奋昂扬、关心时局艰危之作。有著作《秋瑾集》。
诗中描写了诗人为寻求救国真理不避遥远与艰辛而两次只身东渡日本的情景和眼见国土沦丧的现实并提出拯救国家和民族的政治主张,抒发了诗人强烈的反帝爱国思想和高昂的战斗激情,充满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誓死拯救祖国危亡命运的英雄气概。这首诗格调慷慨悲壮,气势豪迈雄浑,语言刚健质朴,音韵铿锵有力,感情热烈奔放,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真是一字千钧,气壮山河,充满阳刚之气!道出了一代革命者的铮铮誓言,是表现诗人唤起民众和振兴中华宏愿的名句。还有“休言女子非英物,壁上龙泉夜夜吟”这些荡气回肠的诗句。

左:杨逸明
翻阅中国的近代史,回望我们的昨天,我们曾经历过那么多的苦难和考验,百年屈辱,八年抗战,洪水,非典,雪灾,还有2008.5.12大地震的汶川……我们一次次被打倒在地,然而更一次次挺起腰杆!有国才有家,国泰然后民安。国家是皮,家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践行中国梦,男女各顶半边天,巾帼女子,同样有血有肉,家国情怀,当不让须眉!所以,在那一次次里,除了那些亲临现场的勇士,还有多少文人,不论巾帼与须眉,挥动笔墨,鼓励自己的同胞,用诗词、用文章,捕捉一点点生命之光、希望之光...他(她)们的力量功不可没!
现在的时代,是一个美好的时代,这是一个属于中国的时代,这是我中华儿女蓬勃向上的时代。在这个诗词文化遍地开花的时代,也涌现了很多女子诗人、词人,她们心中充满了浓浓的家国情怀,比如我自己,爱写诗、爱填词,我的鸿雪诗词就是为广大诗友创建的一个公益平台,我的老师蔡世平任总顾问,他时时关心我的平台发展,“宣传好诗词,传播正能量!”《鸿雪诗词》作为全国性的诗词赋平台,围绕中国传统节日、重要民生、社会热点关注以及党建等主题,时常开展全国诗友进行专题诗词创作活动,比如于欢案、比如与执手诗词、华夏诗词联合进行以唱和范国甫先生《孝敬父母》主题的诗词比赛,比如央视热播电视剧《有个地方叫马兰》观后感征稿活动,比如与叶嘉莹先生的唱和.....等等等等在这里我也感谢很多诗坛老前辈及全国诗友们的热情支持!有了这些名家的支持,鸿雪诗词平台才能做好铺路的石子,燃烧的蜡烛。“鸿雪为人人,人人爱鸿雪”!这是我们的宗旨。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写诗,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出发,站在文化的前列,站在世界的高度,心怀祖国,放眼天下。
今天终将成为历史的昨天。我相信,只要我们在心中长久地怀有这份厚重的家国情怀,他日回望,生命定能书写出最辉煌的篇章,我们一定无愧于我们的时代。

责任编辑:孙克攀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