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风网 |  官方微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活动报名/会员申报 | 证件查询 | 书画商城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名家论坛
名家论坛
  • 名篇欣赏
  • 名家论坛
  • 独具匠心诉衷肠 (文 李敦景)

    时间:2019-04-17 08:39:10  来源:中国国风网  作者:李敦景

     

    24.jpg

     

    独具匠心诉衷肠

    ——读中篇小说《还不清的债》有感

    文/李敦景

    中国国风网登载了李继领先生的中篇小说《还不清的债》,这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很值得阅读,品味。笔者为作者的思想高度、深邃和写作技巧伸出了大拇指!

    《还不清的债》讲述了刘文革为儿子而欠债,最终走向了不归路的悲情故事。其主题思想:通过刘文革短暂的人生悲剧,来揭示社会的堕落与悲哀,提醒社会振作起来,把那些陈腐的思想垃圾统统地扔掉,点燃!烧成灰烬!

    《还不清的债》作者是从农民刘文革跌宕的命运,开始讲述故事的。如何来把握描写这类与众不同人物?通过人物来反映社会现实?这的确是个难点。一般情况下,作者会寻找生活中所谓闪光的正面人物去反映现实,结局是皆大欢喜,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种表现形式千篇一律,看了头,就知道尾,缺少新意。尤其是在人物选择与刻画塑造人物上,《还不清的债》这部小说极具特点,他所选择的主要人物刘文革,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优点很多,缺点也不少,甚至夺去了他的生命。这样的人物,一般的作者是难以驾驭的。可是,《还不清的债》作者驾轻就熟地做到了!作者在描写刘文革这个人物时,基本利用白描的行文,不用刻画塑造,就把活生生的生活中人物直接搬了出来,写了出来,展示给了读者。

    《还不清的债》主要人物刘文革,并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正面人物,但是,他身上却体现着农民那种善良,诚实与勤奋的牺牲精神,有许多的优秀品质和闪光点。他为儿子,起早贪黑,拼命地去挣钱,甚至去卖血,可他从来没有怨言,但是,他却受不了儿子的不尊重与绝情,最终,使他走上了不归路。表面看,似乎是他儿子把刘文革逼上了死路,细细琢磨作者书中人物与社会的关系,我们就会发现,这里面内蕴着许多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刘文革的死,绝对不是孤立的事件,应该引起我们社会的深思和高度的重视。

    那么,《还不清的债》是如何把人物与社会紧密地联系起来叙述的呢?看起来《还不清的债》就是那么一个简单的故事,讲了刘文革不幸的命运。其实不然,他所涉及的许多社会问题似泄洪的大坝,疯狂地奔涌。什么所谓的人生观,价值观,生育观,教育观,传统文化,孝德文化等等这些陌生的大棒,从四面八方集中挥向体质衰弱,缺少文化知识,思想懵懂的刘文革,他难辨真伪,被击打的遍体鳞伤,无力反击,使得他一点儿也喘不动气。刘文革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陌生的大棒,只会选择逃亡。细细品味:刘文革不仅仅是被儿子逼死的,儿子那只是面上的事,实际上是被社会那些乌烟瘴气,熏死!呛死了!……。致使刘文革背着一身经济债,感情债,糊涂情离开了人世。

    举例说明:《还不清的债》始终贯穿着一条重男轻女脉线。刘文革生有两个男孩,心中沾沾自喜,村里村外邻里亲戚朋友也很羡慕,尤其是两个儿子学习进步,双双考上大学,更给刘文革脸上贴金,争足了光,“亲戚邻居的夸赞,都说他家的祖坟埋得好,冒了青烟,生了这两个有出息的孩子。”可是,谁也没想到,刘文革两个男孩从上大学到参加工作,再到买房,结婚,生子……等等,都是刘文革欠债供给的,他负债累累,难以偿还,嚎啕大哭,仰天长叹:“我为啥要养儿子啊!”从内心发出一声无助而绝望的呐喊。他的堂哥知道了刘文革的悲哀,由衷地感叹:“要是生个闺女嫁出去,哪还有这么多事情。”他堂哥愤愤不平:“就算生了儿子,不让他上学,老老实实在家种地或者出去打工,也没那么多麻烦。像我就没让儿子上学,我儿子从小就帮我干农活,长大了出去打工,挣了钱回来盖房子结婚,然后就分家另过,多好!”这番表白错了吗?这都是农民在现实社会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难道在城里就没有这种现状吗?现在的社会,重男轻女的思想正在慢慢地退化而消失……。这段内涵着社会和刘文革的虚荣心,重男轻女,光宗耀祖的习俗,生活窘迫的倾诉,堂哥敢于破旧立新的言行……。利用这一手法,来描写人物,使人物性格的形成更加鲜明,社会那些肮脏的垃圾侵蚀着刘文革命运,根源皆因为穷,没钱,自己无能等等,导致刘文革悲哀的命运具有了必然性,使读者回味无穷,浮想联翩,意味深长,仰首感叹!

    作者就是这样敢负责、敢担当、敢直言,的确令人叹服!作为一名文学工作者,就应该有这种敢直言的耿直精神。

    《还不清的债》中的刘文革出生在“文革时期”。 那时,社会“破四旧,立四新”“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打倒地富反坏右”“打倒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停课闹革命”……,口号声震耳欲聋,大标语铺天盖地,农民生活很苦,但革命的氛围却轰轰烈烈。父母给他起“文革”这个名的意思就是为了记住:这孩子是在“文革”中降临的。

    刘文革就是在这样社会动乱,困苦生活的情境下长大,以此夯实了他的悲剧人生基础。可以说,刘文革从小到大就不知道什么是传统文化,更不懂什么孝德文化,人生观等等,只会过河随大流,随着社会走,虽然他身上那种勤劳、质朴和善良的本质没变,但他那种心胸狭窄的虚荣心却在疯变。当改革开放似潮水般袭来,刘文革式的人物又感到突然,不知所措,表现出力不从心,甚至绝望。像刘文革式的人物在农村还少吗?这是谁之错?作者就是这样耿直,实实在在地把刘文革所处的时代背景如实地写了出来,这是难能可贵的!

    如何去写《还不清的债》这样的悲剧故事?以引起读者兴趣与共鸣?除了人物,故事与情节之外,就是写作上的技巧。

    我们细读《还不清的债》这篇小说会发现,作者在写作技艺上,动了脑子,费了心思。用独具匠心来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

    timg (1).jpg

    《还不清的债》从故事结局作为切入点讲故事。这种写法有,但不多。《还不清的债》开头抛出:“刘文革从城里打工回来,老婆不在家,他鼓起最后的勇气,坚定下意志,拿起了藏在门后边的一个农药瓶。……当他将农药瓶子放到嘴边的时候又迟疑下来。他想见老伴一面,和她说句话再走。”寥寥数语,一下子把读者心吊了起来:刘文革要自杀。为什么要自杀?正在读者认为刘文革必死无疑时,他老婆“娘家一个旁门的亲戚过来找她去说理,她二话不说就走了……。”刘文革没见到自己的老婆,他还会自杀吗?问题是刘文革为什么要自杀?写到到了这儿,作者笔锋逆转,开始慢慢地讲述刘文革的故事。作者就是利用刘文革到底会不会自杀?为什么要自杀?这个悬念,一直牵引着读者,走进了刘文革借钱、欠债、还债的感情故事中来。顺着故事情节的逐渐展开,最终,读者看到了刘文革的无助与悲凉:“死,对我来说不是痛苦,而是幸福”,刘文革决意走向不归路,不再犹豫,不再多想,猛然举起药瓶子咕嘟咕嘟一连喝了好几口,……立即口吐白沫......”刘文革就这样离开了人间。他为什么自杀?读者一目了然,真正灵验了“庄周梦蝶皆是空这句话。作者这种写法,引人入胜,使读者感慨万千。

    《还不清的债》中刘文革是个悲情人物。虽然他被无情的社会浊气所吞没,但是,他身上那种善良、诚实、勤劳的优秀品质,牺牲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当然,他的心胸狭窄,缺少斗志而选择自杀的行为不值得宣扬。

    现在,刘文革所经历的社会问题正在解决。“啃老族”受到社会谴责!“孝德文化”在回归;“重男轻女”思想在发生质变;人们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在发生着变化。

     我们坚信:《还不清的债》中刘文革事件和他所经历的社会一去不再复返,绝对不会重演!已演变成了一个历史故事。

     

     1554883355(1).png

     

    作者简介:

    李敦景,又名沅臻 字厚儒 号非声 笔名言者青青。从事文博,业余爱好文创。中国剧作家协会会员。发表电视剧本、舞台剧本、诗歌和散文及曲艺作品若干;其中动漫电视连续剧《恐龙兄弟》(100集)获地方政府扶持;电视剧《上学》《奇迹》等搬上了银幕;舞台剧本《潍水舜歌》《小俩口过年》在文创评比中获奖。

     

     

      责任编辑:王海峰

     

     

     

     

    网友点评

       

    版权信息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会员发布的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风网  备案号:皖ICP备19013950号  公安备:34060002030165
    Copyright © 2015 - 2019 国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国风网
    商务合作:138-1064-8262
    邮箱:zgguofeng@126.com

    关注我们

    国风网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