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风网 |  官方微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活动报名/会员申报 | 证件查询 | 书画商城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名家论坛
名家论坛
  • 名篇欣赏
  • 名家论坛
  • 山河宽敞,清风无处不歌唱(文/梅一)

    时间:2019-02-03 08:33:31  来源:中国国风网  作者:梅 一

     

    330813-1P1151310498.jpg

    ——读王锦森《乐山乐水》之后

    风,一直吹,吹落叶子,也吹开雪花,其实,它是在替尘世翻书。

    小城也是一本书,因为冷,冬天的书略显厚重,风不管那么多,它不动声色地将一本书一翻再翻,翻过冬至已近一月,多日不见了的阳光,像迟归的友人,与几根芦草一样的枯枝嘘寒问暖,书便瞬间通透菲薄了许多,估计,要不多久,与春天只能隔一个封底的距离。 

    “退后一步,我看清百里外的青山/退后两步,看清千里之外的沃野/再退后一步,镶着金边的海的弧线……居住的地球,由橘黄,深绿,浅绿,淡蓝/到一个纯净地的玻璃球……。”,一位诗友如是说,若今天提神的阳光。彼时,我正在窗前读一本书,将手中的书摊在书桌,并试着也退后一步,文字内外,果真能将一个人的前后左右看得愈加清晰。空调房间里温暖如春,不知从哪里飞来的一只蠓虫,看中了书本的一角,最后,落在封面一朵深红色的荷尖上,难道,蠓虫也懂世间的风物,也要翻阅这本镶有山水与莲花之书?

    两本《乐山乐水》,上下集,一杯茶,一支笔,几页纸。站在率性的文字间,读一位率性的人,轻松愉快,最终,我将手中的这本书与写书的人合二为一。

     01.jpg

    ◇披在身上的风

     

    住在相城的王锦森先生是风一样的男人。他办公室里从不缺高朋,身边也不乏挚友。我每次去那小坐,总是感叹于他旺盛的精力与聚合力;每次与他见面,都能看到他边斟茶,边面带微笑大声接着电话,得心应手地安置或者接下工作,毫无紧张劳碌之倦态,真羡慕这样精力充沛的人。1957年出生淮南的他,少时历经“文化大革命”,高中毕业即奔赴广阔天地接受再教育。1977年招工回城,先后在安徽省电力设计院、安徽省文化厅、共青团安徽省委《安徽青年报》工作,直至1994年转任《安徽法制报》皖北片区记者站站长,这兜兜转转间,谋生的艰难,人生之苦难,无缘正规高校深造,让他在繁忙之余,耿耿于怀并长吁短叹。每次去他那,坐在他待客的沙发上,微笑着接过他递来的一杯茶,暗自嘀咕:六十多岁的人,依旧能够沿着少时的痴迷,一步一个脚印,以古文诗词怡心养性,该是怎样的一种爱和坚持?端着一杯陈年的普洱,吹开茶水上的浮沫,我看到了岁月沉淀后的清亮、温暖、通透。

    锦森先生的《乐山乐水》原名为《尘埃落定》,因与著名作家阿莱的集子《尘埃落定》重名,后更名为《乐山乐水》,记得出书时他跟我说及此事,当时我也是率性一句“这样一改也好,更符合老哥的性格与诗感。”,锦森先生回:“知我者,老妹也”。我能想象,锦森先生手拿这厚薄适中的两本书,站在繁华与喧嚣间,可不就握着的是自己心底的一卷山水,自由出入,悦己悦人,畅快淋漓,那是一幅快意人生诗意图啊。我也常想,六十岁的标签该是怎样?惯看了桃红柳绿的歌唱,洗去花团锦簇的仕途迂回,褪去了中年的彷徨惆怅。六十岁的脉络该是怎样?友谊的根系四通八达,生命的田野颗粒归仓,尘埃落定的淡然洒脱。凡是种种,锦森先生是也!

    祖籍阜阳人,因工作需要迁居相城,他几乎每日坚持步行上班,步幅之快足见其精气神,完全一副北方汉子的模样。他跟朋友们高谈阔论,对待工作严谨严肃,说到诗词又端正认真;他会热心地为气息相同相似的诗人们牵线搭桥,介绍他们在一起切磋诗意;他亦爱才惜才,对新朋旧友一概周到热心。他常说:“我写这些完全是玩儿、开心,都是即兴打油诗。你们才是搞文学的”。这句挂在嘴边的话,足以看出其谦虚为人为文,事实上,诗词早成了潜藏他内心的虔诚和旖旎。

    “风流倜傥聚笔端,无拘无束向云天。谈笑风生唱未来,苦乐年华驱忧烦。”随时吟诵是他的畅达与率性,谦虚谦和是他一贯的秉性,雷厉风行是他一贯的作风。

     02.jpg

    ◇结在长路的缘

     

    记得在锦森先生的第一部作品研讨会上,彼时,省内外的各路贤达云集相城。接过耿汉东先生给我的两卷《红尘行吟》,作为诗词协会的常务理事,只因惊异书中每首诗的旷达与本真,身在红尘乐在山水间的人,我读出了一位侠骨柔肠的汉子,为此写了一篇《红尘万丈,处处行吟》。

    我是个爱静不爱动的人,不想把诗歌和尘世用一根线连在一起,但我每次发在朋友圈的诗作与散文,他都给予大力的肯定、赞扬。还记得我发在公众号的一组诗歌《我们》,他手指一动的一份赏金打动我的眼睛,像这组诗惊动了他一样,这就是一种懂,一份缘。有缘,哪怕一点时光的碎片,可以迎着时光细看,可以对着月色端详,缘分的天空下,从上到下都写着知音的模样。“情深意切坦胸怀,妙笔生花显厚爱。字里行间见真情,满盘珠玑流异彩。”“心灵手巧人,玲珑剔透心。信手裁云朵,瞬间衣生金。”这是锦森先生随口咏出的诗句,送给我,我亦坐在月色下续写诗行,对着阳光述说温暖与感恩。

    遍寻离别三十年的挚友,从未停止打探挚友的消息,读他的诗作《逢梁小斌》我更是深有感触。那是他获悉我去省城参加诗会,问我可见梁老师,电话里锦森先生对梁老师的挂念之恳切,任何人听了都为之动容,我知道,那是他少年的的友谊,那是他失散的青春,更是他如梦年华的追忆!我复制梁老师的号码给他,他心中的诗句即刻成章:“许是苍天生悲怜,不负人间痴情眷。今日电波忽传讯,复使兄弟续前缘。……离愁别恨说不尽,唯留厚谊来日还。” 一切都有时,一切都在继续,他与梁老师以江河再遇的残缺与遗憾,换来生生不息的丰盛与喜悦。冥冥之中,我不由双手合十,祈愿人间的美好永不散场!知己归来终有时,珍惜岁月之缘。

    《悼傅康》是锦森先生在傅康先生辞世一周年所作,开篇就让人嗟叹:“去岁今日秋风寒,兄弟阴阳两隔断。音容笑貌抹不去,长使泪水化涌泉”,三十年的兄弟情,风雨同舟无怨无悔,任是铁石心肠也柔软。“何时再能共把盏,唯向梦中寄思念。”柔情汉子跃然纸上,读后不仅潸然泪下。在《悼刘朝兰》中,锦森先生曰:“德艺双馨名节高,天地同悲奏哀鸣”,对诗人刘朝兰的仰慕,仙逝之不舍,字字可见,日月同悲。至此,我突然想起梵高为纪念表兄罗夫在自己的画上题的字,“只要活人还活着,死去的人总还是会活着。”每每读之慨叹不已。我说,只要《盛开的桃花》盛开在梵高的星空、世人的眼眸,他对表兄的思念与爱就永远活着。在此,我无意将锦森先生与世界级大师相提并论,只有一种情怀、一种感叹,为他的兄弟缘、真友情,他是一个真正惜缘的人。

    长江后浪推前浪,对于推出后人王锦森先生更是不遗余力,用他的话来说,那也是缘分!他为手下买书、催读不已,为后辈的一篇小诗散文鼓励赞誉,甚至筹备倾囊为其出了两本书,那是怎样一种情怀?不是父子胜子;那是怎样一种情结?不是亲人胜亲人。

    行文至此,我抬起头来,见窗前的蜷曲的梧桐叶边挂着红灯笼,原来,新址与故地都有温热的杯盏,回不去的都是薄凉之旅。能回去的,昨天和今天没有分别,当下和未来一样精彩。与锦森先生相识、相交,如饮甘泉,如沐春风,若秋风扫落叶,也扫去灰尘,若北风以凌厉,最终吹绿小草,同时吹走的,还有深锁心头的雾霾,露出梅花丛间斑鸠的歌唱!

    有缘惜缘之人,随处走走,都是故地。我知道,锦森先生的故地很多,那是真风景绝非赝品山河。

     a8ec8a13632762d012c3acb5aaec08fa513dc63f.jpg

    ◇自由在尘世的光

     

    《坐看云起》自去年落在我的手里之后,就放在书桌上,时刻想为此写点什么,确因去年事物繁多疾病复发心力交瘁,《坐看云起》最终只起了个开头,便复又忙碌,几次这番,被尘世的琐事羁绊、搁浅,甚是歉疚,那本书里收着他写给我的诗,也收着我写给锦森先生的文。

    我接过锦森先生送给的《乐山乐水》,是在前几天,我在认真阅读简明老师《手工》,被书中的每一个词语感染,那是我读过无数遍永不厌倦的《草原跋》,那是每首深邃耐品的现代诗歌,“草原不会记住路过它的人/一千年前,或者,一千年后/我无法丈量的是/神秘的编年和草的边界/行者无疆。”如果说简明老师的诗句深邃深厚直抵人心和灵魂,那么锦森先生的草原诗就是简单的快乐,自在又自足,是另一种味道。且看锦森先生在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吟唱:“……牛羊遍地马欢叫,惹得游人忘归返。酥油奶茶散香甜,马头琴声绕心弦。……”时间咯噔咯噔走动,这是可以快乐可以自由吟唱的好时光,是大自然里的好时光,像琳琅满目里的素笺,是千万华服外的棉质衣衫。驻足,参观,享受,吟唱。在人心物化欲化的今天,这种情怀带着原始的马头琴音,带着质朴的青草味。

    木心曰:生活的最佳状态是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无论茶酒书画还是观景抒情,乃至寄语山河,锦森先生都是以一种最佳状态赴之、赋之,赴与赋,都是好时光贴着尘世绽放。“一架古琴一炷香,弹唱世间多炎凉。苦乐年华似流水,莫让利禄夺心房。……”这是他晨起读一幅《琴香图》所作,分明带着超然的心态,他在一幅画里读取人生;“飞流挂前川,瀑布壮奇观。天降上善水,润泽万重山。” 这是读过道家学说的人,是悟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人,将眼前的瀑布与心中的汹涌和解,这是一个至柔至性的人,是一种胸襟和气度,更是一种人生之道。

    每个人都是尘世的香客,都有属于自己的庙宇,都走在自己的路上,或远或近,或快活慢。只是,有人率先抵达,有的人还在路上,有的人则走了弯路。在锦森先生这里,一壶一叶,一图一画,一人一事,一景一物,山山水水,高楼远方,山河里表,都与他有缘,都成了他心中的诗,成了他随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没有浮华的辞藻,没有招摇的枝条,他是自在王,有着自己的光,一直向前,向前,永不停歇。自由的歌者,自在的吟咏,锦森先生必然是率先抵达自己庙宇的那个人。

     火.jpg

    ◇燃在心头的火

     

    毋庸置疑,唐诗宋词元曲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样本,高悬在旧时天空;那些诗词里的莺歌燕舞,踏破铁鞋无觅处的韵律,十年一觉扬州梦的情爱,怒发冲冠凭栏处的情怀,距离我们高而远,沉醉、恍惚而迷离,偶尔为之,也是够不到前人的脚后跟,算是传承或复制,而已。唐宋之后,再以后,太白吟、稼轩句、纳兰词等,只能成为后人望其项背的一声叹息。

    事实上,一个时代遇见了伟大的天才的诗人,诗歌已经有了它该有的辉煌,那是上天注定的。这个时代,诗人雨后春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另一番桃红柳绿,这样想想也不该为此叹息。

    从叶嘉莹、霍松林等古典诗学者到现代诗泰斗艾青,皆为词根同源之故;“搜尽奇峰打草稿”,是石涛的精气神,画里画外,都藏在一个无限随性的苦瓜和尚。是啊,诗画同源,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这是高人之心境,智者之姿势。王锦森先生写诗,不借风吹草动之力,他是个自带风声,自带文字火种的人。一朵荷,一团墨,一幅画,一处场景,一次远游,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细小风物,他都能信手拈来几分钟之内,变成押韵抒怀之诗。写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他站在故址上为英雄落泪,推开月夜的心门思念故乡,在一片枯叶上歌唱早春。因为心里有一团火,他能在平庸的事件里参悟诗意,借万事万物抒情。且看《写在公祭日》:“举国同悲公祭日,警钟长鸣勿忘耻。八十六年仇和恨,义愤填膺怒火炽。当年倭寇铁蹄至,烽火连天虎狼嘶。屠我城池戮我族,恶贯满盈血泪始。国仇家恨永铭志,卧薪尝胆铸共识。发愤图强立东方,再造华夏汉唐时。”,毋庸置疑,这首诗写在九月十八,记得在每年的公祭日,长空里被拉响的警铃,提醒着每个国人勿忘国耻,勿忘血雨腥风的那一场屠戮。锦森先生的这首诗是带着怒火的刀子,恨不得将日寇斩后而烧之后快,他渴望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能够消灭所有图谋不轨的入侵者,这是一个诗人的气节,这是一个国人的担当,响当当的中原汉子。正因为有着这样如火的爱国热情,锦森先生才会写下诸如《十九大抒怀》等奔腾向上催人奋发的诗篇。在新时代背景下,他一遍遍书写神州的繁华,“民富国强践初衷,东方神州腾巨龙。高歌猛进向未来,共筑美好中国梦。”,相信读到这样诗篇的每个人都会被感染,被点燃。我在这首诗里,看到了蜂拥的春天,看到了祖国大地花开处处!

     timg (4).jpg

    ◇流在身体里的水

     

    锦森先生的多数诗歌为即兴诗歌,每一首都是一种情怀,一种感叹,一些发自肺腑、自然而然的内心袒露。只要你走近他的诗歌,走近他的一亩三分地,触碰到他这些小诗,你就会喜欢上它们。

    多数时候,他在茶酒书画与另外一个自己对语,观景抒情、寄语山河、诗文札记、云水禅心,所谓真爱如歌啊!

    “素笺红颜寄云楼,一蓑烟雨共悲秋。……门前小溪水长流,空中鸿雁南北走。捎我相思几许泪,何日与君再聚首。”这样的诗歌是婉约的、柔美的、至情至性的,与其说他写给红颜知己,不如说跟另一个自己对语,忧伤、慨叹、欣慰、惆怅,你可以想是他的爱人,也可以是他的梦,他的前尘无法割舍的真情;是干渴时候的一杯香茗、寒冬里的一枝绿、长空里的归雁、腮边的一行泪。他在表达喜欢的时候忘乎所以,只有最真最深的情,只有远方与梦,只有没完没了的相思。他是枕着甜蜜、真情拥着相思入眠的人。能住进他诗里的女子,或贤淑美丽,或坚强勇敢,或德才兼备,或孤傲奇绝。“山高路遥水亦寒,情思悠悠向北悬。苦恋忧思谁能解,何日与君共缠绵。”“遥遥无期空对月,长对孤灯照影怜。”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读这些水质的柔情诗歌,让人不禁为真性情的人嘘唏,每首都能将读者代入到诗中,有《诗经》里的朝露茫茫,有惊鸿一瞥的惆怅,有相知相伴时的坦荡。在这些诗歌面前,你愿意撕去伪装,拍掉身上的尘土,掏出辗转在唇边的欲说还休,去爱,去叹,去构建伯牙子期般的友情。

    “琴瑟和鸣奏心曲,相识相知两不厌。”,是的,因为人性,因为真情,因为相同相通的呼吸,多少人都喜欢水质的诗歌,宛若喜欢流水一样的光阴。

    看看锦森先生喜欢的地方:昆明、成都、老农庄、华家湖……有小城大爱,有异乡情思,有故园风雨,有家国万里,有山有水都有锦森先生如水的深情、脱俗的禅意;看看锦森先生喜欢的人:毛泽东、黄旭华、香港保洁员袁淑姝、新朋老友……一株大树和一棵小草,他都用心地爱着。此刻,我还能说什么,面对他琳琅满目的诗歌,面对他如水的深情与本真,面对任何一个缺口都能泛滥成河,每滴水珠流淌出最自然清澈的一首诗的诗人,我唯有赞叹。

    弹琴.jpg

    “我柔软起伏的前胸/迎着春天的絮语/我还冬天以/——坚冰”,这是许多年前我读到的一位诗人的诗歌,此刻,我把它从时光里拎出来,摆在现实的桌面上,我想让一句诗为一个人说话,让默不作声的词语为正义发声。

    说起来,近几年与锦森先生的见面,都是文字之缘。我不会逢迎,只为诗歌与为人点赞,锦森先生真性情,用他的话说是“物以类聚”。记得前段时间小聚,他留言并电话:“老妹,明天上午我去接你到办公室集合。”简洁的几个字彰显了他一贯的做事风格。我们说话的功夫,锦森先生的电话不断响起,年底,他手头需要处理的工作很多。但是,这次不是他工作上的事情,他在为一位素不相识的年轻人被无理关押奔忙。男孩的父亲为此东奔西走,花光了家里千万元积蓄,走投无路,通过别人打听到锦森先生。锦森先生说:这件事,就是再难我也竭尽全力,争取让孩子早点出来,该处罚的处罚,没有理由长期关押,如果出不来我会继续帮他们。言语间的斩钉截铁,像他在法制部门的一贯作风。他说:在这个部门工作,必须有同情心和正义感,怀有一颗慈悲之心,这是一个人的良心良知。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都是素昧平生的人,或通过别人的介绍,慕名求助他……他自己说每年都不下几十件。小城内外见真情,“天下谁人不识君”,我想把这句诗送给锦森先生。

    前几天他转发朋友圈的水滴筹,同事与手下都以为不是他的亲人也是他朋友,待问之,才知是一位素不相识的人。濉溪民警刘青松母亲被三轮车撞伤,目前正在徐州医院救治,望各位行善结福,施以援手!愿您的善缘能帮助这位“妈妈”度过难关捐款,不在多,五元十元都是心意,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是他留在朋友圈的原话,包括被时间遗忘的捐款,但是,留给这个家庭的爱心善心,将被时间永远铭刻,定格在那里。

    流年如水,洗涤着人间万物,洗去杂质见真心真情真人,时间教会一滴水该怎样对待使命与命运。锦森先生,皖北大地上的一位柔情至性的歌者,和着清风朗月,一直跟他的诗词走在一起。

     timg (4).jpg

    ◇并非尾声

     

    立足法制的岗位上,扬善去恶;扎根文学的土壤,笔耕不辍、孜孜以求。今年元月,锦森先生终于如愿以偿地加入了省作家协会,圆了少时的作家梦。又喜逢新《乐山乐水》面世,好友设宴庆贺之时,他不禁即兴而唱:新书结集乐聚欢呼朋唤友笑春天。举杯把盏歌一曲斗酒再唱新诗篇。。此时,诗人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用在锦森先生的身上,再恰当不过了。在他眼里,功名利禄皆尘土,情来情去且随缘。真心对人,真诚待人,开心写诗,偏爱美食。此刻我捧着锦森先生的两部《乐山乐水》,又想起平日,不论豪饮小酌,还是禅茶一味,他都是乐在其中,真真是快意人生自在王啊。翻阅前几天的微信,见锦森先生朋友圈的词句又新增不少,今撷取一首:“宿州埇桥一餐馆,闹中取静实不凡。美酒佳肴云雾里,似醉非醉赛神仙。”祝福锦森先生,不是神仙胜神仙。

     

    谁能抵抗身体的生老病死、世间悲欢离合?谁不想门楣吉祥福寿?人来了,人去了,土地还是那块土地,土地依然那么宽敞;明月孤悬,如果岁月的苍苔长满夜露,那是一首最圆满的和诗。锦森先生已出诗册六本,已可称作圆满。正应了他的一首诗:“红尘行吟中,坐看云起时。尘埃落定后,可慰平生志。”,相信他余生依然不改淡泊之初心;热情似火兼柔情如水,行走天地间,书写诗篇也书写大写的人。

    又翻阅他新奉我的《长歌集》样稿,但见三十多篇长诗赫然在目,无论是采风长曲还是异地吟诵,都宛若红尘万丈中扯不尽的情思与感慨,赞叹之余,我们有理由期待这篇更深邃更有哲思的书籍面世。此文收尾之际,我踱步至阳台,但见夜幕低垂,繁星闪烁,万物静寂,昨晚的一场雪被白日的阳光轻轻擦去,一切来自于尘土,又归于尘土。又想起锦森先生书中词句“人生天地间,莫让利禄烦。悲欣不由己,来去归自然。”不禁感慨万千。苍穹之下,人生浩渺,山河如此宽敞,清风无处不歌唱!

     

    梅一2019.01.16草于相城, 01.31夜定稿

    9bcb52ec32a102782f4907974846d68.jpg 

     邵敏女士

    【诗人简介】梅一,女,曾用笔名:兰心梅韵, 本名:邵敏。鲁迅文学院安徽作家研修班结业,系安徽省作协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理事、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发表诗歌、散文、评论若干。诗歌入选《当代千人诗歌》《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名录》《中国当下诗歌现场》等。作品曾获全国和地方征文一、二等奖,获安徽金穗文学奖。作品见《诗刊》《阳光》《诗歌月刊》《诗选刊》《安徽作家》《天津诗人》《西部散文选刊》《大别山诗刊》等。

    习诗理念:唯诗歌能直抵灵魂,诗是疼痛的挽歌。

    cf98f868bfa08fe9304847916c07c1a.jpg

     《乐山乐水》作者王锦森先生

    【诗人简介】王锦森,著名诗人,1957年生,祖籍安徽阜阳。曾供职于省文化厅干部学校、安徽青年报社、安徽法制报社等文化新闻部门。现任《安徽法制报》社驻淮北站站长、中华诗词协会会员,淮北市诗词楹联家协会副主席,近年来,先后出版了《红尘行吟》(上下卷):、《坐看云起》(上下)和《尘埃落定》(上下)、《乐山乐水》(上下)八部诗集。 

     

    责任编辑:孙克攀

     

    网友点评

       

    版权信息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会员发布的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风网  备案号:皖ICP备19013950号  公安备:34060002030165
    Copyright © 2015 - 2019 国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国风网
    商务合作:138-1064-8262
    邮箱:zgguofeng@126.com

    关注我们

    国风网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