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风网 |  官方微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活动报名/会员申报 | 证件查询 | 书画商城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百家 > 新闻
新闻
  • 新闻
  • 视频
  • 百人百事
  • 文苑荟萃
  • 枫桥经验看临涣系列之一

    时间:2021-07-01 15:23:55  来源:中国国风网  作者:张燕 王锦森

     

    1.jpg   

    题记:围绕“努力使安徽成为全国最和谐稳定省份之一”的总目标,近年来,我省各地在践行“枫桥经验”实践中,注重汲取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结合本土实际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新机制,积极构建人民调解大格局,努力培育打造了一批具有徽风皖韵鲜明特色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安徽版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模式,以夯实平安安徽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根基。

         淮北濉溪千年古镇临涣,借助人们喜喝“棒棒茶”的民俗风情,把调解搬到茶馆,在众茶客的评说中,让是非曲直一目了然,从而化解各类纠纷,助力和谐。诚如淮北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颛孙新龙所言:茶馆调解,通过德治的教化功能,以达自治、法治的有机融合,形成乡村长治久安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在践行“枫桥经验”的实践中,临涣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

     微信图片_20210701133739.jpg

                 茶馆小天地   治理大文章

      “老少爷们,咱临涣的老规矩是啥?”

     “有事到茶馆说呗。”“啊,答对了,奖励一个小香包。”

       “哈哈哈”。。。。现场响起欢快的掌声。

          端午前夕,濉溪县临涣镇老街的城隍庙茶馆里,淮北市司法局、濉溪县司法局联手举行的“美好生活 法典相伴”《民法典》法治宣讲活动正在这里举行,临涣茶馆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王士宏在这里给喝茶休闲的众人普及法律知识,并时不时地抛出一个个小问答。

         老规矩“有事到茶馆说”,指的是家庭生活、邻里之间发生了不愉快的纠纷后,来到茶馆,泡上一杯“棒棒茶”,请一位民间俗称“茶人”的德高望重者,居中调停并让众茶客评说。在众茶客的细听拉呱评说间,是非曲直一目了然,理亏者红脸低头,有理者怨气散了,心情舒了,纠纷也平息了。

    微信图片_20210701133712.jpg      

     千年茶镇的民调传承

    茶馆说理是临涣镇当地百姓们的一致共识和风尚,也是临涣镇调处化解民间纠纷模式独有的乡俗民情。

    临涣因临近涣水而得名,古称铚城,水即今天的浍河,因占据水陆交通的便利,临涣成为远近闻名的城池和重要码头,迎来送往着四面八方的商贾和客人,茶馆也应运而生,并在明清时进入鼎盛。商人们或在茶馆歇歇脚,或进行着贸易交流;百姓们或在茶馆喝茶听戏,或聊聊家长里短;遇到谁家有个棘手的事,便到茶馆寻个说上话、受人尊敬的长辈,说道说道。

     被镇上人称“德爷”的“茶人”王德有老汉,用烟袋敲过脑袋,“德爷”的身后是众茶客,不孝子无脸见人,在众人面表态一定善待父母,为父母养老送终。而说来也奇,镇上经王老汉烟袋敲过的人家,儿子说不上媳妇,姑娘找不到婆家。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临涣镇(时称乡)建立了法律服务所。曾被司法部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称号的周维光,在任该法律服务所主任和乡调委会主任时,对受理的纠纷就经常采用调解而不是诉讼。周维光很有经验和方法,调解很受大家信任。他还经常搜集民间谚语和口语,将其用在调解工作中,十分有效。镇上的老人们说,周老头为人正直,有正义感。以致镇上谁家谁户发生了矛盾或纠纷,不是到派出所,而是“找周老头谈谈去。”

                    无讼化解息诉又息怒

    1986年,在临涣镇政府搞综治工作的王士宏,也进入临涣法律服务所,协助周维光进行法律服务和纠纷调解工作。此时的王士宏怀揣着一个律师梦,然而其代理的一起案件和一起执行案,让王士宏对调解有了新的认识。

    镇上两家邻居因争一条巷子打起官司,王士宏代理后,打赢了官司。但另一方当事人不服,上诉、抗诉、申诉,直至住到北京上访,前后折腾了8年,后在县、镇两级的大量工作和救助下,才将这家人从北京接回来。另一起执行案,镇上两家邻居因盖房纠纷,一家用垃圾堵住另一家门口,执行法官和法警现场执行完毕,但次日另一家门前又被堵上一堆高高的垃圾。

    诉讼是为了解决矛盾,可息诉不息怒,怨气还在,矛盾依然无法解决。王士宏想起老主任周维光的调解之道及之前自己在乡政府搞综治工作,遇到的两起命案,因调解员的介入,矛盾没有激化。看来打官司只能息诉不能息怒,而通过悉心调解打开当事人的心结让当事人息怒,方能从根本上化解纠纷。真正是小调解解决大问题,由此王士宏与调解结下了不解之缘。

         微信图片_20210701133813.jpg     

       茶馆调解治理出新招

    镇上一居民王某的父亲早年去了台湾,王父回家乡时捐资给临涣中学设立了奖学金。2008年王某先后找学校,要求给自己的3个孩子免学费。不久后又以家庭生活困难为由,屡次要求学校退还其父捐赠的奖学金,并赖在学校不走。学校找王士宏协调,王士宏建议王某给其父亲写信征询该笔捐款的意见,其父回信表示捐款是给学校发展教育的,不是给子孙的,但王某依然不依不饶。王士宏也没了撤,在王某又一次找学校时,王士宏灵机一动对王某说:我们俩到附近茶馆找人评评理吧,如果大家都说你有理,我就帮你打官司找学校要。说着起身拉王某到茶馆,谁想王某死活不起身,说话的声音顿时低了,很快软了下来,不再胡闹了。

    王某为啥不敢到茶馆评理?这让王士宏悟出:到茶馆评理,评的事、评事的人,都会被大家评。在相对传统的熟人社会,众口铄金的作用不可小觑。正所谓“三个茶客一面官  五个茶客推倒山”。茶馆调解,岂不是绝佳阵地?打这以后,王士宏便将一些棘手的案件,搬到茶馆调解。就像星星之火,历久弥新的茶馆调解,在临涣镇散发开去。

     茶馆调解,这一接地气的民间化解纠纷模式,引起淮北市司法局的高度重视,在淮北市、濉溪县两级司法局的积极调研推动、指导,当地政府和茶馆经营者的大力支持下,2012年,由王士宏领军、牵头的“临涣茶馆人民调解委员会”在镇上的怡心茶楼正式挂牌成立。

     调委会的挂牌发挥了意想不到的纠纷化解好效果,随之镇上22家茶馆先后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民间调解组织,由此以茶为媒解纷争,拉开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新篇章。据不完全统计,自2012年以来,各类茶馆调解组织共调解案件15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5%。而茶馆里的调解故事,更见证了人民调解---这支“东方之花”浓郁的中国魅力!

     

    撰稿:张燕  王锦森

    责编:孙克攀

    网友点评

       

    版权信息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会员发布的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风网  备案号:皖ICP备19013950号  公安备:34060002030165
    Copyright © 2015 - 2019 国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国风网
    商务合作:138-1064-8262
    邮箱:zgguofeng@126.com

    关注我们

    国风网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