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风网 |  官方微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我要投稿
 农历 
当前位置:首页 > 百家 > 新闻
新闻
  • 新闻
  • 视频
  • 市井百态
  • 热点评论
  • 第三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 “西湖论坛” 开幕式在杭举行

    时间:2017-06-13 09:52:07  来源:杭州网  作者:沈雁容

     



     

    “西湖论坛倡议书”揭牌

      6月9日上午,第三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在浙江杭州开幕。活动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浙江省文联主办,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艺评论(浙江)基地、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承办。

     浙江省文联书记处书记赵雁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文艺评论》杂志主编庞井君出席活动并讲话,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田宇原宣布第三届“西湖论坛”开幕。开幕式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周由强主持。青年网络文艺评论家以及杭州文艺界相关人员、媒体近百人出席活动。

     庞井君在讲话中指出,我国文艺要繁荣,我们的评论要发展,都离不开青年艺术家、评论家的努力和贡献。特别是在当今时代,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我们要将“西湖论坛”这个品牌建设成为智库型论坛,吸纳各方面人才;建设成为学术型论坛,重点突出学术品位;建设成为前沿型论坛,时刻关注最新动态,展现国际视野,不重复过去;建设成为真正新颖的青年人论坛,展现青年人的朝气、锐气和英气,突出青年人的风采和活力。

     他强调,我们要把好网络文艺批评的方向盘,树立网络文艺的“中国形象”,彰显当代青年文艺评论家时代担当。青年文艺评论家知识结构新、思想活跃,紧贴文艺实践发展动态,与文艺思潮、文艺创作的联系更为紧密,天然地容易了解和接受新鲜事物,能够及时把握住当下文艺作品、文艺队伍、文艺现象的变化,赶上瞬息万变的文艺发展潮流。

     他指出,青年文艺评论家要加强理论学习、找准成长方向;坚守家国情怀,增强责任担当;提高专业素养,书写锦绣文章,更快更好地成长起来。文艺界、文艺评论界以及全社会都应关心支持青年文艺评论家成长。

     在“西湖论坛”秘书长沈勇的带领下,与会的30余位青年网络文艺评论家向全国青年网络文艺评论家和工作者发出“西湖论坛倡议书”,号召要聚焦时代的真问题、真症结,做有现实责任感与使命感的网络文艺评论者;号召要关注世界的大趋势、大潮流,做有国际前瞻力与洞察力的网络文艺评论者;号召要把握文艺的独特价值,做有专业性、高境界的网络文艺评论者。

     据悉,“西湖论坛”是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倡议下,经中国文联批准,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浙江省文联共同创办。 2015年8月1日,首届“西湖论坛”在杭举办,广受社会好评。第二届“西湖论坛”以“戏剧的中国表达”为题,旨在分析当代中国戏剧艺术(这里特指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杂技剧等)繁荣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

     第三届“西湖论坛”以“网络文艺的中国形象”为主题,邀请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陆绍阳、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担任第三届西湖论坛学术主持。旨在分析中国网络文艺(包含网络文学、网络影视、网络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等文艺形式)繁荣发展所呈现的崭新面貌,及其在时代语境与现实状态下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机遇、新挑战,探索全球化条件下,网络文艺创作及网络文艺理论评论发展创新的话语体系,探寻网络文艺在“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方面的作用与价值,树立网络文艺的“中国形象”,彰显当代青年文艺评论家时代担当,为青年评论人才的成长搭建平台,为新形势下的文艺繁荣发展创造评论新风。

    附:中国青年网络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倡议书

    中国青年网络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倡议书

    在第三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开幕之际,我们向热爱网络文艺、有志于从事网络文艺评论的广大青年文艺评论家们发出以下六条倡议:

    (一)评论要有聚焦,坚持问题导向。要回应热点难点痛点、让你解气解闷解渴。键对键也要面对面。要勇于跳出网络藩篱,锐利发现真问题;敢于走出文艺疆域,犀利剖析真症结。在虚拟现实视野中,让我们由虚到实,直面真问题、不要假正经。

    (二)评论要有风格,推崇专业水准。要客观中允、清新耐品。做文艺新风尚的引领者,引导创作、提高审美,营造包容语境,共建话语体系;做网络舆论阵地的捍卫者,专业而不八面玲珑,犀利而不刻毒尖酸,坚持艺术标准,拒绝哗众取宠,拒绝谄媚迎合。

    (三)评论要有网感,秉持媒介素养。要推送爆款、让你好看,力求吸引力和影响力。要回应“微时代”发展关切,把握移动互联网文化与其发展方向,尊重网络文艺的媒介属性,理解网络文艺的规律特征,在人工智能时代彰显人文态度、力度和温度。

    (四)评论要互动,传递对话理念。要有点赞、批驳、PK,有声有色有表情包。要有朋友圈,要和你有关系,不成闺密粉丝也要同台竞技;要深入网络现场、融入网民受众,分析传播反馈,推动良性互动,促成社会共识。

    (五)评论要创新,谱写时代华章。要把脉时代、融合革新,张扬互联网思维,强化深度、厚度与广度。拓展学术疆域,丰富理论储备,提高社科理论素养,推崇人文情怀,深化评论的视野宽度和理论纵深,推动文艺复兴,筑就文艺高峰。

    (六)评论要开放,倡导中国价值。互联互通,越过长城,走向世界。立足本土,放眼全球,在现实世界打怪升级,在虚拟世界充满艺术想象,推动中国网络文艺朝着“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的方向发展,重塑文艺格局、存在方式和精神生态。

     

     

                    责任编辑:王海峰

     

    网友点评

       

    版权信息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会员发布的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中国国风网  皖ICP备16013913号  公安备:34060002030165
    Copyright © 2015 - 2016 中国国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地址:安徽·淮北市相山区人民路268号翡翠岛12栋803室
    中国国风网
    电话:+86-0561-3898866
    商务合作:139-0561-2672
    邮箱:zgguofeng@126.com

    关注我们

    中国国风网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