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马援(上)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汉族,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窦马村)人。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新朝末年,天下大乱,马援为陇右军阀隗嚣的属下,甚得隗嚣的信任。后归顺光武帝刘秀,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天下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羌人,南征交趾,官至伏波将军,因功封新息侯,被人尊称为“马伏波”。相城西南郊区曾有马援墓,疑为衣冠冢,文革时遭毁坏。现市郊东10公里处有新塑马援雕像。
淮北有座马援墓有据可依。早在《水经注·睢水》里就有了淮北马援墓的明文记载:“睢水东迳石马亭,亭西有汉故伏波将军墓。睢水又东迳相县故城南,宋共公之所都也。”
石马亭在上世纪50年代还有迹可寻,当在马援墓东北约2里处。上世纪70年代当地老人讲述过位于山脚下石雕天马的故事:马体高大、肋雕双翅,小孩子很喜欢爬到马背玩耍;“天马造型符合汉代风格,淮北地下汉墓中出土了不少石雕天马画像,即可印证。可惜这件地上石雕天马实物毁了。” 根据马援墓未破坏时的封土形状、附近出土的砖瓦,可判断是座汉墓。《水经注》中马援墓的记载、实地文物调查可以相互印证。郦道元确实到过淮北、萧县一带。而他的生活年代约在公元466~527年,距马援死后仅400多年。郦道元记载马援墓时,应该有可信的见闻作依据。
马援是陕西人,死后本当归葬故里,据查证陕西扶风有马援墓,那么淮北马援墓从何而来?当地文史学者认为目前这还是个谜,谜底有待揭开。初步研究有三种猜想尚需资料证实:
其一:暂厝之地留坟说。马援病死武陵战场,棺椁当由水路运回陕西,淮北市(当时属沛国,治所设于相城)是当时通往西北的水路枢纽。马援棺椁北运至淮北时可能因天热尸体难以保存,就地暂厝以待天凉。事后则此地仍保留马援墓。
其二:风水宝地说。马援棺椁水运到陕西,路上因何选择淮北落脚?可能与马援墓周边地势的风水好有关。而风水说在汉代极为流行。
其三:衣冠兵器冢。马援作为东汉名将令人景仰,马援棺椁途经淮北时,不排除有人为马援建造衣冠兵器冢。据传文革时马援墓附近曾出土过一把古剑,惜此剑现不知去向。
234、修饰边幅
终日梳妝細柳轩,兵凶四起正狼烟。
公孙不懂伏波志,胸滿轩辕一统天。
注释:本指布帛的边缘。原指修饰整个人的仪表。也比喻修饰表面,无关大局。现在边幅一词常指人的衣履外貌,比如“修饰边幅”和“不修边幅”都是成语。例:唐·李百药《北齐书·颜之推传》: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天下雄雌未定,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
235、眉目如画
不愧千帷大元帅,风流俊赏画屏来。
射潮一箭立铜柱,未读云台使我哀。
注释:这是古人对马援相貌的描述,可见伏波将军是十分英俊的。同源成语:眉眼如画。例:宋·刘克庄《赠马相士二首》:伏波眉目空如画,不是云台剑佩人。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援自还京师,数被进见。为人明须发。
236、诚心诚意
一见新皇生慕心。百征报帻颂于今。
惭魂应是五溪后,主负臣家泪滿襟。
注释:这是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对马援处人做事的评价。后形容十分真挚诚恳。同源成语:赤诚相待,真情实意,心意真诚,真心真意。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
237、妄自尊大
群藩纷杀自英豪,岂敢狂言负宝刀。
皇气冲天无可挡,公孙不必发牢骚。
注释:形容人狂妄地夸大自己,以为自己了不起,轻视别人,实际上并不是那样。例: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求诸侯于寡人,而妄自尊大,全无逊让之礼。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
【诗人简介】耿汉东,安徽省濉溪县人,诗人,文学评论家,地方文化学者。1993年开始创作并在发表作品,先后出版并再版了18部作品。其中《淮北的成语与典故》、《淮北的历史人物》两书,分别被安徽省社科联评为2015年度、2019年度优秀社科读物。现为安徽省诗词协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孙克攀
责任编辑:孙克攀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