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学校缺少庄重的毕业仪式也是导致学生们以“撕书”作为“告别礼”的因素之一。其实,各级学校在学生毕业时都有不同层次的毕业典礼,问题可能出在这种毕业典礼与毕业生的心智契合度存在一定差距。《傅雷家书》中,傅雷对儿子傅聪的劝勉是“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可见,他认为教育理应是如此层层推进的。推而广之,教育的理想当是人格的完善,无论培养何种层次的人才,“做人”都理应且必须是首屈一指的目的。千篇一律的毕业典礼模式,司空见惯的毕业要求,得不到孩子们的认同,不被孩子们看作所经过的人生之路的坐标也就不足为奇。
但是,无论这种形式多么刺激,还是让人觉得扎心。以漫天飞雪之势撕书,作为毕业的一种奇特仪式,发泄压抑已久的逆反情绪,是学子们对自身读书行为的一种反讽,以撕书作为一个象征符号,嘻哈表达对读书的态度,这种告别礼既不典雅,也不庄重!在我们这个有着让人敬仰的古老文明的国度,有着敬惜字纸传统的民族怎么可以对书本如此不敬!虽说错不全在他们,但肯定地说,他们的做法确实错了。
教育的宗旨是让人完成人之所以为人的使命,技能学习必须服从于教育的根本目的。当时代的巨大弊病——教育从庙堂之高成为普罗大众的消费品之后,在高考这个指挥棒之下,距离教育成就人之“至善”的理想,若渐行渐远。学生们“撕书”、“厌学”之风盛行,令人深以为忧。若学生们对学校不是怀恋之情而是逃离,这是怎样的情绪!很难相信,一个不爱书的人会热爱读书!一个不爱读书的人能有大的作为!
一个好的仪式会激励人走好前方的路,找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过去如影相随,伴我们每个人成长直至老去。今天就是明天的过去,没有人可以把某一段人生以这种方式整个地忘却,删除。学子们这么做,难免有掩耳盗铃之嫌。这种自以为是的不负责心态绝非是一个合格的读书人的心态,更不是社会所期望的读书人应有的正常心态。
钱理群先生曾愤然称呼那些大学生们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造成这些“利己主义者”的根源在哪里,值得每个人深思!
让读书,爱书,惜书,敬书成为常态吧。微观上,这理应成为一个合格读书人的本分;宏观上,这是国家的希望,也是全民族的希望。
作者:任重,祖籍甘肃秦安,出生地甘肃会宁,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现居兰州,在某高校供职。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日报》特约撰稿人,高级工程师,高级职业指导师,副研究员。主要作品有:专著《商论》《人论》,哲思录《寻梦莲花·心知录》,散文集《灵魂的花朵》,诗集《乡关》《向着一个立意》等。
责任编辑:许志刚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