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曾被央视和省级媒体多次报道过的淮北乡土作家,也被安徽的众多媒体称为 “淮河之子”,在外漂泊30多年的游子施福明回到了他的第二故乡淮北,发挥余热再创作,为淮北发展鼓与呼再做奉献。
5月榴花红胜火,记者在榴花怒放的季节初次见到施福明,朴实憨厚的他露出笑脸,诉说着自己的坎坷离奇的淮北情缘故事。曾被央视和省级媒体多次报道过的乡土作家,也被安徽的众多媒体称为 “淮河之子”,在外漂泊30多年的施福明回到了他的第二故乡淮北,发挥余热再创作,为淮北发展鼓与呼做奉献。
“我的老母亲,孩子们都生活在淮北,青年时我为了励志不给家里添负担,就出去闯荡了。去年我听说淮北被评为全国文明城,于是萌生了回淮北发展的念头,于是就打算长期留在淮北了,今后我也打算把创作的重心全部转移到这,结合淮北的古相城风土人情再写出淮北的地域文化东西!”施福明向记者介绍。由于父亲早逝,少年时的施福明九十年代初就跟随母亲来到淮北。施福明从小就热爱文学,擅长写作,尤其是对于各种各样乡土文学及民间故事,从儿时起他对淮北棒子便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往往听过一遍,就能够记住,这些民间故事成了他以后创作各类剧本的重要素材源泉。中年时的施福明,在外闯荡时一边做过干部和老师,生活中他一边坚持创作,还大量往报刊媒体投稿。他早年创作出的大量剧本和文学作品都被翻拍成了电视剧,其中《知青岁月》等3部影片获得了国际电影艺术节二、三等奖,报告文学《淮河船家女》和《人大代表秘密绑架案》更是获得了全国一等奖,其余各类文学作品更是不计其数。施福明本人也被文化部团中央授予了全国优秀文化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乡村文化名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可就在施福明醉心创作的时期,废寝忘食的他却突患脑梗倒半夜在电脑前,被孝心的儿子和儿媳妇接来淮北靳无微不至的照顾。“如果没有我两个孝顺的儿媳妇,我今天不可能恢复这么利索,更别说再写淮北的小说故事了,连老命可能都没有了。”施福明感慨地说。如今,施福明的新作《天留坊》一经面世,就被多家影视公司看中,即将被拍成电视剧,为歌颂淮北他创作的原创新歌《俺的家在淮北》深受市民喜爱,他编剧又亲自导演的淮北火热生活大变化的电影《丑莲》预计六月份在淮北和全国公映,另一部长篇小说就是以发生在淮北南坪镇的真实孝道故事为主线,讲述了改革开放、历史变迁、社会新变化中的喜人变迁。
他爱国学,被市国学院聘为一个院长,也在中国国风网为弘扬国风乐不知疲,他在淮北创立了一家家风纪念馆,这也一直是施福明引以为傲的一项成果。施福明用了几乎大半辈子的时间,收集了一百多个姓氏家谱事迹,里面满满的记录都是 “好家风”的相关故事材料,他还将一篇篇故事整理出书,经常以讲故事的形式吸引周围群众来他的家风馆参观学习。经过数十年的积累,目前,家风纪念馆里藏书2万余册,故事展板更是不计其数,也成了中国文明网上推荐浏览的页面。施福明说:“我现在来淮北三年了,这里也算是我第二个故乡,我只是一棵微弱的小草,没有这片热土的阳光沐浴,就没有我的今天。而我对于儿子、儿媳教育的成功,也离不开这个家风馆,我现在已经决定把在老家的家风馆图书搬来这里,继续弘扬好家风,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来到淮北生活的施福明一直也没有闲着,除了联系捐赠贫困儿童,他还自发和全国好人张红运等几位爱心人士组建起了淮北的爱心助残协会,经常组织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在施福明心里,他能回到故土给淮北继续做贡献,发挥自己的余热,继续创作文艺,就是在以后日子中最有意义的事。
责任编辑:施福明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