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复旦大学教授的工资条被晒引关注,总额一万五千元多点,扣掉杂七杂八,实际到手只有八千块钱多一点。
就此判断大学老师收入不高缺少说服力。首先大学老师有课时费,还有科研经费,一些大学老师还有兼职的情况,一张工资单显然还不能说明所有的收入。还有,“教师公寓”这一项扣款1578元。教师公寓是复旦大学针对教师住房难问题出台的一项举措,学校贴一点,自己掏一点。一个月只花1500元要想在上海市区租一套公寓,恐怕也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福利不是每个单位都有的。争议比较大的是五险一金,按绝对数额算,占到了所有扣款中的一半还多。然而,公积金在很多地方,已经设定了比较宽松的支取条件,它的功能基本等同于个人储蓄。职业年金也差不多类似的状况。大学校园里确实存在收入差距的问题,除了人和人的差距、职称的差异,还有学科不同的差距,这都需要分配制度适度的倾斜。对于工资这样的事,不同行业、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感受温度。只有放在更准确的刻度上去衡量,才能得出高或者低的问题。不宜跟低收入人群比,也不能跟企业高管这样的人群相比。
问问身边的朋友,有多少人对自己的收入很满意?有多少人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知足感?想必,抱怨、吐槽、哭穷会占较大比例。虽然不少人对自己的收入有微词,但大家都是经济理性人,仍在目前的单位干,说明还能“将就”,即便琢磨“骑驴找马”,也得先骑着“驴”。另一方面,在就业压力大的背景下,越是知名大单位、越是体制性的单位越不愁招不到人,就算明知职工对单位的薪酬水平乃至制度有意见,许多单位还是我行我素,固化的薪酬制度不易改变。分配制度改革的话题说过很多,但谁都想多分而不是少取,“蛋糕”就那么大,导致相持不下、进展不大。所以,很多人变得务实,改变不了环境只能改变自己,如果遇上更好的发展空间与钱景,自然会与老东家说拜拜。对单位而言,与其不爽于员工(尤其是优秀员工)的忠诚度与晒工资条“露怯”,不如考虑自身提供的薪酬与施展空间是否有竞争力。
责任编辑:王海峰 |
网友点评